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宋詞精選
宋詞精選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李璟《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原文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fēng)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厥拙G波三峽暮,接天流。(三峽 一作:三楚)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譯文
卷起珍珠編織的簾,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yuǎn)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隨風(fēng)飄蕩的落花誰才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憂思不盡。
信使不曾捎來遠(yuǎn)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jié)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蕩奔流。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的注釋
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雙調(diào)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后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前后闋基本相同,只是前闋首句平腳押韻,后闋首句仄腳不押韻。后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闋末句擴展成兩句,所以叫“攤破浣溪沙”。
真珠:以珍珠編織之簾。或為簾之美稱。《西京雜記》:“昭陽殿織珠為簾,風(fēng)至則鳴,如珩佩之聲”。玉鉤:簾鉤之美稱。
依前:依然,依舊。春恨:猶春愁,春怨。鎖:這里形容春恨籠罩。
悠悠:形容憂思不盡。
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漢武帝。這里指帶信的人?!妒酚?middot;司馬相如列傳》:“幸有三足鳥為之使。”注:“三足鳥,青鳥也。主西王母取食。”云外:指遙遠(yuǎn)的地方。
丁香結(jié):丁香的花蕾。此處詩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東楚、西楚。三楚地域,說法不一。這里用《漢書·高帝紀(jì)》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帶)為南楚。吳(今江蘇吳縣一帶)為東楚。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一帶)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峽暮”。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此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dá)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jìn)一層寫愁腸百結(jié),固不可解。有人認(rèn)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嚴(yán)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托其彷徨無措的心情。全詞語言雅潔,感慨深沉。
作者簡介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即位后開始大規(guī)模對外用兵,消滅楚、閩二國。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dǎo)致政治腐敗,國力下降。李璟好讀書,多才藝。常與寵臣韓熙載、馮延巳等飲宴賦詩。他的詞,感情真摯,風(fēng)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小樓吹徹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時年47歲。廟號元宗,謚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詩詞被錄入《南唐二主詞》中。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偓《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的原文翻譯
2、“孫道絢《南鄉(xiāng)子·春閨》”的原文翻譯
3、“龔翔麟《菩薩蠻·題畫》”的原文翻譯
4、“王之道《如夢令·一晌凝情無語》”的原文翻譯
5、“王國維《點絳唇·厚地高天》”的原文翻譯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fēng)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厥拙G波三峽暮,接天流。(三峽 一作:三楚)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譯文
卷起珍珠編織的簾,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yuǎn)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隨風(fēng)飄蕩的落花誰才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憂思不盡。
信使不曾捎來遠(yuǎn)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jié)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蕩奔流。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的注釋
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雙調(diào)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后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前后闋基本相同,只是前闋首句平腳押韻,后闋首句仄腳不押韻。后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闋末句擴展成兩句,所以叫“攤破浣溪沙”。
真珠:以珍珠編織之簾。或為簾之美稱。《西京雜記》:“昭陽殿織珠為簾,風(fēng)至則鳴,如珩佩之聲”。玉鉤:簾鉤之美稱。
依前:依然,依舊。春恨:猶春愁,春怨。鎖:這里形容春恨籠罩。
悠悠:形容憂思不盡。
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漢武帝。這里指帶信的人?!妒酚?middot;司馬相如列傳》:“幸有三足鳥為之使。”注:“三足鳥,青鳥也。主西王母取食。”云外:指遙遠(yuǎn)的地方。
丁香結(jié):丁香的花蕾。此處詩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東楚、西楚。三楚地域,說法不一。這里用《漢書·高帝紀(jì)》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帶)為南楚。吳(今江蘇吳縣一帶)為東楚。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一帶)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峽暮”。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此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dá)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jìn)一層寫愁腸百結(jié),固不可解。有人認(rèn)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嚴(yán)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托其彷徨無措的心情。全詞語言雅潔,感慨深沉。
作者簡介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即位后開始大規(guī)模對外用兵,消滅楚、閩二國。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dǎo)致政治腐敗,國力下降。李璟好讀書,多才藝。常與寵臣韓熙載、馮延巳等飲宴賦詩。他的詞,感情真摯,風(fēng)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小樓吹徹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時年47歲。廟號元宗,謚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詩詞被錄入《南唐二主詞》中。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偓《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的原文翻譯
2、“孫道絢《南鄉(xiāng)子·春閨》”的原文翻譯
3、“龔翔麟《菩薩蠻·題畫》”的原文翻譯
4、“王之道《如夢令·一晌凝情無語》”的原文翻譯
5、“王國維《點絳唇·厚地高天》”的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