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四合院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四合院方位圖
二、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北京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中國北方的傳統(tǒng)民居,總的特點是以院落(或天井)為核心,依外實內(nèi)虛的原則和中軸對稱格局規(guī)整地布置各種用房。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也最為典型,是中國漢族傳統(tǒng)民居的優(yōu)秀代表。
自元代以來,無論是王公大臣、富商巨賈、還是文人學(xué)士、普通百姓,都住在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很多人都對四合院有著模糊的印象,但北京四合院的確切定義又是什么?下面就為您做一解說。
北京的四合院之所以有名,還在于它的構(gòu)成有獨特之處,在中國傳統(tǒng)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國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內(nèi)院式住宅,南方地區(qū)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稱作“一顆印”。這種住宅適合于南方的氣候條件,通風(fēng)采光均欠理想。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走廊聯(lián)接,起居十分方便。
北京四合院,實際就是合院建筑之一種,所謂四合院,“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的結(jié)構(gòu)。一個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為院,這就是合院。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營建,北京四合院從平面布局到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細部裝修都形成了京師特有的京味風(fēng)格。
四合院平面圖
北京正規(guī)四合院一般以東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南面一大排,為南面的合院;北面一大排,為北面的合院,一戶一宅,一宅有幾個院。合院以中軸線貫穿,北房為正房,東西兩方向的房屋為廂房,南房門向北開所以叫作倒座房。四周再圍以高墻形成四合,開一個門,大門辟于宅院東南角“巽”位。一家人有錢,人口多時,可建前后兩組合院南北相連。有錢的人家擺闊氣,可以建設(shè)三個或四個合院,亦為前后相連。在合院中植花果樹木,以供觀賞。 合院小者,房間總數(shù)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間,東、西房各3間,南屋不算大門4間,連大門洞、垂花門共17間。如以每間11-12平方米計算,全部面積約200平方米。大者一院或二院,25間到40間,房屋都是單層。廂房的后墻為院墻,拐角處再砌磚墻,大四合院從外邊用墻包圍,都做高大的墻壁,不開窗子,對外只有一個街門,是封閉式的住宅,關(guān)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nèi),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具有很強的私密性和防御性。
