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石亭匾額 蘇州園林,蘇州園林記趣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
假山石亭匾額:
滄浪亭
簡析:抒情寫志額。亭址初在北碕。前竹后水。清康熙時巡撫宋犖移建于此。石亭古樸幽雅,旁有滄浪亭石柱楹聯(lián)。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遠山皆有情。
譯意:自然美景是大自然賞賜給人類的無價之寶,近處的水,遠處的山都含有深情。
作者:江蘇巡撫梁章鉅集,晚清樸學大師俞樾手書。俞樾(182l一1906),字蔭甫,浙江德清縣人,遭光三十年庚戲科進士。著作宏富。善以隸筆作楷書,古雅拙樸。
簡析:集聯(lián)。歐陽修和蘇舜欽都是北宋開一代詩風的文學家,兩入摯情深誼,亦為高山之于流水。上聯(lián)出歐陽修《滄浪亭》詩,下聯(lián)出蘇舜欽《過蘇州》詩。上聯(lián)詠滄浪亭之景,又妙合蘇舜欽以四萬青錢買園本事。蘇軾《前赤壁賦》稱“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此即用“清風明月”概寫滄浪亭的自然景觀,經(jīng)濟而又含蓄無窮。下聯(lián)詠滄浪亭借景之美,表達作者對自然美的熱愛。漫步在亭北復廊外,透過廊上疏置的漏窗南望,橫貫全園的腰形假山若隱若現(xiàn),仿佛一幅幅變幻的天然畫本,造成近水遠山的心理感覺。反之,在山阜透過復廊漏窗向北望,近在眼前的廊外碧水變得浩渺平闊,產(chǎn)生近山遠水的視覺印象,這種錯覺,給有限
的空間以無限的延伸探幽之趣。“皆有情”,賦予山水以人的風姿、情感,遠山近水脈脈含情,實際上寫的是人對青山綠水的深情,以表達寄情大自然、投身大自然、遠超紅塵的逸致閑情。辛棄疾“我見青山 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林則徐“我與山靈相對笑“都是把山水人情化,與蘇詩同一韻致。聯(lián)語融本事、實景、詩意于_體,景美、詩美、人格美交融為一。屬對工穩(wěn),雖為集聯(lián),但天造地設,渾如己出。
滄浪亭對聯(lián)之一:
四萬青錢,明月清風今有價;
一雙白璧,詩人名將古無儔。
譯意:蘇舜欽花四萬青錢買下了滄浪亭,美好的自然風光現(xiàn)在有了價格;蘇舜欽和韓世忠品格高潔如白璧一雙,一個是北宋詩人,一個為南宋名將,先后同住滄浪亭,。古來還沒有這樣的同伴。
作者:齊彥槐(1774—1841),字夢樹,號梅麓,又號蔭三,婺源(今屬江西)人。清嘉慶間進士,曾任江蘇金匱(今無錫)縣知縣,候補知府。擅詩賦駢文。
簡析:聯(lián)語出旬化用歐陽修《滄浪亭》詩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詠滄浪勝景及蘇舜欽買園本事。對句詠史。南宋紹興間,滄浪亭為韓世忠宅第,他曾修飛虹木橋,建寒光堂、冷風亭,翊運堂,筑濯纓亭,梅亭,瑤華境界、竹亭和清香館,名“韓園”。蘇舜欽有倜儻高才,遭誣被黜,買園自適;韓世忠百戰(zhàn)沙場,威懾金兵,因怒斥秦檜謀害
岳飛而被黜,遂以山水自娛。先后同住滄浪亭,聯(lián)語將兩人并稱,工切穩(wěn)當。全聯(lián)洋溢著懷古幽思。先哲風范,躍然紙上。
注釋:(青錢):古代錢幣有黃錢、青錢之分,以紅銅、白鉛、黑鉛、錫一起配料鑄出的錢幣稱青錢。(二雙白壁);《史記。虞卿傳》載戰(zhàn)國虞卿游說趙孝成王,一見,.賜黃金酉鎰;,白璧一雙;再見,為趙上卿。后以白璧一雙喻指貴重。玉璧潔白無瑕,比喻蘇韓皎潔的人品。[儔]:伴侶。
滄浪亭舊聯(lián)之二:
湖州長史昔貶謫,守道好學,發(fā)憤懣于歌詩,風云變化,雨雹交加,一時豪俊多從之游,磊落軒昂,足知文士有光價;
