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楹聯(lián) 安徽旅游攻略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位于文殊院象石之右的立雪亭,面對石筍 ,前有深壑,后有群松,舊有對聯(lián):
去一天地;得一天地?!?br />明人余書升曾在石筍 建穎林庵,樓上供佛,樓下為靜室。庵四周峰巒奇異,氣象萬千。舊懸陶題聯(lián):自疑騎日月;我欲小蓬萊。
吳靜川題慈光寺聯(lián):
就這里看破禪機,下乘、中乘、上乘,解脫因緣十二;
從此地參透妙諦,取法、執(zhí)法、非法,定慧世界三千。
注:“因緣十二”即“十二因緣”,為佛教三世輪回最基本的說法。
清代歙人吳退旃題寫慈光寺僧人幽雅生活的對聯(lián):
洗缽乍分蕉上雨;彈琴時引竹間風(fēng)。
清代顯官,歙人曹振鏞所撰描寫慈光寺的對聯(lián):
談經(jīng)云?;w雨;說法天都石點頭。
胡子慶以黃帝在黟山修行煉丹的神話傳說立意,作黃山慈光寺聯(lián):
跌宕爐鞴,婆裟火燭,看自三十六峰,頭頭是道;
影為形本,聲是響根,歷盡八萬千歲,滴滴歸源。
聽濤亭距慈光寺約一華里,過亭以后,前山奇景方正式拉開帷幕,舊有楹聯(lián)非常貼切地道出此亭在黃山的絕妙位置:
過此成仙侶;回來無俗人。
玉屏樓被稱為“黃山絕勝處”,古代有二幅描寫玉屏樓地勢的對聯(lián):
萬山拜其下;孤云臥此中。高閣逼云霄,舉頭紅日盡;遠山收入畫,回首白云低。
因文殊院后依玉屏峰,前有文殊臺,左青獅,右白象,清代蕭山人高枚以佛教用語撰聯(lián):
蓬飛九品為黃海;獅吼一聲下玉屏。
在金沙嶺上的辨源亭,舊有顧錫疇題聯(lián):
丹液一杯;漸江千里。
位于后海芙蓉嶺下的芙蓉居,四面環(huán)山,溪水繞流,院內(nèi)有名貴的古花木,繁花似錦,芳香撲鼻。院中有一圓池,日月映照,如浴水中。描繪這一自然和人文景觀的門聯(lián)為:
養(yǎng)得翠池常浴日;亂飛花雨且耕耘。
散花精舍原址為明建散花庵,舊有楹聯(lián):
經(jīng)殘花雨外;僧散佛香中。
在引針峰下,明末僧一心和其徒雪奇建引針庵,因峰而得名,孫魯山題有:“平樂凈土”匾額,并題楹聯(lián):
引針一線衣珠露;笑指千峰覺路開。
黃山療養(yǎng)院原址為紫云庵,因座落在紫石峰麓,后倚紫云巖,故清人趙子良題聯(lián)贊道:
紫石云煙作屏障;青天風(fēng)雨走蛟龍。
紫云庵又名茅篷庵,面對溪壑,翠竹拂檐,住持僧悟千曾自題匾額“黃山一茅篷”,后歙人蔣龍章重書匾額,并題聯(lián):
地近丹泉,巖涌飛流千嶂雪;院依紫石,門開曲徑一茅篷。
紫云庵前原有紫竹林一片,故紫云庵觀音神龕的對聯(lián)為:
紫竹林中觀自在;蓮花座上現(xiàn)如來。
黃山觀音寺聯(lián):
音可能觀,觀遍黃山開慧眼;士可以大,大如滄海顯婆心。
光明頂之西舊有普賢庵,庵為明萬歷時建,曾有楹聯(lián):
奇妙脫凡蹊,果到峰頭始信;光明凌絕頂,直從天外飛來。
清代錢塘人汪夔一題黃山石室聯(lián)為:
石詭松奇,自是有仙骨;僧閑云懶,到來生隱心。
黃山松是黃山的奇景之一,舊日的獅林精舍有這樣一幅楹聯(lián):
近聽風(fēng)聲如笛;遠聞松濤似海。
獅子林,景多而集中,昔日獅子張嘴的地方為觀音庵,明代詩人余紹祉曾題聯(lián),太平縣令陳九陛書寫:
豈有此理,說也不信;真正妙絕,到者方知。
余紹祉為桃花溪秋景題聯(lián)為:
翠壑丹崖千丈畫;白云紅葉一溪詩。
余紹祉還題聯(lián),將黃山列為天下第一山:
人間有石皆奴仆;天下無山可弟兄。
余紹祉還有一聯(lián)描寫黃山云:
松生絕壁不知土,人住深崖只見煙。
位于獅子林的古軒轅廟有徐文長題聯(lián):
神力可通三寶殿;聲威當(dāng)比萬峰高。
從苦竹溪到云谷寺的路上,可觀黃山三大名瀑之首的九龍瀑,瀑水在香爐、羅漢兩峰之間的懸壁上九折而下,一折一潭,每折百余丈,宛如九條白龍騰空飛舞,極有氣勢,清代天紳亭有聯(lián)贊道:
九匹白練出奇觀,連續(xù)奔騰,遠觀如八駿驊騮添赤兔;
三嶺松濤鳴爽籟,抑揚起伏,乍聽似千軍健卒赴疆場。
枕頭峰下烏龍?zhí)督幱行略峦ぃ酌?ldquo;烏龍亭”,因亭柱上刻有20字對聯(lián),故該亭又名“廿字亭”。石柱上有柱聯(lián)一對:
四面遠山繞二水;一潭星月照孤亭。
“廿字亭”亭柱上還刻有20個字對聯(lián):
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jié)儉真禮和。
烏龍?zhí)犊滔袷新?lián):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在白龍?zhí)秱?cè),舊有鄉(xiāng)雪亭,聯(lián)為:
