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原文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譯文
登上高樓,極目所見的是一派荒涼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緒油然生起。
急風胡亂地掀動水中的荷花,暴雨來襲,斜打在長滿薜荔的墻上。
層疊的遠山連綿起伏遮住了遠望的視線,那彎彎曲曲的柳江就如同我百結(jié)的愁腸。
我們一起來到這邊遠的蠻荒之地,怎堪音書隔絕,人各一方。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的注釋
柳州:今屬廣西。
漳州、汀州:今屬福建。
封州、連州:今屬廣東。
刺史:州的行政長官,相當于后世的知府。
接:連接。一說,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邊遠地區(qū)。
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驚風:急風;狂風。
亂飐(zhǎn):吹動。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種蔓生植物,也稱木蓮。重遮:層層遮住。
千里目:這里指遠眺的視線。
江:指柳江。
九回腸:愁腸九轉(zhuǎn),形容愁緒纏結(jié)難解。
共來:指和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四人同時被貶遠方。百越:即百粵,指當時五嶺以南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文身: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紋的風俗。文:通“紋”,用作動詞。
猶自:仍然是。
音書:音信。
滯:阻隔。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寄贈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四位共患難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寫思念朋友而難以見面之意,表現(xiàn)出一種真摯的友誼,雖天各一方,卻有無法自抑的相思之苦。此外,“海天愁思”中亦當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測、仕途險惡之嘆。詩人寫風雨侵飐、嶺樹遮擋,不僅僅是言自然現(xiàn)象,也蘊含了詩人遭貶以后憂恐煩亂的心境特點。全詩悲憤之情與對友人的思念渾涵交融,寫景之中又深寓比興之義,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jīng)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出身河東柳氏,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西江月·漁父詞》”的原文翻譯
2、“柳永《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的原文翻譯
3、“崔道融《溪居即事》”的原文翻譯
4、“楊慎《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的原文翻譯
5、“秦觀《江城子·清明天氣醉游郎》”的原文翻譯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譯文
登上高樓,極目所見的是一派荒涼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緒油然生起。
急風胡亂地掀動水中的荷花,暴雨來襲,斜打在長滿薜荔的墻上。
層疊的遠山連綿起伏遮住了遠望的視線,那彎彎曲曲的柳江就如同我百結(jié)的愁腸。
我們一起來到這邊遠的蠻荒之地,怎堪音書隔絕,人各一方。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的注釋
柳州:今屬廣西。
漳州、汀州:今屬福建。
封州、連州:今屬廣東。
刺史:州的行政長官,相當于后世的知府。
接:連接。一說,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邊遠地區(qū)。
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驚風:急風;狂風。
亂飐(zhǎn):吹動。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種蔓生植物,也稱木蓮。重遮:層層遮住。
千里目:這里指遠眺的視線。
江:指柳江。
九回腸:愁腸九轉(zhuǎn),形容愁緒纏結(jié)難解。
共來:指和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四人同時被貶遠方。百越:即百粵,指當時五嶺以南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文身: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紋的風俗。文:通“紋”,用作動詞。
猶自:仍然是。
音書:音信。
滯:阻隔。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寄贈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四位共患難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寫思念朋友而難以見面之意,表現(xiàn)出一種真摯的友誼,雖天各一方,卻有無法自抑的相思之苦。此外,“海天愁思”中亦當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測、仕途險惡之嘆。詩人寫風雨侵飐、嶺樹遮擋,不僅僅是言自然現(xiàn)象,也蘊含了詩人遭貶以后憂恐煩亂的心境特點。全詩悲憤之情與對友人的思念渾涵交融,寫景之中又深寓比興之義,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jīng)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出身河東柳氏,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西江月·漁父詞》”的原文翻譯
2、“柳永《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的原文翻譯
3、“崔道融《溪居即事》”的原文翻譯
4、“楊慎《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的原文翻譯
5、“秦觀《江城子·清明天氣醉游郎》”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劉長卿《聽彈琴》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