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歲的原因及寓意有哪些? 文化常識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除夕守歲的原因及寓意有哪些你知道嗎?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與9252兒童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除夕守歲的原因及寓意,歡迎查閱!
除夕守歲的原因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除夕之夜講究一見人團圓,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有的家庭一桌年夜飯有時候能吃一夜。但大部分家庭會在在吃過年夜飯后,將茶點瓜果擺滿一桌,全家人圍桌談話。
關(guān)于守歲,有三個不同的傳說。一個為,迎接灶王奶奶。相傳玉皇的小女兒也就成了“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大家。從臘月23開始,“灶王奶奶”便開始收集年夜飯所需東西,直到除夕才收集齊,為了為了人們能過個好年,連夜趕回人間,人們守歲就是為了迎接她。
還有一個傳說為“守歲熬年”。這也是人們最常聽說的一個傳說,即為了一年來一次的年獸,每到除夕之夜,人們把“年”肆虐的這一夜,視做關(guān)口來熬,為消磨時光,一家人團聚交談,有祈求平安度過這一夜的意思。時間長了后,除夕熬年守歲的習俗就形成了。
守歲還有驅(qū)走邪瘟病疫之說。傳說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燈光、火光,因此人們在除夕之夜燈火通明,放鞭炮等,就是為了驅(qū)走對人們不利的邪瘟病疫。
除夕守歲的寓意
除夕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除夕其他的禁忌
1、福字不能倒貼,大門是迎福納福的地方,福字應該正貼。福字倒貼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和家里的箱柜。
2.如果是自家大門對準鄰居家大門,那么,請務必在自家大門口外面的門框上掛兩個中國結(jié),以趨利避害。
3、忌惡聲謾罵,大聲呵斥、小孩哭鬧。這樣是對神靈不敬。
4、忌諱打破碗碟;萬一打破了,就念叨“碎碎(歲歲)平安”化解。
5、家中破損的家居要處理,該扔的扔、該修理的修理。千萬不要到時候坐在搖晃的椅子上。
6、不論是否守歲,屋里的燈都不要關(guān),要徹夜不滅,寓意來年前途光明。
7、禁忌開箱柜,以免財物丟失。
8、記得要在年前還清債務,如果已欠過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門討債,否則會倒霉一整年!
10、貼窗花、對聯(lián)剩下的漿糊不能留,一定要處理掉,以免來年的日子越過越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