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飄香月下聞 蘇州園林,蘇州園林記趣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
自古以來,桂花被當(dāng)作香潔、吉祥、友誼的象征,互相饋贈。“桂棹兮蘭枻”(《楚辭.湘君》),秦羅敷以“桂枝為籠鉤”都是取其高潔不俗。
中國神話傳說中,后羿的妻子嫦娥,竊取了其夫向西王母請得的不死藥,飛身奔月,化為蟾蜍,被罰搗不死藥。六朝時文人同情嫦娥,讓她成為美麗的月中女神,改由白兔搗藥。傳說月中有桂樹,下有一人名吳剛,為漢時西河人,學(xué)仙有過,謫伐月中桂,桂高五百丈,斫之,斧伐隨合。遂稱月亮為桂月、桂宮、桂窟、桂魄、桂輪等別稱,令清雅的桂花平添了幾分仙氣。
漢武帝曾在未央宮漸臺西作桂宮,中有明月殿,皆金玉珠璣為簾箔,處處明月珠。金砌玉階,晝夜光明。元統(tǒng)治者也在宮苑中模擬月宮著廣寒殿。南朝陳后主更是別出心裁,《南部煙花記》記載:“陳后主為張貴妃麗華造桂宮于光明殿后,作圓門如月,障以水晶。后庭設(shè)素粉罘罳(網(wǎng)),庭中空洞無他物,惟植一桂樹。樹下置藥杵臼,使麗華恒馴一白兔。麗華被素袿裳,梳凌云髻,插白通草蘇孕子,靸玉華飛頭履。時獨(dú)步于中,謂之月宮。帝每入宴樂,呼麗華為‘張嫦娥’。”荒淫的陳后主為寵妃設(shè)計(jì)的月宮圓月門,開了園林門洞設(shè)計(jì)的法門。實(shí)際上月亮圓的時間不長,長圓不變的是太陽,但中國人喜歡滿月,滿月在整個循環(huán)周期中代表完整或完美,佛教中的滿月也是美好與安詳?shù)南笳鳌H缃駡@林中的圓門都習(xí)慣呼為月洞門,大概就淵源于此了。
唐人稱科舉考試及第為折桂,所謂“人心高下月中桂”(唐許渾《丁卯集》上《下第貽友人》)。園林書房外植桂,往往亦有望子折桂之意。“蟾宮折桂”吉祥圖案正是表達(dá)科舉高中的心愿。耦園儲香館,儲滿桂花香氣之館。此館位于城曲草堂西,面臨“樨廊”,庭中遍植叢桂,每至秋季桂花飄香之時,清香四溢。原為園主子嗣讀書之所,故額名亦含有勉勵子孫勤奮學(xué)業(yè),將來可以蟾宮摘桂,金榜題名。
桂花別稱九里香,“桂花香動萬山秋”(明謝榛《中秋宴集》)。漢之甘泉宮南的昆明池,中有靈波殿,以桂為柱,風(fēng)來自香(《三輔黃圖》)。滄浪亭清香館前庭院植有桂花叢,秋天滿園逸香,“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魚鎖桂叢”(唐李商隱《和友人戲贈二首其一》),滄浪亭清香館內(nèi)有一副蔣吟秋撰書對聯(lián):“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斗香。”桂花亦有“仙友”、“仙客”之稱,桂花之香稱為“天香”。退思園桂花廳匾額:“天香秋滿”。取唐宋之問《靈隱寺》詩“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唐孟棨《本事詩?徵異》引)詩義。庭院內(nèi)遍植叢桂,每臨中秋,枝椏上綴滿星星點(diǎn)點(diǎn)的米色小花,馨香四溢,令人舒心愜意。
“木樨香”還是三教教門中常用的典故,并運(yùn)用到園林造景之中,給人帶來悟禪的愉悅。留園“聞木樨香軒”,桂樹叢生,山石掩映,取因聞桂香而悟禪道的禪宗公案故事?!读_湖野錄》曾載:“黃魯直從晦堂和尚游時,暑退涼生,秋香滿院?;尢迷唬?lsquo;吾無隱:聞木樨香乎?’公曰:‘聞。’晦堂曰:‘香乎?’爾公欣然領(lǐng)解。”說的是晦堂以啟發(fā)弟子脫卻知見與人為觀念的束縛,體會自然的本真,生命的根本之道就如同木樨花香自然飄溢一樣,無處不在,自然而永恒。借物明心的理趣和用語意語言來暗示精深微妙境界的表達(dá)方式,很有山水寫意味道。
怡園金粟亭,亭周遍植桂樹,金粟正是桂花別名,因其花蕊如金粟點(diǎn)綴枝頭,故稱。匾額“云外筑婆娑”,高處桂樹起舞弄影。取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萬事一杯酒》:“杜陵有客,剛賦云外筑婆娑。”風(fēng)吹桂樹,樹條搖擺起舞,“玉階桂樹閑婆娑”(唐韓愈《月蝕》),擷桂樹之風(fēng)神,頗有詩意。園主集辛棄疾詞為對聯(lián)曰:“芳桂散余香,亭上笙歌,記相逢,金粟如來、蕊宮仙子;天峰飛墮地,眼前突兀,最好似、蜂房萬點(diǎn)、石髓千年。”頤和園后山繪芳堂西南有座名“金粟山”的建筑,也因有桂花盛開其旁,取魏了翁“虎頭點(diǎn)點(diǎn)開金粟”詩意命之。
金桂色如黃金,與白色的玉蘭花相配合,植于園林住宅廳堂前后,取其“金玉滿堂”的吉祥意義。如網(wǎng)師園及曲園廳堂前后都配植金桂和玉蘭。
桂樹木質(zhì)細(xì)密堅(jiān)韌,桂花氣味辛溫、無毒,入藥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列仙傳》稱古代有位叫桂父的神仙,因?yàn)槌7鹑~,以龜腦和之,顏色如童。 《蘇州日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