北京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蒔花置石,一般種植海棠樹,列石榴盆景,以大缸飼養(yǎng)金魚,寓意吉利,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間,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為人們所鐘情。全家人在合院里,院中住的人十分安適,晚上關(guān)閉大門,非常安靜,適合于以家族為中心的團聚生活。 到白天,院中花草樹木,十分美麗,夜里花香,空氣清新,晚間家人坐在院中乘涼、休息、聊天、飲茶,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樂融融。家里人在院子里,無論做什么,外人看不見的,這符合中國人的習(xí)慣。
四合院住房分間分房,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間為大客廳(中堂間),長子住東廂,次子住西廂,傭人住倒房,小姐、女兒住后院,各不影響。 北京合院設(shè)計與施工比較容易,所用材料十分簡單,不要鋼筋與水泥,青磚灰瓦,磚木結(jié)合,混合建筑,當然以木構(gòu)為主體標準結(jié)構(gòu),重量輕,如遇地震,無論多大震級也不害怕,說明合院是可以防震的。整體建筑色調(diào)灰青,給人印象十分樸素,生活非常舒適。 其它地區(qū)的合院也與北京合院是基本相同的,不過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材料相差不多,式樣亦大同小異,這些合院是中國人民的重要建筑遺產(chǎn)。 北京合院與各地合院之不同有下列各點: 以北京為主的周圍地區(qū)用四合院,以中軸為對稱,大門開在正南方向的東南方向,大門不與正房相對,也就是說大門開在院之東南。這是根據(jù)八卦的方位,正房坐北為坎宅,如做坎宅,必須開巽門,"巽"者是東南方向,在東南方向開門財源不竭,金錢流暢,所以要做"坎宅巽門"為好。 因此北京四合院大門開在東南方向。這是根據(jù)風(fēng)水學(xué)說決定的,只有北京周圍才是這樣做法,其它地方并非如此。
1、一進院落

這種一進院落的小型住宅,宅門開在東南方向。若是四合院時,宅門一般采取門廡式,占據(jù)倒座房東頭的一間或半間。進門后迎面是鑲砌在東廂房南山墻上的座山影壁(照壁)。向西通過屏門便可進入內(nèi)院。如果南面沒有倒座房而僅有院墻時,則在東南方位做墻垣式門(又稱隨墻門、小門樓)。這種典型的一進院落,是北京四合院的基本單元。
2、二進院落

這種有抄手游廊的垂花門的四合院,已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居住的小型住宅,而是具有一定規(guī)模、相當講究的宅院了。
3、三進院落

4、四進院落

5、一主一次并列式院落
6、兩組或多組并列式院落
7、帶花園住宅
恭王府平面圖
富庶人家大宅院全景圖
北京的私家園林以王府花園最為典型。著名的清恭王府花園———萃錦園和攝政王府花園————鑒園(現(xiàn)為宋慶齡故居),是王府花園的代表。這種花園占地面積大,而且有較大的水面,亭臺樓閣分布其中,異獸珍禽豢養(yǎng)其內(nèi),奇花名木扶疏繁茂,夏有鳴啾,冬有鹿鳴。
五進四合院鳥瞰圖
四合院,是由東、西、南、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nèi)院式住宅,老北京人習(xí)慣稱它為四合房。
四合院規(guī)模不同,大小相差懸殊。但無論大小,都是由基本單元組成的。由四面房屋圍合起一個庭院,為四合院的基本單元,稱為一進四合院,如果圍合形成兩個院落即為兩進四合院,依此類推。北京大型四合院(如王府)可多達七進、九進院落,除中路主院外,兩側(cè)還有東西跨院,可謂“深宅大院”。
