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怎么讀_箜篌是什么意思_箜篌與豎琴的區(qū)別? 生僻字大全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
箜篌怎么讀?箜篌是什么意思?關于箜篌的古詩有很多,很多人也知道箜篌是一種樂器,那么,箜篌的讀音是什么?箜篌長什么樣子?一架箜篌多少錢呢?,下面是9252兒童網(wǎng)站為大家精心編輯整理的關于箜篌這個詞讀音、解釋和價格,為你答疑解惑!
箜篌怎么讀?
箜篌的正確讀音為[kōng hóu],通過拼音標注,相信大家不會再讀錯或者不知道怎么讀了。
箜篌是什么意思?
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彈弦樂器又稱撥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十四世紀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 從古代大量演奏圖像中所繪的豎箜篌和日本奈良正倉院保存的我國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殘件看,它的音箱設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鳳首箜篌形制似與豎箜篌相近,又常以鳳首為裝飾而得名,其音箱設在下方橫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則設有軫或起軫的作用,用以緊弦。正如《樂唐書》所載:“鳳首箜篌,有項如軫”,又杜佑的《通典》:“鳳首箜篌,頭有軫”。有軫或無軫的圖像在敦煌壁書中均有所見。鳳首箜篌自印度傳入后,用于隋唐燕樂中的印度樂,至宋代隋煬《樂書》中仍繪有當時存在的多種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傳。
箜篌與現(xiàn)代哪種樂器最像?
如果說與箜篌最像的現(xiàn)代樂器,莫過于豎琴了,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弦樂器之一,起源于古波斯(伊朗),據(jù)埃及古圖記載,此種樂器出現(xiàn)于公元前三、四千年。當時的形狀猶如一個有弦之弓。
箜篌與豎琴的區(qū)別
首先是箜篌,它分為豎箜篌和橫箜篌,而從外形上面,豎箜篌與豎琴大致相似,不同的是,箜篌有類似古箏的琴碼,而豎琴沒有,再一點就是箜篌的共鳴箱是梨形的(可以想想琵琶的形狀),而豎琴的是三角形的。最后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箜篌是中國古樂器,所以箜篌的樂器上面都會有類似鳳回首的圖標,非常有中國韻味,而豎琴是沒有的。
其次就是材料,豎箜篌狀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鳴槽,設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音箱多是皮革制成,張著20多條弦,并且是雙排弦,而豎琴是單排弦,并且它主要有一垂直的前柱、一斜立的長條形音箱和位于上方的彎曲的琴頸,形成一三角形琴架,琴弦自上而下與前柱平行地繃于琴頸與音箱上,琴身是木制結(jié)構。
把箜篌和豎琴的音色對比一下:豎琴的聲音好像是從水下發(fā)出的,整塊水吸收了一些散射的能量,比較清純、柔和、穩(wěn)定;箜篌的聲音好像是從透明的水上發(fā)出的,連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動,比較清亮、浮泛、飄忽。把箜篌和古箏的音色對比一下:古箏更醇厚幽遠,更容易融合,溶溶如荷塘綠水之夜;箜篌更清越空靈,更鮮明一些,泠泠似雪山清泉之聲。
箜篌是民族樂團之中的樂器,豎琴是西洋管弦樂團之中的樂器,這就很明顯了。
關于箜篌詩歌
孔雀東南飛
[漢] 漢無名氏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十七為君婦,心中??啾?。(有省略)
李憑箜篌引
[唐]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有省略)
明妃曲四首
[唐] 儲光羲
西行隴上泣胡天,南向云中指渭川。
毳幕夜來時宛轉(zhuǎn),何由得似漢王邊。
胡王知妾不勝悲,樂府皆傳漢國辭。
朝來馬上箜篌引,稍似宮中閑夜時。
青谿小姑曲
[明] 吳鼎芳
十五盈盈學解愁,珠簾不卷倚箜篌。
多情明月無情水,夜夜青溪映酒樓。
慰人悼亡
[明] 高啟
朱字箜篌委網(wǎng)塵,月明不見理絲人。
鏡臺窗下櫻桃樹,應是當時折剩春。
浣溪沙
[宋] 洪咨夔
細雨斜風寂寞秋。黃花壓鬢替人羞。歸舟云樹負箜篌。燕子樓寒迷楚夢,鳳皇池暖愜秦謳。暮云凝碧可禁愁。
無題
[宋] 陸游
珠靴玉指擘箜篌,誰記山南秉燭游?
結(jié)綺詩成江令醉,橐泉夢斷沈郎愁。
天涯落日孤鴻沒,鏡里流年兩鬢秋。
不用更求驅(qū)豆術,人生離合判悠悠。
湖州歌九十八首
[宋] 汪元量
東宮雪里燕三宮,妃子殷勤把酒鍾。
百十箜篌彈玉指,兩行珠翠擊金鏞。
宮詞
[明] 朱權
庭梧秋薄夜生寒,誰把箜篌別調(diào)彈。
睡覺滿身花影亂,池塘風定月團團。
一架箜篌多少錢?
箜篌的價格要根據(jù)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領域來區(qū)分價格,小孩用的箜篌幾十幾百的都有,如果是專業(yè)的箜篌可能要十萬甚至十幾萬,如果是藝術品、收藏品可能價值會更高。

