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古典園林中的建筑【四】 蘇州園林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
(五) 墻與漏窗、洞門、空窗
蘇州園林漏窗的窗框通常只做兩道線腳,而不用水磨磚鑲砌。窗框的形式有方、橫長、直長、圓、六角、八角、扇形及其他各種不規(guī)則形狀。而前三種除了做成方角以外,又有圓角和海棠紋等形式。在數量上,各園漏窗以方形與橫長兩種為多。走廊上成排的漏窗,為了便于觀看窗外景色,下框離地面約在1.3米左右,但也有專為采光、通風和裝飾用的漏窗,離地面較高。
漏窗的花紋圖案靈活多樣,在蘇州不下數百種。構圖可分為幾何形體與自然形體兩類,但也有混合使用的。
幾何形體圖案多由直線、弧線、圓形等組成。全用直線的有萬字,定勝、六角景、菱花、書條,絳環(huán)、橄欖,冰紋等。全用弧線的有魚鱗,錢紋、球紋、秋葉、海棠、葵花、如意、波紋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線條構成的有夔紋,萬字海棠、六角穿梅花和各式燈景等。還有四邊為幾何圖案,中間加琴棋書畫等物的式樣。
自然形體的圖案取材范圍較廣。屬于花卉題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蘭、菊、芭蕉、荷花、佛手、桃,石榴等。屬于鳥獸的有獅、虎,云龍,蝙蝠,鳳凰和松鶴圖、柏鹿圖等。屬于人物故事的多以小說傳奇,佛教故事和戲劇中的某些場面為題材。
在構圖上,上述各種漏窗的花紋圖案不乏精美的作品。一般說來,以直線組成的圖案較為簡潔大方,曲線圖案則較生動活潑,鳥獸人物故事的好作品則較少。直線與曲線組合時,通常以一種線條為主。直線和曲線都避免過于粗短或細長,以免產生笨拙,纖弱和凌亂的感覺。
幾何形體和自然形體兩類圖案,不論如何千變萬化,總與所用材料的性能和特點有密切關系。其中幾何圖案以磚、瓦,木三者為主要材料。圖案中較短的直線多用12.5X10.8X1.4厘米的望磚,超過一磚長的直線和復雜的錦紋等則用木片,尤以橫長的直線條,非木不可,弧形和較大圓形常用不同尺寸的板瓦做成,小圓形則用筒瓦。自然形體的圖案過去都用木片、竹筋作骨架,因不堅固,后多改用鐵片,鐵條,在鐵骨架上以灰漿、麻絲逐層裹塑而成各種形象。
此外還有用琉璃材料制成的預制漏窗,花紋都作幾何形,較為堅固耐久,但過去限于材料和制作方法,形式比較單調,在各園中很少采用。
園林中的院墻和走廊、亭榭等建筑物的墻上往往有不裝門扇的門孔,稱為洞門(又名地
穴);和不裝窗扇的窗孔,稱為空窗(又名月洞)。洞門除供人出入,空窗除采光通風外,在園林藝術上又常作為取景的畫框;使人在游覽過程中不斷獲得生動的畫面。小院往往在洞門,空窗后面置石峰、植竹叢芭蕉之類,形成一幅幅小品圖畫,是蘇州古典園林常用的手法。洞門和空窗還能使空間互相穿插滲透,達到增加風景深度和擴大空間的效果。