宅門: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住宅及其大門直接代表著主人的品第等級和社會地位,所謂“門第相當”、“門當戶對”,就是這個意思。因此,人們對大門的型制和等級是非常重視的。
北京四合院住宅的大門,從建筑形式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由一間或若干間房屋構(gòu)成的屋宇式大門,另一類是在院墻合隴處建造的墻垣式門 。設(shè)屋宇式大門的住宅一般是有官階地位或經(jīng)濟實力的社會中上層階級;設(shè)墻垣式大門的住宅,則多為社會下層普通百姓居住。
1、屋宇式大門
①·王府大門:王府大門是屋宇式大門中的最高等級。通常有五間三啟門和三間一啟門兩等。這種大門座落在主宅院的中軸線上宏偉氣派。北京后海北岸的清醇王府(現(xiàn)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大門,就是一座五間三啟門的屋宇式大門。在封建社會,王府大門的間數(shù)、門飾,裝修、色彩都是按規(guī)制而設(shè)的。如,清順治九年規(guī)定親王府正門廣五間,啟門三……綠色琉璃瓦……每門金釘六十有三……世子府門釘減親王九分之二,貝勒府規(guī)定為正門五間,啟門一。位于后海南岸的清恭王府,原是乾隆帝的寵臣和砷的府邸,后來封賜給恭親王,這座王府的大門是三開間,上復(fù)綠色琉璃瓦。
②·廣亮大門:廣亮大門僅次于王府大門,它是屋宇式大門的一種主要形式,這種大門一般位于宅院的東南角,占據(jù)一間房的位置。廣亮大門雖不及王府大門顯赫氣派,但也有較高的臺基,門口比較寬大敞亮,門扉開在門廳的中柱之間,大門檐枋之下安裝雀替、三幅云一類既有裝飾功用,又代表主人品級地位的飾件。
③·金柱大門:這是一種門扉安裝在金柱(俗稱老檐柱)間的大門,稱為“金柱大門”,這種大門同廣亮大門一樣,也占據(jù)一個開間,它的規(guī)制與廣亮大門很接近,門口也較寬大,雖不及廣亮大門深遂莊嚴,仍不失官宦門第的氣派,是廣亮大門的一種演變形式。
④·蠻子門:如將廣亮大門或金柱大門的門扉安裝在外檐柱間,門扇檻框的形式仍采取廣亮大門的形式,北京人把這種門稱為“蠻子門”,它是廣亮大門和金柱大門進一步演變出來的又一種形式。
⑤·如意門:北京中小型四合院采用的大門當中,如意門占著相當大的數(shù)量。如意門的門口設(shè)在外檐柱間,門口兩側(cè)與山墻腿子之間砌磚墻,門口比較窄小,門楣上方常裝飾雕鏤精致的磚花圖案,在如意門的門楣與兩側(cè)磚墻交角處,常做出如意形狀的花飾,以寓意吉祥如意,故取名“如意門”。如意門里的住戶一般是在政治上地位不高,但卻非常殷實富裕的士民階層。
2、墻垣式門:除上述數(shù)種屋宇式大門外,在民宅中,采用墻垣式門者也不在少數(shù)。墻垣式門最普遍、最常見的形式是小門樓形式,它的樣式盡管很多,但基本造型大同小異,主要由腿子、門楣、屋面、脊飾等部分組成,一般都比較簡單樸素,也有為數(shù)不多的豪華小門樓,門楣以上遍施磚雕,雖不氣派但卻十分華麗,顯示房主人的富有和虛榮。
影壁:
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大門內(nèi)外的重要裝飾壁面,主要作用在于遮擋大門內(nèi)外雜亂呆板的墻面和景物,美化大門的出入口,人們在進出宅門時,迎面看到的首先是疊砌考究、雕飾精美的墻面和鑲刻在上面的吉辭頌語。
