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瓊《己酉端午》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貝瓊《己酉端午》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己酉端午》原文
《己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fā)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己酉端午》譯文
端午突遇風雨天氣昏沉陰暗,汨羅江上無人憑吊逝去的屈原。
盛開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話我,陶淵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樣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己酉端午》的注釋
端陽:端午節(jié)。
晦冥:昏暗;陰沉,昏暗氣象,出自《史記.龜策列傳》。
汨羅:汨羅江。
吊:憑吊,吊祭。
英靈:指屈原。
海榴:即石榴,古人以石榴傳自海外,故名。
淵明:指陶淵明,東晉詩人。
獨:獨自。
醒:清醒。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前兩句先寫景,再興嘆,描述端午節(jié)的天氣昏暗而有風雨,感慨因風雨而無人在汨羅江上對屈原表示祭奠和懷念;后兩句詩人借用榴花之“笑”的擬人手法以及陶淵明的典故表達了自己雖懷才不遇但能灑脫面對的情感,表現(xiàn)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豁達的態(tài)度。全詩借景抒情,巧用典故,委婉多姿,工致含蓄。
作者簡介
貝瓊(1314~1379)初名闕,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別號清江。約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歲。貝瓊從楊維楨學詩,取其長而去其短;其詩論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寧、元豐諸家。文章沖融和雅,詩風溫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領袖一時。著有《中星考》、《清江貝先生集》、《清江稿》、《云間集》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西江月·漁父詞》”的原文翻譯
2、“柳永《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的原文翻譯
3、“崔道融《溪居即事》”的原文翻譯
4、“楊慎《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的原文翻譯
5、“秦觀《江城子·清明天氣醉游郎》”的原文翻譯

《己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fā)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己酉端午》譯文
端午突遇風雨天氣昏沉陰暗,汨羅江上無人憑吊逝去的屈原。
盛開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話我,陶淵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樣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己酉端午》的注釋
端陽:端午節(jié)。
晦冥:昏暗;陰沉,昏暗氣象,出自《史記.龜策列傳》。
汨羅:汨羅江。
吊:憑吊,吊祭。
英靈:指屈原。
海榴:即石榴,古人以石榴傳自海外,故名。
淵明:指陶淵明,東晉詩人。
獨:獨自。
醒:清醒。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前兩句先寫景,再興嘆,描述端午節(jié)的天氣昏暗而有風雨,感慨因風雨而無人在汨羅江上對屈原表示祭奠和懷念;后兩句詩人借用榴花之“笑”的擬人手法以及陶淵明的典故表達了自己雖懷才不遇但能灑脫面對的情感,表現(xiàn)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豁達的態(tài)度。全詩借景抒情,巧用典故,委婉多姿,工致含蓄。
作者簡介
貝瓊(1314~1379)初名闕,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別號清江。約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歲。貝瓊從楊維楨學詩,取其長而去其短;其詩論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寧、元豐諸家。文章沖融和雅,詩風溫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領袖一時。著有《中星考》、《清江貝先生集》、《清江稿》、《云間集》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西江月·漁父詞》”的原文翻譯
2、“柳永《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的原文翻譯
3、“崔道融《溪居即事》”的原文翻譯
4、“楊慎《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的原文翻譯
5、“秦觀《江城子·清明天氣醉游郎》”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李隆基《端午》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