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产在线不卡AV,国产又爽又黄的视频免费看,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日韩欧美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詩詞鑒賞

            衛(wèi)靈公篇論語原文注解及翻譯【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土鳳凰供稿

            【原文】

            15•10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譯文】

            子貢問怎樣實(shí)行仁德??鬃诱f:“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住在這個(gè)國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賢者,與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評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在民間已為人們所熟知。這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功”。在本章中,孔子以此作比喻,說明實(shí)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事奉賢者,結(jié)交仁者,這是需要首先做到的。

            【原文】

            15•11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shí)(1),乘殷之輅(2),服周之冕(3),樂則韶舞(4)。放(5)鄭聲(6),遠(yuǎn)(7)侫人。鄭聲淫,侫人殆(8)。”

            【注釋】

            (1)夏之時(shí):夏代的歷法,便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2)殷之輅:輅,音lù,天子所乘的車。殷代的車是木制成,比較樸實(shí)。

            (3)周之冕:周代的帽子。

            (4)韶舞:是舜時(shí)的舞樂,孔子認(rèn)為是盡善盡美的。

            (5)放:禁絕、排斥、拋棄的意思。

            (6)鄭聲:鄭國的樂曲,孔子認(rèn)為是淫聲。

            (7)遠(yuǎn):遠(yuǎn)離。

            (8)殆:危險(xiǎn)。

            【譯文】

            顏淵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用夏代的歷法,乘殷代的車子,戴周代的禮帽,奏《韶》樂,禁絕鄭國的樂曲,疏遠(yuǎn)能言善辯的人,鄭國的樂曲浮靡不正派,侫人太危險(xiǎn)。”

            【評析】

            這里仍講為人處世的道理。夏代的歷法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殷代的車子樸實(shí)適用,周代的禮帽華美,《韶》樂優(yōu)美動(dòng)聽,這是孔子理想的生活方式。涉及到禮的問題,他還是主張“復(fù)禮”,當(dāng)然不是越古越好,而是有所選擇。此外,還要禁絕靡靡之音,疏遠(yuǎn)侫人。

            【原文】

            15•12 子曰:“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譯文】

            孔子說:“人沒有長遠(yuǎn)的考慮,一定會(huì)有眼前的憂患。”

            【原文】

            15•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譯文】

            孔子說:“完了,我從來沒有見像好色那樣好德的人。”

            【原文】

            15•14 子曰:“臧文仲其竊位(1)者與!知柳下惠(2)之賢而不與立也。”

            【注釋】

            (1)竊位:身居官位而不稱職。

            (2)柳下惠:春秋中期魯國大夫,姓展名獲,又名禽,他受封的地名是柳下,惠是他的私謚,所以,人稱其為柳下惠。

            【譯文】

            孔子說:“臧文仲是一個(gè)竊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個(gè)賢人,卻不舉薦他一起做官。”

            【原文】

            15•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譯文】

            孔子說:“多責(zé)備自己而少責(zé)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

            【評析】

            人與人相處難免會(huì)有各種矛盾與糾紛。那么,為人處事應(yīng)該多替別人考慮,從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所以,一旦發(fā)生了矛盾,人們應(yīng)該多作自我批評,而不能一味指責(zé)別人的不是。責(zé)己嚴(yán),待人寬,這是保持良好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則。

            【原文】

            15•16 子曰:“不曰‘如之何(1),如之何’者,吾末(2)如之何也已矣。”

            【注釋】

            (1)如之何:怎么辦的意思。

            (2)末:這里指沒有辦法。

            【譯文】

            孔子說:“從來遇事不說‘怎么辦,怎么辦’的人,我對他也不知怎么辦才好。”

            【原文】

            15•17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譯文】

            孔子說:“整天聚在一塊,說的都達(dá)不到義的標(biāo)準(zhǔn),專好賣弄小聰明,這種人真難教導(dǎo)。”

            【原文】

            15•18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譯文】

            孔子說:“君子以義作為根本,用禮加以推行,用謙遜的語言來表達(dá),用忠誠的態(tài)度來完成,這就是君子了。”

            【原文】

            15•19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譯文】

            孔子說:“君子只怕自己沒有才能,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

            【原文】

            15•20 子曰:“君子疾沒世(1)而名不稱焉。”

            【注釋】

            (1)沒世:死亡之后。

            【譯文】

            孔子說:“君子擔(dān)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為人們所稱頌。”

            【原文】

            15•21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譯文】

            孔子說:“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別人。”

            【原文】

            15•22 子曰:“君子矜(1)而不爭,群而不黨。”

            【注釋】

            (1)矜:音jīn,莊重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君子莊重而不與別人爭執(zhí),合群而不結(jié)黨營私。”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