箜篌的正確讀音為[kōng hóu],通過拼音標注,相信大家不會再讀錯或者不知道怎么讀了。

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彈弦樂器又稱撥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十四世紀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 從古代大量演奏圖像中所繪的豎箜篌和日本奈良正倉院保存的我國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殘件看,它的音箱設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鳳首箜篌形制似與豎箜篌相近,又常以鳳首為裝飾而得名,其音箱設在下方橫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則設有軫或起軫的作用,用以緊弦。正如《樂唐書》所載:“鳳首箜篌,有項如軫”,又杜佑的《通典》:“鳳首箜篌,頭有軫”。有軫或無軫的圖像在敦煌壁書中均有所見。鳳首箜篌自印度傳入后,用于隋唐燕樂中的印度樂,至宋代隋煬《樂書》中仍繪有當時存在的多種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傳。

如果說與箜篌最像的現(xiàn)代樂器,莫過于豎琴了,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弦樂器之一,起源于古波斯(伊朗),據(jù)埃及古圖記載,此種樂器出現(xiàn)于公元前三、四千年。當時的形狀猶如一個有弦之弓。

首先是箜篌,它分為豎箜篌和橫箜篌,而從外形上面,豎箜篌與豎琴大致相似,不同的是,箜篌有類似古箏的琴碼,而豎琴沒有,再一點就是箜篌的共鳴箱是梨形的(可以想想琵琶的形狀),而豎琴的是三角形的。最后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箜篌是中國古樂器,所以箜篌的樂器上面都會有類似鳳回首的圖標,非常有中國韻味,而豎琴是沒有的。
其次就是材料,豎箜篌狀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鳴槽,設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音箱多是皮革制成,張著20多條弦,并且是雙排弦,而豎琴是單排弦,并且它主要有一垂直的前柱、一斜立的長條形音箱和位于上方的彎曲的琴頸,形成一三角形琴架,琴弦自上而下與前柱平行地繃于琴頸與音箱上,琴身是木制結(jié)構。
把箜篌和豎琴的音色對比一下:豎琴的聲音好像是從水下發(fā)出的,整塊水吸收了一些散射的能量,比較清純、柔和、穩(wěn)定;箜篌的聲音好像是從透明的水上發(fā)出的,連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動,比較清亮、浮泛、飄忽。把箜篌和古箏的音色對比一下:古箏更醇厚幽遠,更容易融合,溶溶如荷塘綠水之夜;箜篌更清越空靈,更鮮明一些,泠泠似雪山清泉之聲。
箜篌是民族樂團之中的樂器,豎琴是西洋管弦樂團之中的樂器,這就很明顯了。

孔雀東南飛
[漢] 漢無名氏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十七為君婦,心中??啾?。(有省略)
李憑箜篌引
[唐]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有省略)
明妃曲四首
[唐] 儲光羲
西行隴上泣胡天,南向云中指渭川。
毳幕夜來時宛轉(zhuǎn),何由得似漢王邊。
胡王知妾不勝悲,樂府皆傳漢國辭。
朝來馬上箜篌引,稍似宮中閑夜時。
青谿小姑曲
[明] 吳鼎芳
十五盈盈學解愁,珠簾不卷倚箜篌。
多情明月無情水,夜夜青溪映酒樓。
慰人悼亡
[明] 高啟
朱字箜篌委網(wǎng)塵,月明不見理絲人。
鏡臺窗下櫻桃樹,應是當時折剩春。
浣溪沙
[宋] 洪咨夔
細雨斜風寂寞秋。黃花壓鬢替人羞。歸舟云樹負箜篌。燕子樓寒迷楚夢,鳳皇池暖愜秦謳。暮云凝碧可禁愁。
無題
[宋] 陸游
珠靴玉指擘箜篌,誰記山南秉燭游?
結(jié)綺詩成江令醉,橐泉夢斷沈郎愁。
天涯落日孤鴻沒,鏡里流年兩鬢秋。
不用更求驅(qū)豆術,人生離合判悠悠。
湖州歌九十八首
[宋] 汪元量
東宮雪里燕三宮,妃子殷勤把酒鍾。
百十箜篌彈玉指,兩行珠翠擊金鏞。
宮詞
[明] 朱權
庭梧秋薄夜生寒,誰把箜篌別調(diào)彈。
睡覺滿身花影亂,池塘風定月團團。
一架箜篌多少錢?
箜篌的價格要根據(jù)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領域來區(qū)分價格,小孩用的箜篌幾十幾百的都有,如果是專業(yè)的箜篌可能要十萬甚至十幾萬,如果是藝術品、收藏品可能價值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