四合院常見的影壁有三種,第一種位于大門內(nèi)側(cè),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大門內(nèi)的一字影壁有獨立于廂房山墻或隔墻之外的,稱為獨立影壁,如果在廂房的山墻上直接砌出小墻帽并做出影壁形狀,使影壁與山墻連為一體,則稱為座山影壁。第二種是位于大門外面的影壁,這種影壁座落在胡同對面,正對宅門,一般有兩種形狀,平面呈“一”字形的,叫一字影壁,平面成“ ”形的,稱雁翅影壁。這兩種影壁或單獨立于對面宅院墻壁之外,或倚砌于對面宅院墻壁,主要用于遮擋對面房屋和不甚整齊的房角檐頭,使經(jīng)大門外出的人有整齊美觀愉悅的感受。還有一種影壁,位于大門的東西兩側(cè),與大門檐口成120或135夾角,平面呈八字形,稱做“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做這種反八字影壁時,大門要向里退進2~4米,在門前形成一個小空間,可做為進出大門的緩沖之地。在反八字影壁的烘托陪襯下,宅門顯得更加深遂、開闊、富麗。
四合院宅門的影壁,絕大部分為磚料砌成。影壁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下為基座,中間為影壁心部分,影壁上部為墻帽部分,仿佛一間房的屋頂和檐頭。
影壁與大門有互相陪襯.互相烘托的關(guān)系,二者密不可分。它雖然是一座墻壁,但由于設(shè)計巧妙,施工精細,在四合院入口處起著烘云托月,畫龍點睛的作用。
倒座:
倒座房位于宅院的前部、大門以西。它的后檐墻臨街,一般不開窗或開小高窗,且有露檐、封護檐之分。靠近大門的一間多用于門房或男仆居室,面對垂花門的三間供來客居住,倒座的西部常用墻和屏門分出一個小小的跨院,內(nèi)設(shè)廁所,大門以東的小院為塾。
垂花門:
提起四合院里的垂花門,老北京人都很熟悉,它是四合院里的一道門,但不是一道普普通通的門,而是一道很有講究的門。
在北京傳統(tǒng)的四合院住宅中,垂花門位于院落的中軸線上,處在正房與倒座之間,它的兩側(cè)連接著抄手游廊,游廊的外一側(cè)是一道隔墻,稱為看面墻,把院落截然分為內(nèi)外兩部分。垂花門就是溝通內(nèi)外院的門,俗稱二門,又稱內(nèi)門。在垂花門以外的倒座房或廳房及其所屬院落算作外宅,它是接待外來賓客的地方;垂花門以內(nèi)的正房、廂房、耳房以及后罩房等則屬內(nèi)宅,是供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內(nèi)宅是不允許外人進入的。在封建社會,未出嫁的香閨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所指“二門”就是這道垂花門。
垂花門作為內(nèi)宅的宅門,也是房主人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地位的重要標志之一,在這方面,它與宅院的外門有著異曲同工的作用。在品第森嚴的封建社會,宅院門戶等級的高低直接標志著房主人的品級地位,歷來的有錢有勢之家,都很注重對二門的修飾裝點。正因為如此,宅院里的垂花門一般都是建造得非常華麗考究的。
垂花門的建筑形式是多樣的,北京住宅建筑的垂花門,最常見的有這樣兩種形式:一種是一殿一卷式垂花門,所謂一殿一卷,是指垂花門的屋面是由一個尖頂屋面和一個卷棚屋面組合起來形成的一種組合屋面形式。這種形式既莊嚴又活潑,屋頂?shù)雌鸱兄?,富于韻律感。另一種是單卷棚垂花門,屋面僅采用一個單一的卷棚形式,雖然活潑不足,但仍不失高雅,在四合院中應(yīng)用也較廣泛。
以上兩種垂花門建筑形式雖有差別,但它們的構(gòu)造、功能卻是完全一樣的,凡垂花門都有兩種功能,第一是要求有一定的防衛(wèi)功能,為此,在向外一側(cè)的兩根柱間安裝著第一道門,這道門比較厚重,與街門相仿佛,名叫“棋盤門”,或稱“攢邊門”,白天開啟,供宅人通行,夜間關(guān)閉,有安全保衛(wèi)作用。第二是起屏障作用,這是垂花門的主要功能。為了保證內(nèi)宅的秘密性,在垂花門內(nèi)一側(cè)的兩棵柱間再安裝一道門,這道門稱為“屏門”。除去家族中有重大儀式,如婚、喪、嫁、娶時,需要將屏門打開之外,其余時間,屏門都是關(guān)閉的,人們進出二門時,不通過屏門而是走屏門兩側(cè)的側(cè)門或通過垂花門兩側(cè)的抄手游廊到達內(nèi)院和各個房間。垂花門的這種功能,充分起到了既溝通內(nèi)外宅又嚴格地劃分空間的特殊作用。