洞門的形式有圓,橫長,直長、圭形,長六角,正八角、長八角、定勝、海棠、桃、葫蘆、秋葉,漢瓶等多種,而每種又有不少變化,如長方形洞門的上緣,除作水平線外,又有中部凸起,或以三、五弧線連接而成。洞門上角,簡單的僅作海棠紋,復雜的常加角花,形似雀替;或作回紋、云紋,構圖多樣??沾笆綐右灿蟹剑瑱M長、直長、六角、圓形、扇形,葫蘆、秋葉,漢瓶等形式。洞門和空窗的形式和比例,與房屋,墻面及空間環(huán)境有關,如在分隔主要景區(qū)的院墻上,常用簡潔而直徑較大的圓洞門和八角洞門等,以利通行。走廊、小院等處則多采用直長;圭角、長八角及其他輕巧玲瓏的形式,尺寸較小,角花也變化多樣。軒館亭榭的空窗多用橫長、直長、方形等式樣,取其簡潔樸質。走廊上連續(xù)的空窗大多體形不大而式樣各不相同,排列也有疏有密,以免重復單調,如笑園的樓廊和獅子林復廊所示??沾暗母叨葹榱吮阌谔魍?,多以人的視點高度為標準來決定。
洞門和空窗的邊框通常用灰青色方磚鑲砌,其上刨成挺秀的線腳,形式多樣,與白墻配合成樸素明凈的色調,是形成蘇州古典園林建筑特色的一個重要因素,門窗洞邊框常用的線腳有縮澀線,木角線、亞面,渾面、文武面等。這種線腳都需用特別的澀鋸和圓口線方、偏線方,平線口等刨刨出。最后用凹圓形、凸圓形和平的砂磚打磨光滑。在方磚背面需做鴿尾榫卯口,用木板做成榫頭插入卯口以承托其重量,木塊后端則砌入墻內。安裝完畢后用油灰嵌縫,并用豬血磚屑灰嵌補磚面和線腳上的隙洞,待干后再用砂磚打磨平滑。
(六) 鋪地及建筑小品
1.鋪地
蘇州古典園林的鋪地,式樣豐富多彩。一般房屋內多鋪方磚,走廊地面除偶用方磚外,多以側磚構成各種簡樸的幾何圖形。室外露天地面往往結合環(huán)境采用多種形式。如踏步、庭院、道路和山坡蹬道等,有的用規(guī)整的條石、側磚,有的用不規(guī)則的湖石、石板、卵石以及碎磚,碎瓦、碎瓷片,碎缸片等廢料相配合,組成圖案精美色彩豐富的各種地紋,充分表現了造園工人的智慧創(chuàng)造。這些地紋除條石外通常稱為“花街鋪地”。
房屋內部方磚鋪地可分為實鋪和空鋪兩種。實鋪是在原土上加夯鋪砂,砂上置方磚,然后用油灰嵌縫,再經補洞、磨面而成??珍伒哪康氖欠莱?,做法是在方磚下砌磚墩或地龍墻,然后鋪磚。這種辦法較費工料,且不能承受較大的集中荷載,因此很少采用。
室外庭院鋪地多用磚,瓦、石等材料。具體處理變化很多,而以色彩、形式調和為佳。圖案式樣大致有以下各類:
純用磚瓦的圖案有席紋、人字紋、間方,斗紋等。
以磚瓦為圖案界線,鑲以各色卵石及碎瓷片,圖案有六角、套六角、套六方、套八方等。
以磚瓦、石片,卵石混合砌的有海棠、十字燈景、冰裂紋等。
以卵石與瓦混砌的有套錢,球門,芝花等。
其中以各色卵石鋪地較多,花紋形如織錦,頗為美觀。也有以色彩鮮艷的瓷片、缸片鋪成動植物圖案,但較費工而繁瑣。
鋪地施工,舊法是將原土夯實后墊細土約5厘米,再在上面鋪各種磚石圖案。
2.建筑小品
園林中的建筑小品常見的有平臺欄桿,花架,石桌、石凳,磚刻、碑碣、書條石等。
平臺欄桿多用于臨水的廳堂榭舫,山巔亭閣前也偶有使用。平臺大小和欄桿高低式樣與
周圍的房屋水池有密切關系。拙政園遠香堂北面平臺上用低矮的水平石欄桿,既襯托了廳堂,又和開闊明凈的池面相協(xié)調。香洲前面的平臺欄桿,為了配合精致的畫舫,形式較為輕巧。 花架,一般以木架,鐵架為多。竹架雖較自然,但不耐久。網師園池東則用假山承托紫藤以代花架,別具一格。
