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 虹 亭 蘇州園林,蘇州園林記趣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
廊東半亭匾額:
倚 虹
譯意:半倚臥虹。
簡析:比喻式題詠。亭倚于連接?xùn)|部和中部的復(fù)廊上,提額把蜿蜒之長廊比喻為彩虹,曲線優(yōu)美而又壯麗多彩,倚廊如倚虹,構(gòu)成美妙的聯(lián)想。
廊東半亭行草額(已佚):
鵝
作者:款署“北平翁方綱”。今佚。翁方綱,清書法家,號覃豁,又號蘇齋,直隸大興人,官至內(nèi)閣學(xué)士。書法學(xué)歐虞,兼寫篆隸,曾為書壇盟主多年。
簡析:據(jù)說,因中部水池呈鵝形狀,故有此額。站在亭上西眺,碧流澄澈,一群“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鵝群,正“無事群鳴遮水際”,那該是一幅多么生機勃勃而又優(yōu)美的圖畫呵!鵝,頭大喙扁,頸長體壯,紅掌白毛,或眠沙群鳴,或閑泛清波,向為人們所喜愛,晉代書圣王羲之《愛鵝帖》數(shù)千年來膾炙人口。以“鵝”題詠,引發(fā)聯(lián)想。
東半亭舊有聯(lián)(已佚):
婆娑青鳳舞松柏
縹緲丹霞聚渥佺
譯意:青色的鳳鳥在盤旋飛翔,松柏舞動著枝條;紅色的霞光縹緲絢爛,仙人們聚集在南檐。
作者:款署“夢樓王文治”。
簡析:寫景聯(lián)。入亭西望,中部山水美色撲面而來:水池天然,浩淼修長,山林蒼翠,禽鳥鳴響,微風(fēng)吹拂,松枝搖蕩,一片山水自然之趣。“婆娑”,盤旋、停留。這是平視之景。仰視則見丹霞滿天,縹緲高遠,碧波映紅,氣象萬千,遠香堂、倚玉軒、香洲等華麗壯美的建筑,皆傍水而立,園外北寺塔影亦赫然在目。丹霞、碧波、華屋、塔影,交相生輝,組合成一幅美麗的天然畫本,恍如仙苑,聚集在此的應(yīng)是渥佺仙子一類的人物。“渥佺”,古仙人名,相傳以松子為食而體生毛。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渥佺之倫,暴于南榮。”即如渥佺之流的人,都可以臥在南屋檐下曬太陽。用仙人的降臨,反襯景色之美,美如仙界,超凡脫俗。渥佺不食人間煙火,亦暗寓園主的隔塵超世之心。
按:“倚虹”亭為東、中部的界墻,在此見到的中部為全園的精華所在,面積18.5畝,水面約占三分之一,“凡諸亭、檻、臺、榭,皆因水為面勢”(《王氏拙政園記》)。
倚 虹
譯意:半倚臥虹。
簡析:比喻式題詠。亭倚于連接?xùn)|部和中部的復(fù)廊上,提額把蜿蜒之長廊比喻為彩虹,曲線優(yōu)美而又壯麗多彩,倚廊如倚虹,構(gòu)成美妙的聯(lián)想。
廊東半亭行草額(已佚):
鵝
作者:款署“北平翁方綱”。今佚。翁方綱,清書法家,號覃豁,又號蘇齋,直隸大興人,官至內(nèi)閣學(xué)士。書法學(xué)歐虞,兼寫篆隸,曾為書壇盟主多年。
簡析:據(jù)說,因中部水池呈鵝形狀,故有此額。站在亭上西眺,碧流澄澈,一群“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鵝群,正“無事群鳴遮水際”,那該是一幅多么生機勃勃而又優(yōu)美的圖畫呵!鵝,頭大喙扁,頸長體壯,紅掌白毛,或眠沙群鳴,或閑泛清波,向為人們所喜愛,晉代書圣王羲之《愛鵝帖》數(shù)千年來膾炙人口。以“鵝”題詠,引發(fā)聯(lián)想。
東半亭舊有聯(lián)(已佚):
婆娑青鳳舞松柏
縹緲丹霞聚渥佺
譯意:青色的鳳鳥在盤旋飛翔,松柏舞動著枝條;紅色的霞光縹緲絢爛,仙人們聚集在南檐。
作者:款署“夢樓王文治”。
簡析:寫景聯(lián)。入亭西望,中部山水美色撲面而來:水池天然,浩淼修長,山林蒼翠,禽鳥鳴響,微風(fēng)吹拂,松枝搖蕩,一片山水自然之趣。“婆娑”,盤旋、停留。這是平視之景。仰視則見丹霞滿天,縹緲高遠,碧波映紅,氣象萬千,遠香堂、倚玉軒、香洲等華麗壯美的建筑,皆傍水而立,園外北寺塔影亦赫然在目。丹霞、碧波、華屋、塔影,交相生輝,組合成一幅美麗的天然畫本,恍如仙苑,聚集在此的應(yīng)是渥佺仙子一類的人物。“渥佺”,古仙人名,相傳以松子為食而體生毛。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渥佺之倫,暴于南榮。”即如渥佺之流的人,都可以臥在南屋檐下曬太陽。用仙人的降臨,反襯景色之美,美如仙界,超凡脫俗。渥佺不食人間煙火,亦暗寓園主的隔塵超世之心。
按:“倚虹”亭為東、中部的界墻,在此見到的中部為全園的精華所在,面積18.5畝,水面約占三分之一,“凡諸亭、檻、臺、榭,皆因水為面勢”(《王氏拙政園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