水聲千澗雨;山氣四時秋。
位于丞相源的驪珠室,實為竹籬茅屋,丘若太題額,并有楹聯(lián):
深隱不妨浮白興;窮愁常抱草玄心。
在翡翠池邊巖壁上的“壽”字石刻旁有一聯(lián):
普慈蓮花,大生大化;黃山妙果,壽世壽人。
相傳李白來到黃山黃帝源,聽說夫子峰附近羅村的碧山有位叫胡暉的學(xué)士,即專程探訪,于村頭問路。后人在問路處建“問余亭”,并題聯(lián)道:
綠柳橋邊山徑;青蓮馬上詩機。
清末民初海寧人陳方鏞在《楹聯(lián)新話》中記載了其友人李寅生青年時泛舟至湖北訪黃鶴樓后,順江而下至黃山的經(jīng)歷,李氏登上天都峰后振衣長嘯,大有飄飄欲仙之感,于是手書一聯(lián):
訪鶴倚層樓,曾過晴川留爪跡;尋僧登絕,要將云海蕩胸懷。
清代婺源人齊彥槐游黃山時,應(yīng)山僧徹公之請題聯(lián):
松山絕壁不知土;人在深崖可處煙。
?。保梗保茨瓿跸?,近代著名教育家黃炎培先生在文殊院兩位高僧的導(dǎo)游下,遍游黃山全貌,并曾書贈一聯(lián)給翁松禪師:
名山大好吾家有;游客昔評天下無。
黃炎培書贈果證禪師的對聯(lián)為:
同看云海光明頂;難得天西接引僧。
黃炎培還撰二聯(lián)贈黃山茶坊老板:
深情抵江水;古道照南山。率水由山,其民好禮;春蠶秋稼,有女如荼。
黃山古代楹聯(lián)還有:
天都護黃海;蓮花擁紫云。
泉流功德永;山辟普門僧。
足臨清靜地;身在圖畫中。
住此仙人窟;參來上乘禪。
獅子林中福地;清涼頂上靈山。
注:此為今清涼別墅聯(lián)。
宇宙尚存唐歲月;山川猶見漢衣冠。
本色住山深有味;清詩呈佛豈無緣。
云外閑吟發(fā)天籟;山中靜雨落松濤。
山深自覺無寒暑;禪老無心計歲年。
曾游雁宕居安固;又住獅林享太平。
眼根已澈浮云表;心鏡先瑩寶月中。
注:此為文殊院聯(lián),系清代蕭山人高枚題。
天外龍頭獅起吼;云間招手佛隨緣。
臨風(fēng)說法花應(yīng)墜;對月談禪石不頑。
心超黃海天都上;身寄紫巖蓮蕊間。
奇石幽松,天然仙境;危巖深壑,自是名山。
清代北京的歙縣會館聯(lián):
清樽夜話黃山樹;彩筆朝題紫陌花。
注:此聯(lián)為鮑覺生題書。
清代北京歙縣會館還有一聯(lián)為:
九萬程中,三千道上,藉此館粲場茵,用萃東南之美;
卅六峰下,廿四橋邊,移來綬花帶草,咸依日月之光。
注:聯(lián)中“卅六峰”指黃山,“廿四橋”指揚州。
黃山還有許多現(xiàn)當(dāng)代人試撰的楹聯(lián):
黃山自然尤絕倫;古徽人文盡風(fēng)流。
白云成海;蒼松化龍。
從容立馬半山寺;小心臥龍一錢天。
胸藏萬壑云成海:筆點千峰石化蓮。
藝壇稱絕詩書畫:黃岳傳奇松石云。
萬松林雙貓捕鼠,老僧采藥;
七巧石二仙對奕,丞相觀棋。
氣象常新,勝地黃山無限好;
光明絕頂,東方紅日正高升。
松石亦多奇,天下名山能有幾;
峰云皆絕妙,樓頭畫境更無雙。
金雞叫天門,五老登高半山寺;
觀音指游路,三島蓬萊一線天。
前景雄偉,蓮花高聳天都險;
后山秀麗,西??侦`北海奇。
遠近諸景皆佳,身歷奇峰驚始信;
遐邇?nèi)嘿t畢集,神游夢筆競生花。
朝暉夕照,幻景奇觀歷歷在目;
風(fēng)起云涌,蕩胸滌臆飄飄欲仙。
泰岱之雄偉,衡岳之煙霞,匡廬之飛瀑,峨眉之清涼,黃山兼而有之;
溫泉之晶瑩,青松之蒼勁,云海之滄波,怪石水靈秀,寰宇覓亦難矣。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李白
昨夜誰為吳會吟,風(fēng)生萬壑振空林。
龍驚不敢水中臥,猿嘯時聞巖下音。
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
半酣更發(fā)江海聲,客愁頓向杯中失。
【寄劉校書】 郭震
俗吏三年何足論,每將榮辱在朝昏。
才微易向風(fēng)塵老,身賤難酬知己恩。
御苑殘鶯啼落日,黃山細雨濕歸軒。
回首漢家丞相府,昨來誰得掃重門。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宮應(yīng)制】 薛稷
九春風(fēng)景足林泉,四面云霞敞御筵。
花鏤黃山繡作苑,草圖玄灞錦為川。
飛觴競醉心回日,走馬爭先眼著鞭。
喜奉仙游歸路遠,直言行樂不言旋。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李白
昨夜誰為吳會吟,風(fēng)生萬壑振空林。
龍驚不敢水中臥,猿嘯時聞巖下音。
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
半酣更發(fā)江海聲,客愁頓向杯中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