園林中的露天石桌,石凳有兩種。一種是石板、石塊制成的,經過加工成方形或圓形,如滄浪亭和怡園小滄浪等處。另一種系用自然的湖石或黃石疊成,如留園東園一角和環(huán)秀山莊假山洞內的石桌、石凳,都是用天然湖石疊成,做得極為自然。
磚刻是蘇州建筑常用的裝飾之一。除門窗洞邊框刻有各種線腳的水磨磚外,比較突出的是磚刻門樓、山墻兩端的墀頭以及洞門上的磚框匾額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網師園大廳前的磚刻門樓、雕工精細,造型優(yōu)美,反映了蘇州工匠的高度技藝。
書條石、碑碣在蘇州園林中也應用得很多。凡是走廊一側墻上不適于開窗取景的,往往用名家書法(法帖)刻在石上,鑲在墻中作為廊內缺少景面的一種補救,可以怡園及留園為代表。此外,也有用園記、圖畫等石刻品嵌于墻面者。碑碣則多陳設于亭內,如滄浪亭、獅子林的御碑亭等。石屏、石山、石橋等處,用隸篆書法題字加以點綴,也是常見的手法。當然,上述法帖、碑刻就其內容來說,大多是宣揚封建地主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必須批判。
園林中的墻多用來分割空間、襯托景物或遮蔽視線,是空間構圖的一個重要因素。蘇州園林中,建筑物密集,又要在小面積內劃分許多空間,因此院墻用得很多。這種大量暴露在園內的墻面原來比較突兀枯燥,可是經過建筑匠師們的巧妙處理,反而成了清新活潑的造園要素,長期以來已是江南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園中用墻,一般都用薄磚空斗砌筑,形式有云墻(波形墻),梯級形墻、漏明墻、平墻等,色彩以白為主,偶爾也用黑色和青灰色。白墻不僅和灰色瓦頂,栗褐色門窗產生色彩的對比,而且可以襯托湖石竹叢和花木藤蘿。白墻上的水光樹影變幻莫測,為園景增色不少。墻上設漏窗、洞門、空窗等,形成種種虛實對比和明暗對比,使墻面產生豐富多彩的變化。
漏窗(又稱花墻洞)用于園林不僅可使平板的墻面產生變化,而且在分隔景區(qū)時可使空間似隔非隔,景物若隱若現,富于層次。而漏窗本身的圖案,在不同的光線照射下,產生富有變化的陰影,成為點綴園景的活潑題材。蘇州園林漏窗的窗框通常只做兩道線腳,而不用水磨磚鑲砌。窗框的形式有方、橫長、直長、圓、六角、八角、扇形及其他各種不規(guī)則形狀。而前三種除了做成方角以外,又有圓角和海棠紋等形式。在數量上,各園漏窗以方形與橫長兩種為多。走廊上成排的漏窗,為了便于觀看窗外景色,下框離地面約在1.3米左右,但也有專為采光、通風和裝飾用的漏窗,離地面較高。
漏窗的花紋圖案靈活多樣,在蘇州不下數百種。構圖可分為幾何形體與自然形體兩類,但也有混合使用的。
幾何形體圖案多由直線、弧線、圓形等組成。全用直線的有萬字,定勝、六角景、菱花、書條,絳環(huán)、橄欖,冰紋等。全用弧線的有魚鱗,錢紋、球紋、秋葉、海棠、葵花、如意、波紋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線條構成的有夔紋,萬字海棠、六角穿梅花和各式燈景等。還有四邊為幾何圖案,中間加琴棋書畫等物的式樣。
