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之莫邪干將劍
中國民間故事 由土鳳凰供稿中國的民間流傳著很多好的民間故事,也有著不少的名劍傳奇故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莫邪干將劍吧!
莫邪干將劍
春秋時,吳楚邊境的平川上,住著一對鐵匠夫婦,男的叫干將,女的叫莫邪。他倆是鑄劍的名工,劍鑄得寒光閃閃,十分鋒利。
有一天,吳王把干將叫去,給了他一塊生鐵,說這是王妃夏天晚上納涼,抱了鐵柱,心有所感,懷孕生出來的怪東西;看起來這鐵不同尋常,可否用它來打造兩口寶劍。干將恭恭敬敬地接過王妃生產(chǎn)的鐵,仔細端祥了一番,說:“大王,鐵是塊好鐵,只是用來鑄造兩口寶劍,就怕不夠呢。”
吳王說:“這兒還有點寶貝呢。”說著,他從袍袖掏出幾粒烏黑晶亮、比蠶豆稍大的東西,遞給干將。又說,“這是鐵膽腎,是從吾國的兵器庫中得來的,千金難買的寶貝呀!那產(chǎn)銅的昆吾山同時又生產(chǎn)一種獸,有兔子那般大小,雄的毛色金黃,雌的毛色銀白,它們既吃紅沙石,又吃銅鐵。它們不知怎地鉆進了兵器庫中了,沒過多久,兵刃器械就差不多被吃光了,外面的封署卻依然如故。后來,孤王檢查兵器庫的時候,才把這兩只怪獸捉住。剖開它們的肚子一看,才發(fā)現(xiàn)了幾粒罕見的鐵膽腎,這才知道兵器都被這兩只動物吃掉了。這鐵膽腎可是鐵的精華所在呀!你將這些拿去,定要給孤王鑄造出一對削鐵如泥、吹風斷發(fā)、能飛起殺人的寶劍!”
干將便將王妃生產(chǎn)的鐵以及鐵膽腎帶回家中。他不敢怠慢,忙與妻子莫邪一同架起洪爐,裝好風箱。干將另外還采集了五方名山鐵的精華,和王妃生產(chǎn)的鐵和鐵膽腎混合在一起。然后,他候天時,察地利,等到陰陽交會、百神都來參觀的時候,便開始鼓爐鑄劍。夫妻倆在爐旁緊張地勞作了三個月,不料天候突然發(fā)生變化,氣溫驟然下降,鐵汁凝結(jié)在爐膛里不消融了。干將詫異地問道:“這是何故呀?”莫邪想了想,說:“記得師父說過,神物的變化,需要人作犧牲;金鐵不消,需人體的東西投入爐中。”說罷,她馬上剪下自己的頭發(fā)和指甲,投入熊熊的爐火中;干將也割破手指,滴血入爐,這一來,果然不久鐵水就沸涌了。
干將、莫邪辛勤地鑄劍,真可說是千錘百練,百煉千錘,三年過去了。
這天凌晨,東方突然飄來兩朵五彩祥云,緩緩墜入爐中。干將知此刻劍已鑄成,于是開了爐。一打開爐門,只見“嘩啦啦”噴出一道白氣來,震得山川都動搖起來,那白氣直沖上天,久久不散。再看爐子,已冷如冰窟,只見青光閃爍,一對寶劍臥在爐底。干將、莫邪將劍取出,但見此劍寒如秋水,鋒利無比,古今少有。這是他們夫婦倆幾年心血的結(jié)晶,所以,就把它們自己的名字做了寶劍的名字,雄的就叫干將,雌的就叫莫邪。干將把雄劍插進蛇皮劍鞘里,交給莫邪;把雌劍裝進木鞘里,準備獻給吳王。他對妻子說:
“我替吳王鑄劍,三年才鑄成功。吳王是個猜疑心很重的人,怕我將來又會替別人鑄劍,一定會找借口殺掉我的。我如今去獻劍,只把這柄雌劍獻上去,雄劍你要收藏好。我死之后,你肚里的孩子若生下來為女,就罷了;若是男,等他長大了,讓他拿著那柄雄劍,替我報仇。”
說完,干將便背上“莫邪”劍去見吳王了。
幾個月過去了,莫邪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叫“莫干”??墒牵蓪⒄娴谋粎峭鯕⑺懒?。
莫干一年年地長大了。十六歲這年,莫邪指著屋邊那只廢爐,把當年干將如何鑄劍,后來又如何被吳王殺害的事情,一一告訴了兒子。莫干聽了,淚流滿面,悲憤萬分地說:“娘,你放心,爹爹死得這么冤,我一定去殺死殘暴的吳王為爹爹報仇。”
莫干便開始蘸著劍池的水,在磨劍石上“嚓嚓”地磨起來,磨了幾天幾夜,終于將寶劍磨得十分鋒利。他便將寶劍插入蛇皮鞘,穿上母親特地為他做的青衣,拜別了母親,找吳王報仇去了。
