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产在线不卡AV,国产又爽又黄的视频免费看,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日韩欧美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詩詞鑒賞

            曹操《蒿里行》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曹操《蒿里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曹操《蒿里行》原文及翻譯注釋,詩意解釋
              《蒿里行》原文

            《蒿里行》

            曹操

            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于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
              《蒿里行》譯文

              關(guān)東的諸州郡將領(lǐng),都起兵討伐董卓及其黨羽這些殘暴的人。
             
              本來期望各路將領(lǐng)在孟津會合,同心討伐長安董卓。
             
              結(jié)果各有打算,力不齊一,互相觀望,誰也不肯率先前進(jìn)。
             
              權(quán)勢、財利引起了諸路軍的爭奪,隨后各路軍隊之間就自相殘殺起來。
             
              袁術(shù)在淮南稱帝號,袁紹謀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璽。
             
              戰(zhàn)士常年征戰(zhàn),鎧甲上生滿了蟣虱,百姓也因此死傷無數(shù)。
             
              累累白骨曝露于荒野之地?zé)o人收埋,方圓千里都沒有人煙,聽不到雞鳴。
             
              一百個老百姓當(dāng)中只有一人能活,想到這里不免讓人肝腸寸斷。
              《蒿里行》的注釋

              關(guān)東:函谷關(guān)(今河南靈寶西南)以東。義士:指起兵討伐董卓的諸州郡將領(lǐng)。
             
              討群兇:指討伐董卓及其黨羽。
             
              初期:本來期望。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縣南)。相傳周武王伐紂時曾在此大會八百諸侯,此處借指本來期望關(guān)東諸將也能像武王伐紂會合的八百諸侯那樣同心協(xié)力。
             
              乃心:其心,指上文“義士”之心。咸陽:秦時的都城,此借指長安,當(dāng)時獻(xiàn)帝被挾持到長安。
             
              力不齊:指討伐董卓的諸州郡將領(lǐng)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齊:一致。
             
              躊躇:猶豫不前。雁行(háng):飛雁的行列,形容諸軍列陣后觀望不前的樣子。此句倒裝,正常語序當(dāng)為“雁行而躊躇”。
             
              嗣:后來。還:同“旋”,不久。自相戕(qiāng):自相殘殺。當(dāng)時盟軍中的袁紹、公孫瓚等發(fā)生了內(nèi)部的攻殺。
             
              淮南句:指袁紹的異母弟袁術(shù)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壽春(今安徽壽縣)自立為帝。
             
              刻璽句: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紹謀廢獻(xiàn)帝,想立幽州牧劉虞為皇帝,并刻制印璽。璽,印,秦以后專指皇帝用的印章。
             
              鎧甲句:由于長年戰(zhàn)爭,戰(zhàn)士們不脫戰(zhàn)服,鎧甲上都生了虱子。鎧甲,古代的護(hù)身戰(zhàn)服。鎧,就是甲。蟣,虱卵。
             
              萬姓:百姓。以:因此。
             
              生民:百姓。遺:剩下。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詩人運用民歌的形式,對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實進(jìn)行了批判,不僅對因戰(zhàn)亂而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人民表示了極大的悲憤和同情,而且對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惡元兇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全詩風(fēng)格質(zhì)樸,沉郁悲壯,體現(xiàn)了一個政治家、軍事家的豪邁氣魄和憂患意識,詩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體,又內(nèi)蘊深厚,體現(xiàn)了曹操的獨特文風(fēng)。

              作者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fù),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xué),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fēng)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朝中措·梅》”的原文翻譯
              2、“龔自珍《浪淘沙·寫夢》”的原文翻譯
              3、“劉禹錫《憶江南·春去也》”的原文翻譯
              4、“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的原文翻譯
              5、“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的原文翻譯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