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骨質疏松的原因是什么 人體知識
人體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骨質疏松很多時候與缺鈣有關,鈣是據人體生理發(fā)育的需求,在發(fā)育的每一個階段都是要攝入鈣?;颊咴谌粘o嬍持锌梢酝ㄟ^一些食物來補充鈣和維生素D。下面是9252兒童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引起骨質疏松的原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引起骨質疏松的原因
1.內分泌因素
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質疏松,男性則為性功能減退所致睪酮水平下降引起的,骨質疏松癥在絕經后婦女特別多見,卵巢早衰則使骨質疏松提前出現,提示雌激素減少是發(fā)生骨質疏松重要因素,絕經后5年內會有一突然顯著的骨量丟失加速階段,每年骨量丟失2%~5%是常見的,約20%~30%的絕經早期婦女骨量丟失>3%/年,稱為快速骨量丟失者,而70%~80%婦女骨量丟失<3%/年,稱為正常骨量丟失者,瘦型婦女較胖型婦女容易出現骨質疏松癥并易骨折,這是后者脂肪組織中雄激素轉換為雌激素的結果,與年齡相仿的正常婦女相比,骨質疏松癥患者血雌激素水平未見有明顯差異,說明雌激素減少并非是引起骨質疏松的惟一因素。
2.遺傳因素
骨質疏松癥以白人尤其是北歐人種多見,其次為亞洲人,而黑人少見,骨密度為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重要指標,骨密度值主要決定于遺傳因素,其次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有報道青年雙卵孿生子之間的骨密度差異是單卵孿生子之間差異的4倍;而在成年雙卵孿生子之間骨密度差異是單卵孿生子的19倍,近期研究指出,骨密度與維生素D受體基因型的多態(tài)性密切相關,1994年Morrison等報道維生素D受體基因型可以預測骨密度的不同,可占整個遺傳影響的75%,經過對各種環(huán)境因素調整后,bb基因型者的骨密度可較BB基因型高出15%左右;在椎體骨折的發(fā)生率方面,bb基因型者可比BB型晚10年左右,而在髖部骨折的發(fā)生率上,bb基因行者僅為BB型的1/4,此項研究結果初步顯示在各人種和各國家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最終結果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其他如膠原基因和雌激素受體基因等與骨質疏松的關系的研究也有報道,但目前尚無肯定結論。
3.營養(yǎng)因素
已經經發(fā)現青少年時鈣的攝入與成年時的骨量峰直接相關,鈣的缺乏導致PTH分泌和骨吸收增加,低鈣飲食者易發(fā)生骨質疏松,維生素D的缺乏導致骨基質的礦化受損,可出現骨質軟化癥,長期蛋白質缺乏造成骨機制蛋白合成不足,導致新骨生成落后,如同時有鈣缺乏,骨質疏松則加快出現,維生素C是骨基質羥脯氨酸合成中不可缺少的,能保持骨基質的正常生長和維持骨細胞產生足量的堿性磷酸酶,如缺乏維生素C則可使骨基質合成減少。
4.廢用因素
肌肉對骨組織產生機械力的影響,肌肉發(fā)達骨骼強壯,則骨密度值高,由于老年人活動減少,使肌肉強度減弱,機械刺激少,骨量減少,同時肌肉強度的減弱和協調障礙使老年人較易摔跤,伴有骨量減少時則易發(fā)生骨折,老年人患有腦卒中等疾病后長期臥床不活動,因廢用因素導致骨量丟失,容易出現骨質疏松。
5.藥物及疾病
抗驚厥藥,如苯妥英鈉,苯巴比妥以及卡馬西平,引起治療相關的維生素D缺乏,以及腸道鈣的吸收障礙,并且繼發(fā)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過度使用包括鋁制劑在內的制酸劑,能抑制磷酸鹽的吸收以及導致骨礦物質的分解,糖皮質激素能直接抑制骨形成,降低腸道對鈣的吸收,增加腎臟對鈣的排泄,繼發(fā)甲狀旁腺功能障礙,以及性激素的產生,長期使用肝素會出現骨質疏松,具體機制未明,化療藥,如環(huán)孢素A,已證明能增加嚙齒類動物的骨更新。
6.其他因素
酗酒對骨有直接毒性作用,吸煙能增加肝臟對雌激素的代謝以及對骨的直接作用,另外還能造成體重下降并致提前絕經,長期的大強度運動可導致特發(fā)性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的病因
1.骨質疏松癥有一定的遺傳性,并與種族具有一定相關性。
2.不良生活習慣。如飲食方面鈣攝取不足或常吃高蛋白、高鹽的食物以及嗜煙、嗜酒、缺乏運動、曬太陽少等等。
3.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或患某種疾病。如服用類固醇、抗癌藥、胃藥或止痛藥?;寄I病、肝病、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某些癌癥。
4.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也會導致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生。因為雌激素可以刺激骨的生成及抑制骨的分解,雌激素分泌停止或減少,都會加快骨質疏松的進程。所以,女性在更年期后或卵巢切除后,患骨質疏松癥的危險性就會增加。