這一天,莫干進了京城。很巧,吳王剛好在演武場上觀看武將們比武。吳王正看得高興,忽然看見有個眉清目秀、身材結(jié)實的后生,背著一柄寶劍走來。吳王斥責道:“這里有武將比武的場所,你是何人,來做什么?”后生回答道:“我是來取一人的首級的!”吳王聽了心中生疑,便又問:“你要取誰的首級?”那后生聽后,指著吳王罵道:“暴君,我是莫干,十六年前被殺死的干將是我父親,今天我是為父報仇來了!”吳王大吃一驚,急忙抽出“莫邪”劍,向莫干拋去。莫干卻不慌不忙抽出“干將”劍,向著那道白光擲去。只見兩道白光一上一下地在空中閃耀著,來去追逐著,一直竄上云端,不見蹤影了。不一會兒,只聽見晴空中一聲霹靂,兩道白光并作一道白光,從空中飛落下一,墜入了莫干背上的蛇皮鞘里。
莫干見雌雄雙劍都已歸來,立即轉(zhuǎn)身抽劍向吳王拋去。吳王大叫不好,轉(zhuǎn)身想逃,但只見青光一閃,暴君的頭顱滾落在地上。
莫干替父報了仇,便回家給母親報喜。哪知莫邪在兒子走后,日夜擔心憂愁,盼兒盼得兩眼望穿,死在了家中。莫干為了安慰和懷念死去的母親莫邪,就用“莫干”雌雄雙劍來陪葬,自己云游他方,不知去向了。
老鐵匠的紫砂壺
老街上有一鐵匠鋪,鋪里住著一位老鐵匠。由于沒人再需要打制的鐵器,現(xiàn)在他改賣鐵鍋、斧頭和拴小狗的鏈子。
他的經(jīng)營方式非常古老和傳統(tǒng)。人坐在門內(nèi),貨物擺在門外,不吆喝,不還價,晚上也不收攤。你無論什么時候從這兒經(jīng)過,都會看到他在竹椅上躺著,手里是一個半導(dǎo)體,身旁是一把紫砂壺。
他的生意也沒有好壞之說,每天的收入正夠他喝茶和吃飯。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東西,因此他非常滿足。
一天,一個文物商人從老街上經(jīng)過,偶然看到老鐵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壺,因為那把壺古樸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壺名家戴振公的風格。他走過去,順手端起那把壺。
壺嘴內(nèi)有一記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驚喜不已。因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據(jù)說他的作品現(xiàn)在僅存三件。
商人端著那把壺,想以10萬元的價格買下它。當他說出這個數(shù)字時,老鐵匠先是一驚,后又拒絕了,因為這把壺是他爺爺留下的,他們祖孫三代打鐵時都喝這把壺里的水,他們的汗也都來自這把壺。
壺雖沒賣,但商人走后,老鐵匠有生以來第一次失眠了。這把壺他用了近60年,并且一直以為是把普普通通的壺,現(xiàn)在竟有人要以10萬元的價錢買下它,他轉(zhuǎn)不過神來。
過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閉著眼睛把壺放在小桌上,現(xiàn)在他總要坐起來再看一眼,這讓他非常不舒服。特別讓他不能容忍的是,當人們知道他有一把價值連城的茶壺后,總是有人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寶貝,有的甚至開始向他借錢。他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他不知該怎樣處置這把壺。
當那位商人帶著20萬元現(xiàn)金,第二次登門的時候,老鐵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來左右店鋪的人和前后鄰居,拿起一把斧頭,當眾把那把紫砂壺砸了個粉碎。
現(xiàn)在,老鐵匠還在賣鐵鍋、斧頭和拴小狗的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