垂花門除用于住宅建筑中,還廣泛應(yīng)用于園林、寺廟等建筑當中。北京著名的皇家國林頤和園中,就有各種形式的垂花門十余座。這些建于園林中的垂花門,有的作為園中之園的出入口,有的則串聯(lián)于墻垣、游廊之間,起分隔園區(qū)、隔景、障景等作用。由于功能不同,采用的建筑形式也更加靈活,除一殿一卷式、單卷棚式而外還有獨立柱式、歇山式、廊罩式、十字形垂花門多種,充分展示出中國古建筑形式的千變?nèi)f化。
垂花門是裝飾性極強的建筑,它的各個突出部位幾乎都有十分講究的裝飾。垂花門向外一側(cè)的梁頭常雕成云頭形狀,稱為“麻葉梁頭”,這種作出雕飾的梁頭,在一般建筑中是不多見的。在麻葉梁頭之下,有一對倒懸的短柱,柱頭向下,頭部雕飾出蓮瓣、串珠、花萼云或石榴頭等形狀,酷似一對含苞待放的花蕾,這對短柱稱為“垂蓮柱”,垂花門名稱的由來大概就與這對特殊的垂柱有關(guān)。聯(lián)絡(luò)兩垂柱的部件也有很美的雕飾,題材有“子孫萬代”、“歲寒三友”、”玉棠富貴”、“福祿壽喜”等。這些雕刻寄予著房宅主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將這道頗具地位的內(nèi)宅門面裝點得格外富麗華貴。
通過一座小小的垂花門,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聰明和智慧,是一幅幅具有濃郁特色的民俗風(fēng)情畫卷。
內(nèi)宅:
進入垂花門之后,便是四合院的內(nèi)宅了。內(nèi)宅是由北房、東西廂房和垂花門四面建筑圍合起來的院落。
正房內(nèi)宅的北房為正房,座北朝南,它是宅院中最主要的房間,臺基和房屋的尺度都比較高大,一般是三間,大型住宅為五間。
耳房正房的兩側(cè)還各有一間或兩間進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間,如同掛在正房兩側(cè)的兩只耳朵,故稱耳房。如果每側(cè)一間耳房兩側(cè)共兩間即稱“三正兩耳”。如果每側(cè)兩間,兩側(cè)共四間耳房則稱“三正四耳”’。小型四合院多為“三正兩耳”,中型四合院為“三正四耳”。
廂房內(nèi)宅的東、西兩側(cè),各有三間房,分別向院內(nèi)方向開門,稱為廂房。如果四合院的規(guī)模較大,在廂房的南側(cè),還可以再加廂耳房。
游廊 正房、廂房與垂花門之間,一般都有游廊連接。凡有游廊連接的房子,其前檐都有廊子,在廊子兩盡端的山墻部分留有洞口,通向游廊,叫做廊門筒子。抄手游廊都成曲尺形,與北房、東西廂房和垂花門相連接,將內(nèi)宅串聯(lián)成一個整體。游廊不僅有通行功能,還豐富了內(nèi)宅建筑的層次和空間。
在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封建社會,內(nèi)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嚴格的,內(nèi)宅中位置優(yōu)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北房三間僅中同一間向外開門,稱為堂屋。兩側(cè)兩間僅向堂屋開門,形成套間,成為一明兩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jié)時設(shè)供祭祖的地方兩側(cè)多做臥室。東西兩側(cè)的臥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東側(cè)為尊,由正室居住,西側(cè)為卑,由偏房居住。東西耳房可單開門,也可與正房相通,一般用做臥室或書房。
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一明兩暗,正中一間為起居室,兩側(cè)為臥室。也可將偏南側(cè)一間分割出來用做廚房或餐廳。