5.人體衰老會導致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生。人從30歲起,骨鈣開始緩慢丟失,每年大約丟失0.1%~0.5%不等,隨年齡增加,患病率逐漸上升。
骨質疏松的預防方法
1、粗雜糧、芝麻、瓜子、綠葉蔬菜等。每天應攝入鈣1000~1200mg,奶制品含鈣量高且容易吸收,是首選。
2.少吃含草酸鹽過多的食品:如菠菜、莧菜、大黃等,這些蔬菜含鈣量雖高,但鈣與草酸結合而不能被吸收,應少吃。
3.適量攝入蛋白質、鈉,過量的蛋白質攝入會增加機體對鈣的需要量,因為蛋白質可增加鈣排泄。鈉攝入過多會導致尿鈣排出增加。
4.每天進食1~2個水果,以橙、桔、西柚、奇異果為佳,因其富含維生素C,有助于骨骼健康。
骨質疏松發(fā)病的4大征兆
1、活動能力減退。
發(fā)現關節(jié)活動發(fā)僵,伸展身體時出現不適,感到容易疲勞,雙下肢發(fā)沉、動作緩慢時,就要注意避免摔跤了。
2、身高減少,出現駝背。
由于骨質疏松會造成脊椎壓縮變形、前傾、背曲加劇,所以會出現身高降低,形成駝背現象。
3、摔倒。
由于老年人對疼痛敏感性差,有的已經發(fā)生了骨折,但未感到明顯疼痛,不及時就診,容易耽誤治療。因此,老人只要跌倒就要及時就診。
4、周身骨骼疼痛。
以腰背痛為主,并沿著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時疼痛減輕,長時間站立或久坐會使疼痛加劇,并有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疼痛加重的現象。
骨質疏松的檢查項目
1.實驗室檢查
(1)血鈣、磷和堿性磷酸酶 在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中,血清鈣、磷以及堿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數月堿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狀旁腺激素 應檢查甲狀旁腺功能除外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者血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可正?;蛏摺?/p>
(3)骨更新的標記物 骨質疏松癥患者部分血清學生化指標可以反應骨轉換(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狀態(tài),這些生化測量指標包括:骨特異的堿性磷酸酶(反應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應骨吸收)、骨鈣素(反應骨形成)、Ⅰ型原膠原肽(反應骨形成)、尿吡啶啉和脫氧吡啶啉(反應骨吸收)、Ⅰ型膠原的N-C-末端交聯肽(反應骨吸收)。
(4)晨尿鈣/肌酐比值 正常比值為0.13±0.01,尿鈣排量過多則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2.輔助檢查
(1)骨影像學檢查和骨密度 ①攝取病變部位的X線片 X線可以發(fā)現骨折以及其他病變,如骨關節(jié)炎、椎間盤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質減少(低骨密度)攝片時可見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減少及其間隙增寬,橫行骨小梁消失,骨結構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觀察到。大體上可見椎體雙凹變形,椎體前緣塌陷呈楔形變,亦稱壓縮性骨折,常見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②骨密度檢測 骨密度檢測是骨折的預測指標。測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來評估總體的骨折發(fā)生危險度;測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預測局部的骨折發(fā)生的危險性。
根據美國最新的國家骨質疏松癥基金會制定的治療指南規(guī)定,以下人群需進行骨密度的檢測:65以上的絕經后婦女,盡管采取了各種預防措施,這類人群仍有發(fā)生骨質疏松的危險,如有骨質疏松癥存在則應該進行相應的治療;存在1個或1個以上危險因素、小于65歲的絕經后婦女;伴有脆性骨折的絕經后婦女;需根據BMD測定值來決定治療的婦女;長期激素代替療法的婦女;輕微創(chuàng)傷后出現骨折的男性;X線顯示骨質減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導致骨質疏松癥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WHO建議根據BMD值對骨質疏松癥進行分級,規(guī)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減1個標準差(SD)為正常值,較正常值降低(1~2.5)SD為骨質減少;降低2.5SD以上為骨質疏松癥;降低2.5SD以上并伴有脆性骨折為嚴重的骨質疏松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