商丘中丞嗜吟眺,景賢修廢,以精神相依憑,密邇宮墻,掃除蕪穢,三吳流傳追尋其地,前倡后繼,爰飭祠宇肅豆籩。
譯意:湖州長史蘇舜欽昔日遭到貶謫,他信守道義,篤好學問,于詩歌中抒發(fā)他的滿腔憤懣,他筆勢豪邁,如風云變化,雨雹交加,當時名重天下,一時豪俊之士多與他交游,他胸懷磊落,氣宇軒昂,可以知道蘇學士的卓卓聲名:
商丘中丞宋犖特喜登眺吟詩,景仰先賢修,葺廢園,以蘇舜欽建園精神為根據(jù),靠近園墻之處,清除雜草污穢,名園聲聞三吳,眾人慕名追尋此地,前人倡導,后人繼承,字是整治蘇舜欽祠宇,擺上春秋祭祠的禮器。
作者:吳履雨,字子柔,同治庚午優(yōu)貢,光緒間署蘇州府學教授。
簡析:敘事聯(lián)。上聯(lián)簡述北宋詩人蘇舜欽生平行事,著重敘述蘇舜欽無辜遭貶,他的修養(yǎng)學問,詩歌成就以及時人與之交游盛況,從而歌頌蘇舜欽的高度聲名。內容取自《宋史·文苑傳略》中蘇舜欽本傳以及宋歐陽修《祭蘇子美文》。下聯(lián)敘述宋犖主持修復廢園滄浪亭一事。宋犖,清商丘人,善詩文,曾為蘇州巡撫,后累官至吏部尚書加太子少師??滴跞迥?,宋犖撫吳將四年,見宋蘇子美滄浪亭遺址“野水瀠洄,巨石頹仆,小山蒙翳于荒煙蔓草間,人跡罕至”,“于是亟謀修復:構亭子山之巔,得文衡山隸書t滄浪亭’三字揭諸楣,復舊觀也。亭虛敞而臨高,城外西南諸峰蒼翠吐欽,檐際亭旁,老樹數(shù)株,離立孥攫,似是百年以前物。循北麓稍折而東,構小軒日自勝,取子美記中語也。迤西十余步,得平地為屋三楹,前亙土岡,后環(huán)清溪,顏曰觀魚處,因子美詩而名也??缦獧M略約以通游屐,溪外菜畦,民居相錯如繡,亭之南,石磴陂陀,欄楯曲折,翼以修廊,顏曰:步碕。從廊門出,有堂翼然,祠子美木主其中,而榜其門曰“蘇公祠”(宋犖《重修滄浪亭記》),一時;遂擅郡中名勝”重修的宗旨為復蘇子美滄浪舊觀,新構的建筑,全取子美詩文之意,故曰日‘景賢修廢,以精神相依憑”。子美贏得了身前身后名,而宋犖景賢修廢之舉,亦不失文士一大盛舉,為后人所稱許。
滄浪亭
簡析:抒情寫志額。亭址初在北碕。前竹后水。清康熙時巡撫宋犖移建于此。石亭古樸幽雅,旁有滄浪亭石柱楹聯(lián)。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遠山皆有情。
譯意:自然美景是大自然賞賜給人類的無價之寶,近處的水,遠處的山都含有深情。
作者:江蘇巡撫梁章鉅集,晚清樸學大師俞樾手書。俞樾(182l一1906),字蔭甫,浙江德清縣人,遭光三十年庚戲科進士。著作宏富。善以隸筆作楷書,古雅拙樸。
簡析:集聯(lián)。歐陽修和蘇舜欽都是北宋開一代詩風的文學家,兩入摯情深誼,亦為高山之于流水。上聯(lián)出歐陽修《滄浪亭》詩,下聯(lián)出蘇舜欽《過蘇州》詩。上聯(lián)詠滄浪亭之景,又妙合蘇舜欽以四萬青錢買園本事。蘇軾《前赤壁賦》稱“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此即用“清風明月”概寫滄浪亭的自然景觀,經(jīng)濟而又含蓄無窮。下聯(lián)詠滄浪亭借景之美,表達作者對自然美的熱愛。漫步在亭北復廊外,透過廊上疏置的漏窗南望,橫貫全園的腰形假山若隱若現(xiàn),仿佛一幅幅變幻的天然畫本,造成近水遠山的心理感覺。反之,在山阜透過復廊漏窗向北望,近在眼前的廊外碧水變得浩渺平闊,產(chǎn)生近山遠水的視覺印象,這種錯覺,給有限
的空間以無限的延伸探幽之趣。“皆有情”,賦予山水以人的風姿、情感,遠山近水脈脈含情,實際上寫的是人對青山綠水的深情,以表達寄情大自然、投身大自然、遠超紅塵的逸致閑情。辛棄疾“我見青山 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林則徐“我與山靈相對笑“都是把山水人情化,與蘇詩同一韻致。聯(lián)語融本事、實景、詩意于_體,景美、詩美、人格美交融為一。屬對工穩(wěn),雖為集聯(lián),但天造地設,渾如己出。