后罩房 中型以上的四合院還常建有后罩房或后罩樓,主要四合院的各幢房之間,均由卡子墻連接,形成封閉的空間院落,臨街房屋不開后窗或僅開很小的高窗。院內(nèi),露天空地可按照主人的意愿,栽植四時花木,擺設(shè)魚缸或盆景,一家人關(guān)起門來過活,怡然自樂,儼然是一個十分理想的居住環(huán)境。
北京傳統(tǒng)的四合院住宅不僅布局嚴謹,建筑工藝考究,而且十分注重裝飾,在磚、木構(gòu)件上面進行雕刻和彩繪,是主要的裝飾手段。
磚雕:
磚雕北京四合院的磚雕,應(yīng)用極為廣泛,幾乎所有醒目部位都有題材豐富,鐫工精湛的雕飾。
首先是門頭。住宅的大門是門面建筑,因此,門頭便成了重點裝飾部位,北京的王府大門,廣亮大門這類王公貴族和官僚的宅門,由于受嚴格的制度限制,一般不加過于繁復(fù)的雕飾。如意門的裝飾則隨意的多,在這種宅門里住的大多是富人商賈,他們不在朝廷為官,較少受官階和等級制度限制,門頭裝飾非常靈活,為炫耀自己富有,通常都不惜金錢裝點門面。
如意門的門頭一般是由掛落板、冰盤檐、欄版望柱等部分組成,講究的如意門在門頭部分遍飾雕刻,雕刻題材有富貴牡丹、梅蘭竹菊、福祿壽喜、玩器博古、文房四寶等等,隨主人的志趣愛好而選擇題材。
其次是影壁。是宅門的重要陪襯。影壁的雕刻內(nèi)容也非常豐富,主要裝點部位是影壁心部分。影壁心分硬心和軟心兩種做法。硬心做法是在心內(nèi)貼砌斜置的方磚,俗稱“膏藥幌子”,在影壁心正中雕有中心花,四角雕岔角花,題材多為四季花草、歲寒三友(松竹梅)、福祿壽喜等。軟心做法是在影壁心的中心和四角鑲嵌磚雕花飾,其它部分抹飾白灰面層。位于大門內(nèi)側(cè)的影壁,中心花部位還常雕出磚匾形狀,其上刻“福祿”、“吉祥”、“平安”等吉辭。
墀頭,是硬山房山墻端頭的總稱,俗稱“腿子”,北京四合院山墻墀頭的上方有城檐、博縫、盤頭等部位,這些部位突出于檐頭部分,引人注目、常飾以精美的雕刻。城檐的雕刻題材尤其廣泛,如鶴鹿同春、子孫萬代、麒麟臥松、太師少師、鴛鴦荷花、博古爐瓶、玉棠富貴、松鼠葡萄等等。城檐側(cè)面的博縫常雕萬事如意、太極圖等圖案。位于宅門外側(cè)的墀頭,在冰盤檐下面還加墊花。這種墊花,圖案形式大多為一只精美的花籃,里面插滿各種花卉,構(gòu)日秀麗,裝飾性極強。
講究的四合院住宅,在正房或廂房的廊心墻上面也進行雕飾,常見的做法是在廊心墻上方做磚框,樞內(nèi)做磚,稱海棠池子,內(nèi)里刻花草或做磚額,題材多為蘭竹花草,題額內(nèi)容諸如“蘊秀”、“竹 幽”、“蘭媚”、“傲雪”等,閑雅秀逸、耐人尋味。門、窗等外檐裝修,尤其是什錦窗、門楣等顯眼的地方,也是裝飾的重點部位。有些講究的宅院或花園,用磨磚對縫干擺雕花作為裝修邊框。東城區(qū)禮士胡同某宅及鼓樓東大街某宅,所有什錦窗、門廊筒子窗套等,均用磚刻裝怖,圖案秀麗,雕工精致。加上什錦窗形狀千變?nèi)f化,令人目不暇接。
在檐頭房脊等處,也不乏精美的雕飾,在房頂正脊兩端,蝎子尾之下,飾有花草盤子,平放者稱“平草”,陡置者稱“跨草”,題材多為四季花、松竹梅、富貴花(牡丹),寓意美好吉祥。
彩繪:
油飾彩繪在四合院的裝飾中尤顯突出,四合院的油飾主要用來保護外露的柱子,檐枋等木構(gòu)件。正房、廂房等正式房的柱子多刷紅色,門窗多刷綠色游廊、垂花門的柱子多刷綠色游廊的楣子邊框則多刷紅色,紅綠相間,相映成趣。房間和游廊的檐下,畫有彩繪圖案,四合院的彩繪采用蘇式彩畫,形式活潑,內(nèi)容豐富,主題部位在正中心,呈半圓形,稱為包袱,包袱心內(nèi)畫人物山水、花草魚蟲、翎毛花卉、歷史故事等題材。多數(shù)四合院的彩繪則采取只在枋、檀端頭畫圖案的簡單形式,彌為“掐箍頭”。
北京四合院的雕飾和彩繪,突出表現(xiàn)出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反映了老北京人們的風(fēng)俗文化,反映出古代文明達到的高度,具有非常寶貴的藝術(shù)價值和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