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浮動惹人醉 蘇州園林,蘇州園林記趣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又到早春賞梅的季節(jié),古城內(nèi)外的梅花都已陸續(xù)開放。蘇州園林中賞梅的景點尤其多,古人以香雪喻梅花,園林中以“香”、以“雪”題名的建筑,往往是賞梅佳處,如拙政園的雪香云蔚亭、獅子林的暗香疏影樓、滄浪亭的聞妙香室、怡園的南雪庭。唯一直指的大概就是問梅閣了。而問梅,是游子的詢問;梅花開了沒有,仍未可知―――曲曲折折,依然是含蓄的。梅的意態(tài),最適合入畫,而園林,處處追求中國畫的意境,當(dāng)然少不了梅的點綴。
獅子林問梅閣
問梅閣是獅子林西部中心景物,窗外有梅數(shù)枝。元代獅子林西面曾有老梅一棵,虬枝奇曲,名為“臥龍”,梅樹后的客房就稱“問梅閣”。閣內(nèi)窗紋、家具裝飾地面花紋皆雕刻成梅花形,屏上書畫也都取材梅花。匾額“綺窗春訊”。取王維“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詩意。
八扇屏門上均是描繪梅花的國畫和關(guān)于問梅閣的古詩,由北向南依次是謝孝思畫紅梅、錢太初書元人涂貞的《問梅閣》、張繼馨畫白梅、瓦翁書清人曹凱《師林八景?問梅閣》、王西野畫墨梅、吳進賢書清人吳翌鳳《獅子林十二詠.問梅閣》。
暗香疏影樓在問梅閣東北側(cè)假山上。樓名出自宋人林甫詠梅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貴疏貴斜,忌密忌直,疏梅之影橫斜倒映在清淺的水面上,黃昏時分月上枝梢,有暗香浮動,這幽雅醉人的環(huán)境,真是賞梅詠梅的佳處。推窗南望,可見紅梅綠樹。
每年春節(jié)前后,獅子林都會舉行梅樁梅花展。今年梅花開放稍遲,梅展將延遲至3月初結(jié)束。結(jié)合了盆景藝術(shù)的梅樁點綴于各廳堂庭院之間,賞梅佳處自然就不僅是問梅閣和暗香疏影樓了。
虎丘冷香閣
虎丘早在歷史上就有探梅、賞梅、觀梅的記載。《姑蘇志》曰:“虎丘人善于盆中植奇花異卉,盤松古梅,置之幾案,清雅可愛。”清代《虎丘山志》曰:“虎丘東溪,明初栽梅極盛,一種紅梅尤異。”
冷香閣是虎丘山上專為賞梅而建的一處景點。由近人金松岑發(fā)起建造。一年元宵,金松岑在虎丘、山塘一帶探梅,盤亙了半天,一棵梅樹也沒找到,于是打算在此植梅。他相中了擁翠山莊北面一塊高地,計劃種梅300株,并在梅樹叢中建閣,以便觀梅。冷香閣1917年落成,閣共兩層,上下皆五楹,東、西、南面環(huán)以廊,四周植梅數(shù)百株。
近年來,虎丘景區(qū)在冷香閣四周新辟梅樹林,栽種紅梅、綠梅等品種。每年春天,滿院梅花冷艷芬芳,幽香撲鼻,徜徉在玉澤香國之中,飽覽暗香疏影的清趣,風(fēng)味情韻不在光福香雪海之下,因此這里又有“小香雪海”之稱。
網(wǎng)師園竹外一枝軒
竹外一枝軒,取蘇軾“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詩意。竹外一枝軒在網(wǎng)師園水池東北。軒后月洞門的小庭內(nèi),有兩叢搖曳生姿的竹,洞門兩側(cè)辟有兩個矩形洞窗,窗內(nèi)竹影如畫。軒外池畔,曾有一株黑松橫斜而出,就是“斜更好”的形象。如今補以松梅各一,更切合詩意。軒內(nèi)軒外松竹梅互相呼應(yīng)。更妙的是,竹外一枝軒的建筑本身微呈斜勢,梅的姿態(tài)、軒的姿態(tài),相互映襯。
拙政園雪香云蔚亭
雪香云蔚亭在拙政園中部。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亭四周有梅樹數(shù)十株,早春時節(jié),亭旁暗香浮動,周圍竹叢青翠,林木蔥郁,繞溪盤行,頗有城市山林的趣味。亭為長方形,在池中西部土山上。拙政園東園蘭雪堂西北,涵青亭旁小丘上也植有數(shù)株梅樹,有紅梅、綠梅。據(jù)記載,在拙政園建園之初,這里就有梅林。拙政園中也有不少富有特色的梅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