浮廊可度 蘇州園林,蘇州園林記趣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廊是我國園林中特有的帶形建筑,可分隔空間,聯(lián)系交通,引導游覽,大都隨地形和游賞需要靈活布置,或長或短,或曲或直,隨高就低,盤于山腰窮水之際,造就無限風景,其中架于水上者稱為浮廊,《園冶.相地》有言曰“浮廊可度”,拙政園西部的波形水廊正是其典型寫照。
水廊分為南北兩部分,南段始于別有洞天入口,終于卅六鴛鴦館,位于實地,北段止于倒影樓,懸空于水上,整條水廊由南往北,經(jīng)一系列的彎曲起伏后,突然在中部由水亭以較大角度向西折,地面坡度亦向上伸展,廊頂變化如亭蓋,臨水處立小石欄柱兩根,形成面西小榭,并在波形廊近倒影樓處下置一孔水澗,使園的中西部水系自然相通。游人徜佯其上,猶如踏步凌波,可東觀碑帖漏窗,西賞湖石風光,北望華樓倒影;只見近處平磯曲岸,波光嵐影,遠處山島水洄,花木掩映,蘊著濃濃的吳門山水畫意。
著名文學家郁達夫的:“黃茅亭子小樓臺,料理溪山煞廢才”,道出了山水間安排建筑的難處。拙政園的這條浮廊通過條石挑托,湖石壘砌,臨池而建,使原本較狹窄的水面產(chǎn)生舒闊之感,同時,廊形貫以平面上曲折逶迤,豎向高低錯落的變化,豐富了景致的空間層次,營造出一個“天連林色參天尺,地借波心拓半弓”的特色空間。
乾隆在《涵雅齋得句》中曾言“回廊寧借多,曲折以致深”,說明了曲折縈紆,能造就出深邃美的境界。這條浮廊溝通了室外山水風景,使建筑與外界自然融合;循徑而游,廊引人隨,移步換景,立體的園林風景把山水泉池,亭臺軒榭,鳥語花香匯合成活潑,生動,富有節(jié)奏旋律的整體,令人想到了姑蘇水陸并行的小巷;曲廊所表現(xiàn)出的起、承、轉(zhuǎn)、合的濃濃樂韻,使人想起了委宛清麗的吳歌,九曲八折的評彈,悠揚動聽的昆曲;浮廊所架構(gòu)的園境,又與吳門畫派曲折幽深的意境一脈相承,浮廊處處反映著蘇州園林曲折幽深的意境美,更是吳地文化的審美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