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原文及翻譯注釋 宋詞精選
宋詞精選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李清照《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原文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李清照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fēng)庭院落梅初。淡云來往月疏疏。
玉鴨熏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遺犀還解辟寒無。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譯文
春天真煩悶啊,連發(fā)髻也懶得再梳。晚風(fēng)吹過庭院,梅花開始凋落塵土。天上飄著淡淡云霞,地上灑滿月影疏疏。
鴨形的玉制香爐里,閑放著瑞腦。櫻紅色的斗帳上方,飄垂著流蘇。早年遺留下來的犀角,還有沒有避寒的好處?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的注釋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一作“浣溪紗”,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
慵:一作“懶”,《歷代名媛詩詞》作“惱”。
玉鴨熏爐:玉制(或白瓷制)的點(diǎn)燃熏香的鴨形香爐。熏爐形狀各式各樣,有麒麟形、獅子形、鴨子形等;質(zhì)料也有金、黃銅、黃銅、鐵、玉、瓷等不同。瑞腦:一種香料名,一名“龍腦”,其香以龍腦木葉鎦而成,通稱片腦、冰片?!秹袅轰洝肪砦澹?ldquo;自黃道撒瑞腦香而行”,又另?xiàng)l引詩:“黃道先揚(yáng)瑞腦香”。“閑瑞腦”者,意謂不熏香。
朱櫻:帳子的顏色。斗帳:形如覆斗的帳子。流蘇:排穗,指帳子下垂的穗兒,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線盤結(jié)而成。今吳語謂之蘇頭,即須頭,須亦音蘇。古詩《孔雀東南飛》:“紅羅覆斗帳,四角垂香囊。”溫庭筠《偶游》:“紅珠斗帳櫻桃熟。”
遺犀:犀,指犀牛的角。遺,應(yīng)為“通”之誤。通犀,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縷直上到尖端,故名。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一:“心有靈犀一點(diǎn)通。”又《碧城三首》之一:“犀避塵埃玉避寒。”傳說尚有其它靈異。《本草綱目》卷五十一,李時珍引《開天遺事》:“有避寒犀,其色如金,交趾所貢,冬月暖氣襲人。”(見今本《開元天寶遺事》卷上)此處指一種首飾,當(dāng)是犀梳或犀簪,尤以犀梳為近。此句承上句“斗帳”來,把犀角懸掛在帳子上,所謂鎮(zhèn)幃犀。意謂縱有靈奇之物,又豈能解心上的寒冷,用問句,只是虛擬。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反映貴族女子傷春情態(tài)的小調(diào)。運(yùn)用正面描寫、反面襯托的手法,著意刻劃出一顆孤寂的心。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jì)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qiáng)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fēng)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曹雪芹《臨江仙·柳絮》”的原文翻譯
2、“陸游《水龍吟·春日游摩訶池》”的原文翻譯
3、“歐陽修《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的原文翻譯
4、“溫庭筠《春日野行》”的原文翻譯
5、“韋應(yīng)物《春游南亭》”的原文翻譯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李清照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fēng)庭院落梅初。淡云來往月疏疏。
玉鴨熏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遺犀還解辟寒無。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譯文
春天真煩悶啊,連發(fā)髻也懶得再梳。晚風(fēng)吹過庭院,梅花開始凋落塵土。天上飄著淡淡云霞,地上灑滿月影疏疏。
鴨形的玉制香爐里,閑放著瑞腦。櫻紅色的斗帳上方,飄垂著流蘇。早年遺留下來的犀角,還有沒有避寒的好處?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的注釋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一作“浣溪紗”,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
慵:一作“懶”,《歷代名媛詩詞》作“惱”。
玉鴨熏爐:玉制(或白瓷制)的點(diǎn)燃熏香的鴨形香爐。熏爐形狀各式各樣,有麒麟形、獅子形、鴨子形等;質(zhì)料也有金、黃銅、黃銅、鐵、玉、瓷等不同。瑞腦:一種香料名,一名“龍腦”,其香以龍腦木葉鎦而成,通稱片腦、冰片?!秹袅轰洝肪砦澹?ldquo;自黃道撒瑞腦香而行”,又另?xiàng)l引詩:“黃道先揚(yáng)瑞腦香”。“閑瑞腦”者,意謂不熏香。
朱櫻:帳子的顏色。斗帳:形如覆斗的帳子。流蘇:排穗,指帳子下垂的穗兒,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線盤結(jié)而成。今吳語謂之蘇頭,即須頭,須亦音蘇。古詩《孔雀東南飛》:“紅羅覆斗帳,四角垂香囊。”溫庭筠《偶游》:“紅珠斗帳櫻桃熟。”
遺犀:犀,指犀牛的角。遺,應(yīng)為“通”之誤。通犀,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縷直上到尖端,故名。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一:“心有靈犀一點(diǎn)通。”又《碧城三首》之一:“犀避塵埃玉避寒。”傳說尚有其它靈異。《本草綱目》卷五十一,李時珍引《開天遺事》:“有避寒犀,其色如金,交趾所貢,冬月暖氣襲人。”(見今本《開元天寶遺事》卷上)此處指一種首飾,當(dāng)是犀梳或犀簪,尤以犀梳為近。此句承上句“斗帳”來,把犀角懸掛在帳子上,所謂鎮(zhèn)幃犀。意謂縱有靈奇之物,又豈能解心上的寒冷,用問句,只是虛擬。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反映貴族女子傷春情態(tài)的小調(diào)。運(yùn)用正面描寫、反面襯托的手法,著意刻劃出一顆孤寂的心。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jì)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qiáng)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fēng)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曹雪芹《臨江仙·柳絮》”的原文翻譯
2、“陸游《水龍吟·春日游摩訶池》”的原文翻譯
3、“歐陽修《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的原文翻譯
4、“溫庭筠《春日野行》”的原文翻譯
5、“韋應(yīng)物《春游南亭》”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歐陽修《望江南·江南柳》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