滄浪亭對聯(lián)之一:
四萬青錢,明月清風今有價;
一雙白璧,詩人名將古無儔。
譯意:蘇舜欽花四萬青錢買下了滄浪亭,美好的自然風光現(xiàn)在有了價格;蘇舜欽和韓世忠品格高潔如白璧一雙,一個是北宋詩人,一個為南宋名將,先后同住滄浪亭,。古來還沒有這樣的同伴。
作者:齊彥槐(1774—1841),字夢樹,號梅麓,又號蔭三,婺源(今屬江西)人。清嘉慶間進士,曾任江蘇金匱(今無錫)縣知縣,候補知府。擅詩賦駢文。
簡析:聯(lián)語出旬化用歐陽修《滄浪亭》詩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詠滄浪勝景及蘇舜欽買園本事。對句詠史。南宋紹興間,滄浪亭為韓世忠宅第,他曾修飛虹木橋,建寒光堂、冷風亭,翊運堂,筑濯纓亭,梅亭,瑤華境界、竹亭和清香館,名“韓園”。蘇舜欽有倜儻高才,遭誣被黜,買園自適;韓世忠百戰(zhàn)沙場,威懾金兵,因怒斥秦檜謀害
岳飛而被黜,遂以山水自娛。先后同住滄浪亭,聯(lián)語將兩人并稱,工切穩(wěn)當。全聯(lián)洋溢著懷古幽思。先哲風范,躍然紙上。
注釋:(青錢):古代錢幣有黃錢、青錢之分,以紅銅、白鉛、黑鉛、錫一起配料鑄出的錢幣稱青錢。(二雙白壁);《史記。虞卿傳》載戰(zhàn)國虞卿游說趙孝成王,一見,.賜黃金酉鎰;,白璧一雙;再見,為趙上卿。后以白璧一雙喻指貴重。玉璧潔白無瑕,比喻蘇韓皎潔的人品。[儔]:伴侶。
滄浪亭舊聯(lián)之二:
湖州長史昔貶謫,守道好學,發(fā)憤懣于歌詩,風云變化,雨雹交加,一時豪俊多從之游,磊落軒昂,足知文士有光價;
商丘中丞嗜吟眺,景賢修廢,以精神相依憑,密邇宮墻,掃除蕪穢,三吳流傳追尋其地,前倡后繼,爰飭祠宇肅豆籩。
譯意:湖州長史蘇舜欽昔日遭到貶謫,他信守道義,篤好學問,于詩歌中抒發(fā)他的滿腔憤懣,他筆勢豪邁,如風云變化,雨雹交加,當時名重天下,一時豪俊之士多與他交游,他胸懷磊落,氣宇軒昂,可以知道蘇學士的卓卓聲名:
商丘中丞宋犖特喜登眺吟詩,景仰先賢修,葺廢園,以蘇舜欽建園精神為根據(jù),靠近園墻之處,清除雜草污穢,名園聲聞三吳,眾人慕名追尋此地,前人倡導,后人繼承,字是整治蘇舜欽祠宇,擺上春秋祭祠的禮器。
作者:吳履雨,字子柔,同治庚午優(yōu)貢,光緒間署蘇州府學教授。
簡析:敘事聯(lián)。上聯(lián)簡述北宋詩人蘇舜欽生平行事,著重敘述蘇舜欽無辜遭貶,他的修養(yǎng)學問,詩歌成就以及時人與之交游盛況,從而歌頌蘇舜欽的高度聲名。內容取自《宋史·文苑傳略》中蘇舜欽本傳以及宋歐陽修《祭蘇子美文》。下聯(lián)敘述宋犖主持修復廢園滄浪亭一事。宋犖,清商丘人,善詩文,曾為蘇州巡撫,后累官至吏部尚書加太子少師??滴跞迥?,宋犖撫吳將四年,見宋蘇子美滄浪亭遺址“野水瀠洄,巨石頹仆,小山蒙翳于荒煙蔓草間,人跡罕至”,“于是亟謀修復:構亭子山之巔,得文衡山隸書t滄浪亭’三字揭諸楣,復舊觀也。亭虛敞而臨高,城外西南諸峰蒼翠吐欽,檐際亭旁,老樹數(shù)株,離立孥攫,似是百年以前物。循北麓稍折而東,構小軒日自勝,取子美記中語也。迤西十余步,得平地為屋三楹,前亙土岡,后環(huán)清溪,顏曰觀魚處,因子美詩而名也??缦獧M略約以通游屐,溪外菜畦,民居相錯如繡,亭之南,石磴陂陀,欄楯曲折,翼以修廊,顏曰:步碕。從廊門出,有堂翼然,祠子美木主其中,而榜其門曰“蘇公祠”(宋犖《重修滄浪亭記》),一時;遂擅郡中名勝”重修的宗旨為復蘇子美滄浪舊觀,新構的建筑,全取子美詩文之意,故曰日‘景賢修廢,以精神相依憑”。子美贏得了身前身后名,而宋犖景賢修廢之舉,亦不失文士一大盛舉,為后人所稱許。
上一篇:云巖寺塔
下一篇:全園最南端石屋石刻門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