自然形體的圖案取材范圍較廣。屬于花卉題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蘭、菊、芭蕉、荷花、佛手、桃,石榴等。屬于鳥獸的有獅、虎,云龍,蝙蝠,鳳凰和松鶴圖、柏鹿圖等。屬于人物故事的多以小說傳奇,佛教故事和戲劇中的某些場面為題材。
在構圖上,上述各種漏窗的花紋圖案不乏精美的作品。一般說來,以直線組成的圖案較為簡潔大方,曲線圖案則較生動活潑,鳥獸人物故事的好作品則較少。直線與曲線組合時,通常以一種線條為主。直線和曲線都避免過于粗短或細長,以免產生笨拙,纖弱和凌亂的感覺。
幾何形體和自然形體兩類圖案,不論如何千變萬化,總與所用材料的性能和特點有密切關系。其中幾何圖案以磚、瓦,木三者為主要材料。圖案中較短的直線多用12.5X10.8X1.4厘米的望磚,超過一磚長的直線和復雜的錦紋等則用木片,尤以橫長的直線條,非木不可,弧形和較大圓形常用不同尺寸的板瓦做成,小圓形則用筒瓦。自然形體的圖案過去都用木片、竹筋作骨架,因不堅固,后多改用鐵片,鐵條,在鐵骨架上以灰漿、麻絲逐層裹塑而成各種形象。
此外還有用琉璃材料制成的預制漏窗,花紋都作幾何形,較為堅固耐久,但過去限于材料和制作方法,形式比較單調,在各園中很少采用。
園林中的院墻和走廊、亭榭等建筑物的墻上往往有不裝門扇的門孔,稱為洞門(又名地
穴);和不裝窗扇的窗孔,稱為空窗(又名月洞)。洞門除供人出入,空窗除采光通風外,在園林藝術上又常作為取景的畫框;使人在游覽過程中不斷獲得生動的畫面。小院往往在洞門,空窗后面置石峰、植竹叢芭蕉之類,形成一幅幅小品圖畫,是蘇州古典園林常用的手法。洞門和空窗還能使空間互相穿插滲透,達到增加風景深度和擴大空間的效果。
洞門的形式有圓,橫長,直長、圭形,長六角,正八角、長八角、定勝、海棠、桃、葫蘆、秋葉,漢瓶等多種,而每種又有不少變化,如長方形洞門的上緣,除作水平線外,又有中部凸起,或以三、五弧線連接而成。洞門上角,簡單的僅作海棠紋,復雜的常加角花,形似雀替;或作回紋、云紋,構圖多樣??沾笆綐右灿蟹剑瑱M長、直長、六角、圓形、扇形,葫蘆、秋葉,漢瓶等形式。洞門和空窗的形式和比例,與房屋,墻面及空間環(huán)境有關,如在分隔主要景區(qū)的院墻上,常用簡潔而直徑較大的圓洞門和八角洞門等,以利通行。走廊、小院等處則多采用直長;圭角、長八角及其他輕巧玲瓏的形式,尺寸較小,角花也變化多樣。軒館亭榭的空窗多用橫長、直長、方形等式樣,取其簡潔樸質。走廊上連續(xù)的空窗大多體形不大而式樣各不相同,排列也有疏有密,以免重復單調,如笑園的樓廊和獅子林復廊所示??沾暗母叨葹榱吮阌谔魍?,多以人的視點高度為標準來決定。
洞門和空窗的邊框通常用灰青色方磚鑲砌,其上刨成挺秀的線腳,形式多樣,與白墻配合成樸素明凈的色調,是形成蘇州古典園林建筑特色的一個重要因素,門窗洞邊框常用的線腳有縮澀線,木角線、亞面,渾面、文武面等。這種線腳都需用特別的澀鋸和圓口線方、偏線方,平線口等刨刨出。最后用凹圓形、凸圓形和平的砂磚打磨光滑。在方磚背面需做鴿尾榫卯口,用木板做成榫頭插入卯口以承托其重量,木塊后端則砌入墻內。安裝完畢后用油灰嵌縫,并用豬血磚屑灰嵌補磚面和線腳上的隙洞,待干后再用砂磚打磨平滑。
(六) 鋪地及建筑小品
1.鋪地
