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問篇論語原文注解及翻譯 【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 由土鳳凰供稿【原文】
14•32 微生畝(1)謂孔子曰:“丘,何為是(2)棲棲(3)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4)也。”
【注釋】
(1)微生畝:魯國人。
(2)是:如此。
(3)棲棲:音xī,忙碌不安、不安定的樣子。
(4)疾固:疾,恨。固,固執(zhí)。
【譯文】
微生畝對孔子說:“孔丘,你為什么這樣四處奔波游說呢?你不就是要顯示自己的口才和花言巧語嗎?”孔子說:“我不是敢于花言巧語,只是痛恨那些頑固不化的人。”
【原文】
14•33 子曰:“驥(1)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注釋】
(1)驥:千里馬。古代稱善跑的馬為驥。
【譯文】
孔子說:“千里馬值得稱贊的不是它的氣力,而是稱贊它的品德。”
/【原文】B>
14•34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譯文】
有人說:“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么樣?”孔子說:“用什么來報答恩德呢?應(yīng)該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
【評析】
孔子不同意“以德報怨”的做法,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是“以直報怨”。這是說,不以有舊惡舊怨而改變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堅持了正直,“以直報怨”對于個人道德修養(yǎng)極為重要,但用在政治領(lǐng)域,有時就不那么適宜了。
【原文】
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1)人。下學(xué)而上達(dá)(2),知我者其天乎!”
【注釋】
(1)尤:責(zé)怪、怨恨。
(2)下學(xué)上達(dá):下學(xué)學(xué)人事,上達(dá)達(dá)天命。
【譯文】
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子貢說:“怎么能說沒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說:“我不埋怨天,也不責(zé)備人,下學(xué)禮樂而上達(dá)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原文】
14•36 公伯寮(1)愬(2)子路于季孫。子服景伯(3)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4)。”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注釋】
(1)公伯寮:姓公伯名寮,字子周,孔子的學(xué)生,曾任季氏的家臣。
(2)愬:音sù,同“訴”,告發(fā),誹謗。
(3)子服景伯:魯國大夫,姓子服名伯,景是他的謚號。
(4)肆諸市朝:古時處死罪人后陳尸示眾。
【譯文】
公伯寮向季孫告發(fā)子路。子服景伯把這件事告訴給孔子,并且說:“季孫氏已經(jīng)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夠把公伯寮?xì)⒘?,把他陳尸于市?rdquo;孔子說:“道能夠得到推行,是天命決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決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樣呢?”
/【評析】B>
在本章里,孔子又一次談到自己的天命思想。“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為,即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原文】
14•37 子曰:“賢者辟(1)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2)矣。”
【注釋】
(1)辟:同“避”,逃避。
(2)七人:即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
【譯文】
孔子說:“賢人逃避動蕩的社會而隱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再次一點(diǎn)的逃避別人難看的臉色,再次一點(diǎn)的回避別人難聽的話。”孔子又說:“這樣做的已經(jīng)有七個人了。”
【評析】
這一章里講為人處世的道理。人不能總是處于一帆風(fēng)順的環(huán)境里,身居逆境,怎樣做?這是孔子教授給弟子們的處世之道。
【原文】
14•38 子路宿于石門(1)。晨門(2)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注釋】
(1)石門:地名。魯國都城的外門。
(2)晨門:早上看守城門的人。
【譯文】
子路夜里住在石門,看門的人問:“從哪里來?”子路說:“從孔子那里來。”看門的人說:“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評析】
“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點(diǎn)鍥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許多事情都是經(jīng)過艱苦努力和奮斗而得來的??鬃?ldquo;知其不可而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執(zhí)著精神。從這位看門人的話中,我們也可以見出當(dāng)時普通人對孔子的評論。
【原文】
14•39 子擊磬(1)于衛(wèi),有荷蕢(2)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3)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4),淺則揭(5)。”子曰:“果哉!末(6)之難(7)矣。”
【注釋】
(1)磬:音qìng,一種打擊樂器的名稱。
(2)荷蕢:荷,肩扛。蕢,音kuì,草筐,肩背著草筐。
(3)硁硁:音kēng,擊磬的聲音。
(4)深則厲:穿著衣服涉水過河。
(5)淺則揭:提起衣襟涉水過河。“深則厲,淺出揭”是《經(jīng)•衛(wèi)風(fēng)•匏有苦葉》的詩句。
(6)末:無。
(7)難:責(zé)問。
【譯文】
孔子在衛(wèi)國,一次正在敲擊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從門前走過說:“這個擊磬的人有心思啊!”一會兒又說:“聲音硁硁的,真可鄙呀,沒有人了解自己,就只為自己就是了。(好像涉水一樣)水深就穿著衣服趟過去,水淺就撩起衣服趟過去。”孔子說:“說得真干脆,沒有什么可以責(zé)問他了。”
上一篇:子路篇論語原文注解及翻譯
下一篇:衛(wèi)靈公篇論語原文注解及翻譯【古文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