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水調(diào)歌頭·中秋》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宋詞精選
宋詞精選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米芾《水調(diào)歌頭·中秋》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調(diào)歌頭·中秋》原文
《水調(diào)歌頭·中秋》
米芾
砧聲送風(fēng)急,蟠蟀思高秋。我來對景,不學(xué)宋玉解悲愁。收拾凄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
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蓯垡惶祜L(fēng)物,遍倚闌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
《水調(diào)歌頭·中秋》譯文
中秋的時候,搗衣聲混雜著風(fēng)聲,蟠蟀好像在思索高爽的秋天。我面對著這樣的景象,是不會學(xué)宋玉去紓解悲愁的。把凄涼的心意收拾起來,給每個酒樽里都倒上美酒,內(nèi)心更加覺得抵不過這樣的幽靜。明月掛在南樓正是我覺得充滿情趣的地方所在。
悵惘這樣的胸懷,于是拿起笛子吹奏,笛聲的韻律悠悠揚(yáng)揚(yáng)。在這清平之時,良美之夜,就把這塊地方借給我讓我痛飲。看著這一天可愛的風(fēng)景,我倚著曲曲折折的欄桿,宇宙在我眼里也只是小小的浮萍。喝醉困乏了就靠著枕頭臨江而睡,不知道什么時候會醒來。
《水調(diào)歌頭·中秋》的注釋
砧聲:也作“碪聲”,搗衣聲。元好問《短日》:短日碪聲急,重云雁影深。
蟠蟀:蟋蟀的一種,宋代顧逢曾作《觀鬭蟠蟀有感》。
高秋:天高氣爽的秋天。
宋玉解悲秋:宋玉《九辨》: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興況:情趣,意趣。
分付:分別付予,這里指給酒樽分別倒酒。
醽醁(líng lù):古代的一種美酒。
清時:清平之時,也指太平盛世。
金甌(ōu):酒杯的美稱。甌,杯子。
闌干十二:曲曲折折的欄桿。闌干,即欄桿。十二,形容曲折之多。
欹(qī):斜倚著,斜靠。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借中秋賞月之機(jī),表白了詞人為人的高潔,也流露了他對“從仕數(shù)困”的些許幽恨。詞的上片反復(fù)渲染中秋節(jié)令的秋意,并從反面為出月鋪墊,以“自有”二字轉(zhuǎn)折,使一輪明月千呼萬喚始出來,用筆頗為奇妙。詞的下片,側(cè)重抒發(fā)詞人向往隱居生活之意,發(fā)出對宇宙對人生的遐想。全篇用筆空靈回蕩,而自有清景無限,清趣無窮,表現(xiàn)出米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的特有風(fēng)格。
作者簡介
米芾(1051-1107),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祖籍太原,遷居襄陽。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號米顛。書畫自成一家。能畫枯木竹石,時出新意,又能畫山水,創(chuàng)為水墨云山墨戲,煙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詩,工書法,精鑒別。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dá)到亂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溫庭筠《思帝鄉(xiāng)·花花》”的原文翻譯
2、“蘇舜欽《滄浪亭記》”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燭影搖紅·芳臉勻紅》”的原文翻譯
4、“曹雪芹《自題一絕》”的原文翻譯
5、“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的原文翻譯

《水調(diào)歌頭·中秋》
米芾
砧聲送風(fēng)急,蟠蟀思高秋。我來對景,不學(xué)宋玉解悲愁。收拾凄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
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蓯垡惶祜L(fēng)物,遍倚闌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
《水調(diào)歌頭·中秋》譯文
中秋的時候,搗衣聲混雜著風(fēng)聲,蟠蟀好像在思索高爽的秋天。我面對著這樣的景象,是不會學(xué)宋玉去紓解悲愁的。把凄涼的心意收拾起來,給每個酒樽里都倒上美酒,內(nèi)心更加覺得抵不過這樣的幽靜。明月掛在南樓正是我覺得充滿情趣的地方所在。
悵惘這樣的胸懷,于是拿起笛子吹奏,笛聲的韻律悠悠揚(yáng)揚(yáng)。在這清平之時,良美之夜,就把這塊地方借給我讓我痛飲。看著這一天可愛的風(fēng)景,我倚著曲曲折折的欄桿,宇宙在我眼里也只是小小的浮萍。喝醉困乏了就靠著枕頭臨江而睡,不知道什么時候會醒來。
《水調(diào)歌頭·中秋》的注釋
砧聲:也作“碪聲”,搗衣聲。元好問《短日》:短日碪聲急,重云雁影深。
蟠蟀:蟋蟀的一種,宋代顧逢曾作《觀鬭蟠蟀有感》。
高秋:天高氣爽的秋天。
宋玉解悲秋:宋玉《九辨》: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興況:情趣,意趣。
分付:分別付予,這里指給酒樽分別倒酒。
醽醁(líng lù):古代的一種美酒。
清時:清平之時,也指太平盛世。
金甌(ōu):酒杯的美稱。甌,杯子。
闌干十二:曲曲折折的欄桿。闌干,即欄桿。十二,形容曲折之多。
欹(qī):斜倚著,斜靠。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借中秋賞月之機(jī),表白了詞人為人的高潔,也流露了他對“從仕數(shù)困”的些許幽恨。詞的上片反復(fù)渲染中秋節(jié)令的秋意,并從反面為出月鋪墊,以“自有”二字轉(zhuǎn)折,使一輪明月千呼萬喚始出來,用筆頗為奇妙。詞的下片,側(cè)重抒發(fā)詞人向往隱居生活之意,發(fā)出對宇宙對人生的遐想。全篇用筆空靈回蕩,而自有清景無限,清趣無窮,表現(xiàn)出米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的特有風(fēng)格。
作者簡介
米芾(1051-1107),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祖籍太原,遷居襄陽。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號米顛。書畫自成一家。能畫枯木竹石,時出新意,又能畫山水,創(chuàng)為水墨云山墨戲,煙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詩,工書法,精鑒別。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dá)到亂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溫庭筠《思帝鄉(xiāng)·花花》”的原文翻譯
2、“蘇舜欽《滄浪亭記》”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燭影搖紅·芳臉勻紅》”的原文翻譯
4、“曹雪芹《自題一絕》”的原文翻譯
5、“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蘇軾《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