蘇州古典園林的鋪地,式樣豐富多彩。一般房屋內多鋪方磚,走廊地面除偶用方磚外,多以側磚構成各種簡樸的幾何圖形。室外露天地面往往結合環(huán)境采用多種形式。如踏步、庭院、道路和山坡蹬道等,有的用規(guī)整的條石、側磚,有的用不規(guī)則的湖石、石板、卵石以及碎磚,碎瓦、碎瓷片,碎缸片等廢料相配合,組成圖案精美色彩豐富的各種地紋,充分表現了造園工人的智慧創(chuàng)造。這些地紋除條石外通常稱為“花街鋪地”。
房屋內部方磚鋪地可分為實鋪和空鋪兩種。實鋪是在原土上加夯鋪砂,砂上置方磚,然后用油灰嵌縫,再經補洞、磨面而成??珍伒哪康氖欠莱?,做法是在方磚下砌磚墩或地龍墻,然后鋪磚。這種辦法較費工料,且不能承受較大的集中荷載,因此很少采用。
室外庭院鋪地多用磚,瓦、石等材料。具體處理變化很多,而以色彩、形式調和為佳。圖案式樣大致有以下各類:
純用磚瓦的圖案有席紋、人字紋、間方,斗紋等。
以磚瓦為圖案界線,鑲以各色卵石及碎瓷片,圖案有六角、套六角、套六方、套八方等。
以磚瓦、石片,卵石混合砌的有海棠、十字燈景、冰裂紋等。
以卵石與瓦混砌的有套錢,球門,芝花等。
其中以各色卵石鋪地較多,花紋形如織錦,頗為美觀。也有以色彩鮮艷的瓷片、缸片鋪成動植物圖案,但較費工而繁瑣。
鋪地施工,舊法是將原土夯實后墊細土約5厘米,再在上面鋪各種磚石圖案。
2.建筑小品
園林中的建筑小品常見的有平臺欄桿,花架,石桌、石凳,磚刻、碑碣、書條石等。
平臺欄桿多用于臨水的廳堂榭舫,山巔亭閣前也偶有使用。平臺大小和欄桿高低式樣與
周圍的房屋水池有密切關系。拙政園遠香堂北面平臺上用低矮的水平石欄桿,既襯托了廳堂,又和開闊明凈的池面相協(xié)調。香洲前面的平臺欄桿,為了配合精致的畫舫,形式較為輕巧。 花架,一般以木架,鐵架為多。竹架雖較自然,但不耐久。網師園池東則用假山承托紫藤以代花架,別具一格。
園林中的露天石桌,石凳有兩種。一種是石板、石塊制成的,經過加工成方形或圓形,如滄浪亭和怡園小滄浪等處。另一種系用自然的湖石或黃石疊成,如留園東園一角和環(huán)秀山莊假山洞內的石桌、石凳,都是用天然湖石疊成,做得極為自然。
磚刻是蘇州建筑常用的裝飾之一。除門窗洞邊框刻有各種線腳的水磨磚外,比較突出的是磚刻門樓、山墻兩端的墀頭以及洞門上的磚框匾額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網師園大廳前的磚刻門樓、雕工精細,造型優(yōu)美,反映了蘇州工匠的高度技藝。
書條石、碑碣在蘇州園林中也應用得很多。凡是走廊一側墻上不適于開窗取景的,往往用名家書法(法帖)刻在石上,鑲在墻中作為廊內缺少景面的一種補救,可以怡園及留園為代表。此外,也有用園記、圖畫等石刻品嵌于墻面者。碑碣則多陳設于亭內,如滄浪亭、獅子林的御碑亭等。石屏、石山、石橋等處,用隸篆書法題字加以點綴,也是常見的手法。當然,上述法帖、碑刻就其內容來說,大多是宣揚封建地主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必須批判。
上一篇:蘇州古典園林中的建筑【三】
下一篇:蘇州園林的風水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