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分節(jié)氣有哪些養(yǎng)生食物? 節(jié)日飲食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秋分代表著氣候正式進入秋天,按農歷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下面是9252兒童網(wǎng)小編整理了秋分節(jié)氣有哪些養(yǎng)生食物,來欣賞和學習吧,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分時節(jié)養(yǎng)生食物
百合
百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脫甲秋水仙堿和鈣、磷、鐵及維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營養(yǎng)佳品。中醫(yī)用百合作為止血、活血、清肺潤燥、滋陰清熱、理脾健胃的補藥?,F(xiàn)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顯的鎮(zhèn)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增加液體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還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將百合洗凈,煮熟,放冰糖后冷卻食用,既可清熱潤肺,又能滋補益中。
大棗
據(jù)中醫(yī)專家講,大棗不光是甜美食品,還是治病良藥。大棗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經(jīng)有補氣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氣的佳品。中醫(yī)常用大棗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失眠等癥。根據(jù)藥理研究,大棗有保護肝臟、降低血脂等作用。專家介紹說,大棗雖然味甘、無毒,但性偏濕熱,故不能多食,尤其內有濕熱者,多食會出現(xiàn)寒熱口渴、胃脹等不良反應。
紅薯
我國醫(yī)學工作者曾對廣西西部的百歲老人之鄉(xiāng)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此地的長壽老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習慣每日食紅薯,甚至將其作為主食。紅薯含有豐富的淀粉、維生素、纖維素等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還含有豐富的鎂、磷、鈣等礦物元素和亞油酸等。這些物質能保持血管彈性,對防治老年習慣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紅薯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因其富含纖維素和果膠而具有阻止糖分轉化為脂肪的功能。
枸杞
枸杞具有解熱、治療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療效,而將枸杞根煎煮后飲用,能夠降血壓。至于枸杞茶則具有治療體質虛寒、性冷感、健胃、肝腎疾病、肺結核、便秘、失眠、低血壓、貧血、各種眼疾、掉發(fā)、口腔炎、護膚等作用。但是,由于枸杞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患有高血壓、性情太過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體質虛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秋分養(yǎng)生要點
1、秋分可藥補
在秋分節(jié)氣的養(yǎng)生中要注重對肺脾腎三臟養(yǎng)護,適當選用一些中草藥煎服是很有效的辦法。
黨參、芡實、白術、蒼術、茯苓能補脾祛濕止瀉;芡實可防病延年;蓮子補脾止瀉,益腎固精,固澀止帶,養(yǎng)心安神;蓮子和人參黃芪大棗茯苓同用,可補脾益氣;蓮子、芡實、酸棗仁、五味子有益腎氣,寧心安神治失眠;百合性偏涼,胃腸功能差者應少吃。
另外,秋季進補也不可亂補,無病就不需要進補,進補時則要對癥服藥,否則將適得其反。
2、適當“秋凍”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秋天有“薄衣御寒”的養(yǎng)生之道。不過對于體質虛弱者或老人兒童,夜間入睡后要蓋好被子,以防腹部受涼,誘發(fā)各種疾病。
3、常笑宣肺
在精神方面,秋季氣候漸轉干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未免有些垂暮之感。這時,應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中醫(yī)有“常笑宣肺”一說。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shù)膮f(xié)調作用。
4、運動以登山為最宜
金秋季節(jié),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特別是登山,可以改善人體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增加肺活量,激發(fā)快樂和活力。登山還可以配合呼吸,這樣可以加強肺部循環(huán)功能,更能加速人體代謝過程。
5、運動“三防”免傷身
秋季運動,必須注意“三防”。
一防受涼感冒。鍛煉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fā)熱后,方可脫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運動更要注意早晚溫差,以免受涼。
二防運動損傷。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huán)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jié)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運動器官的調控能力下降,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jié)的運動損傷。因此,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三防運動過度。秋天是鍛煉的大好時機,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yǎng)階段,因此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6、及時收納夏季用品
秋分過后,應把夏季使用的涼席、電扇等用品收納起來,根據(jù)氣溫變化,及時換上床單、薄被等,避免受涼,預防感冒。
秋分飲食注意事項
酒少喝
酒,很多場合少不了它,冬天更是少不了它。一般而言,酒精濃度含量愈高之酒類,其所含的熱量則愈高。且酒精經(jīng)吸收之后會被代謝成乳酸,乳酸會影響到尿酸的排泄。
因此,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痛風、高尿酸等患者,對於酒精類飲品需淺嚐即可,千萬勿貪杯。秋冬天好的飲品應該是白開水或茶,您可以以茶代酒嗎?
多以蔬菜來增加飽足感
寒冷的秋冬季節(jié),往往會讓人食欲大增,加上活動量減少,體重增加常為大收穫。因此,保健之道在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注意體重管理。
均衡的飲食則需要在營養(yǎng)與美味中取得佳之平衡點,於美味飲食中攝取充足不過量的營養(yǎng)。
適度的運動,可以選擇在比較溫度暖和的時間,活動筋骨,尤其,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民眾,千萬不要於清晨溫度低之時外出運動。
如果感覺到比較餓可以先吃蔬菜,當一盤蔬菜吃進肚子之后再開始吃飯和肉,這樣不僅能夠感覺到飽腹感,而且對身體比較好,可以讓體重維持住。
秋季羊肉少吃
薑母鴨、羊肉爐亦是秋冬天進補圣品,高油脂為其共同特點。在食用這些美食之時,若可先去掉鴨皮、羊皮及肥肉部份再食用,喝湯時除去上層浮油再喝。
如此一個小動作,是可以減少很多油脂的攝入量!其實光食用薑母鴨、羊肉爐是很不均衡的餐點,可以加點白飯及燙青菜來均衡一下,更建議您可以多加一些青菜,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
并且薑母鴨、羊肉爐亦是高油脂、高蛋白質食物,對痛風、高尿酸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等患者,建議適量食用,勿暴飲暴食。
海鮮淺嘗即可
秋季大閘蟹正是成熟的時候,不少人在幾個月之前就已經(jīng)翹首期待,一想到飽滿的蟹肉和肥美的蟹黃就忍不住要流下口水。
但是海鮮和河鮮里面的嘌呤含量都是比較高的,對于有高血脂、痛風等疾病的患者來說千萬不能碰。即使是健康的人群,建議每次多吃兩只螃蟹就足夠。
火鍋以清湯為主
在肉類選擇上,可以以適量火鍋瘦肉片、羊肉片、牛肉片、蛤蜊、豆腐等為主,搭配少量火鍋料。而玉米、芋頭、豬血糕、冬粉等則可為淀粉食物來源,需酌量攝取。
至於包白菜、蕃茄、高麗菜、筒萵、金針菇等為青菜,可以多多取用,火鍋湯底則以含油量少及含鹽份低的為主。
吃火鍋忌諱暴飲暴食,尤其痛風,尿酸高似乎已不是老年家的專利了,罹病年齡層已逐漸往下降,而秋冬天又是痛風的好發(fā)時期。
暴飲暴食的吃火鍋,會攝取過量的蛋白質及油脂,同時會攝入過量高普林食物,是會讓我們痛風提早發(fā)作。
至於肥胖的民眾、糖尿病患者吃火鍋則建議多青菜,搭配適量肉類及淀粉食物,定時定量,細嚼慢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