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鷓鴣天·尋菊花無有戲作》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宋詞精選
宋詞精選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辛棄疾《鷓鴣天·尋菊花無有戲作》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鷓鴣天·尋菊花無有戲作》原文
《鷓鴣天·尋菊花無有戲作》
辛棄疾
掩鼻人間臭腐場,古來惟有酒偏香。自從來住云煙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黃花何處避重陽?要知爛熳開時節(jié),直待西風(fēng)一夜霜。
《鷓鴣天·尋菊花無有戲作》譯文
官場腐朽,人人掩鼻而過,自古以來只有酒是香的。自從隱居在云煙畔,生活瀟灑、閑適,每天都欣賞歌舞,好不自在。
叫上伙伴,一起來欣賞秋光。重陽節(jié)快要到了,菊花還不盛開,是因為何事要避開重陽節(jié)嗎?看來要想菊花開的熱烈絢爛,還要等待一陣秋風(fēng),等待一夜霜寒。
《鷓鴣天·尋菊花無有戲作》的注釋
云煙畔:詞人閑居的鉛山鄉(xiāng)間別墅。
黃花:菊花。
重陽:即農(nóng)歷九月初九,古人常在這天登高賞菊。
簡短詩意賞析
該詞的上片直斥官場為臭腐之地,說自己退隱閑居,飲酒歌舞,與云煙為伴之后才感受到輕松愉快,透露出歸隱林下的自欣自慶;下片由尋菊起興,贊美菊花凌寒怒放的品格,既是對不屈于權(quán)貴的抗金志士的贊頌,也是作者的自許自況。該詞全篇言辭淺淡,意境清新,卻言淺意豐,寄慨遙深。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jì)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jì)南市歷城區(qū))人。南宋官員、將領(lǐng)、文學(xué)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jì)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zhàn)鎳由降淖髌贰n}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蘇軾《永遇樂·長憶別時》”的原文翻譯
2、“謝靈運(yùn)《行田登海口盤嶼山》”的原文翻譯
3、“李煜《長相思·一重山》”的原文翻譯
4、“辛棄疾《滿江紅·山居即事》”的原文翻譯
5、“王安石《溝上梅花欲發(fā)》”的原文翻譯

《鷓鴣天·尋菊花無有戲作》
辛棄疾
掩鼻人間臭腐場,古來惟有酒偏香。自從來住云煙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黃花何處避重陽?要知爛熳開時節(jié),直待西風(fēng)一夜霜。
《鷓鴣天·尋菊花無有戲作》譯文
官場腐朽,人人掩鼻而過,自古以來只有酒是香的。自從隱居在云煙畔,生活瀟灑、閑適,每天都欣賞歌舞,好不自在。
叫上伙伴,一起來欣賞秋光。重陽節(jié)快要到了,菊花還不盛開,是因為何事要避開重陽節(jié)嗎?看來要想菊花開的熱烈絢爛,還要等待一陣秋風(fēng),等待一夜霜寒。
《鷓鴣天·尋菊花無有戲作》的注釋
云煙畔:詞人閑居的鉛山鄉(xiāng)間別墅。
黃花:菊花。
重陽:即農(nóng)歷九月初九,古人常在這天登高賞菊。
簡短詩意賞析
該詞的上片直斥官場為臭腐之地,說自己退隱閑居,飲酒歌舞,與云煙為伴之后才感受到輕松愉快,透露出歸隱林下的自欣自慶;下片由尋菊起興,贊美菊花凌寒怒放的品格,既是對不屈于權(quán)貴的抗金志士的贊頌,也是作者的自許自況。該詞全篇言辭淺淡,意境清新,卻言淺意豐,寄慨遙深。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jì)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jì)南市歷城區(qū))人。南宋官員、將領(lǐng)、文學(xué)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jì)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zhàn)鎳由降淖髌贰n}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蘇軾《永遇樂·長憶別時》”的原文翻譯
2、“謝靈運(yùn)《行田登海口盤嶼山》”的原文翻譯
3、“李煜《長相思·一重山》”的原文翻譯
4、“辛棄疾《滿江紅·山居即事》”的原文翻譯
5、“王安石《溝上梅花欲發(fā)》”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菩薩蠻·秋風(fēng)掃盡閑花草》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