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立冬節(jié)氣的習俗及注意事項 節(jié)日習俗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立冬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降水顯著減少,空氣一般漸趨干燥,土壤含水較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下面是9252兒童網(wǎng)小編整理了立冬節(jié)氣的習俗及注意事項,來欣賞和學習吧,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立冬的習俗
1、補冬
立冬節(jié)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tài),養(yǎng)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fā)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御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在冬季應少食生冷,尤其不宜過量的補。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吃一些富含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2、冬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xiàn)在也有了創(chuàng)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xié)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全國冬泳可劃分為四個層次區(qū):氣溫以17℃作為冬泳的起點;水溫以8℃作為冬泳的冷度標志。17℃以下的水溫給人以冷感,低于8℃以下則有冷、麻、強冷刺激的感覺。
3、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xiāng),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qū)避疫鬼,防災祛病。
4、燒香
滿族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jié)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jié)。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5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5、喝羊肉湯
在山東滕州,立冬時節(jié),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而且,羊肉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zhì)以及豐富的熱量,御寒效果極佳。
6、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jù)說是從漢代開始的。(建議不要吃狗肉~狗狗是人類最好的伙伴)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xiàn)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立冬養(yǎng)生的注意事項
1、背部保暖可助藏陽氣
立冬的養(yǎng)生應做到精神安靜,精神上要豁達樂觀、合理用腦、保持良好心態(tài)。要保護陽氣,不過度消耗陰精。在起居調(diào)養(yǎng)上要有規(guī)律,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并注意背部保暖才有利于陽氣潛藏。同時還要適度運動,如做操、散步等。要節(jié)欲保精,減少房事。
2、吃牛羊肉少食海鮮
立冬后,人們在飲食上依然要遵循“秋冬養(yǎng)陰”的原則,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的食物,如桑葚、桂圓、甲魚、黑木耳等。
飲食宜清淡,要多吃熱量較高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來避免維生素缺乏,多吃蛋白質(zhì)、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牛肉、羊肉、烏雞、豆?jié){、牛奶、蘿卜、青菜、木耳、豆腐、芹菜、白蘿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蘋果、桂圓等都是立冬后比較適宜的飲食。此外,冬季養(yǎng)生可以多吃堅果,堅果是指油脂多的種子類食物,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同時,要少吃海鮮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膩或過咸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如果要食療,可食用黑芝麻粥、蟲草老鴨湯等,可以補益肝腎、滋陰助陽。
3、多出點汗防止疾病
冬季養(yǎng)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煉身體要動靜結(jié)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于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fā)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fā)生。
4、保護好腳早點睡
冬季健腳即健身。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循環(huán)。
唐代著名醫(y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yǎng)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冬季養(yǎng)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于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后的起居調(diào)養(yǎng)切記“養(yǎng)藏”。
立冬保健知識
1、衣著保健與養(yǎng)生:
冬天氣溫低,氣候干燥,皮膚處于收斂狀態(tài),血液大部分集中到皮膚深層,而且皮膚的皮脂腺與汗腺的分泌減少,皮膚變得干癟,缺少彈性,受寒冷刺激易發(fā)生凍傷皸裂。防寒保暖要根據(jù)“無擾乎陽”的養(yǎng)藏原則,做到恰如其分。
冬季盡量要備好帽子、圍巾、手套和舒適的鞋。頭、臉、頸、手、腳的保暖同樣重要。頸部受涼易得咽炎感冒咳嗽,腰部受涼會導致宮寒、月經(jīng)不調(diào)、腰腿疼痛等疾病。耳面部的保暖可以防止面神經(jīng)炎(口眼歪斜)發(fā)生。鞋子要選寬松、保暖、底厚、透氣性好的。穿長筒靴者,透氣性較差,容易滋生霉菌,發(fā)生足蘚,故不宜常穿、久穿。鞋腰過緊、鞋跟過高會使足踝、小腿部神經(jīng)受壓,血循環(huán)不良。
2、飲食保健與養(yǎng)生:
冬季飲食應適當提高熱量,溫補為大的原則,沒有特殊情況,不要過度節(jié)食,以免抵抗力下降,內(nèi)分泌紊亂。補提倡六多、六宜、二膏。
六多:蛋(雞蛋、鵪鶉蛋)、奶(牛奶、羊奶)、魚(鯽魚、蝦等)、肉(雞、羊、狗、牛、鹿)、豆(黑豆、黃豆)、茶(發(fā)酵茶為主;綠茶、鐵觀音、菊花茶少飲)。
六宜:一宜黑(黑木耳、黑芝麻、黑米、紫菜、海帶);二宜果(腰果、核桃、栗子、松子、花生、榛子、開心果、枸杞);三宜蔬(水果蔬菜:獼猴桃、蘋果、石榴、香蕉,白菜、蘿卜、);四宜粥(核桃粥、百合銀耳粥、);五宜溫(羊、狗、牛、鹿、蔥姜蒜、花椒、紅糖、糯米、橘子);六宜湯(蓮子湯、豬肚湯、當歸生姜羊肉湯、烏雞湯)
二膏:固元膏,補氣養(yǎng)血,健腎益腦,適合氣虛血虛之婦女食用,體內(nèi)濕熱盛者禁用。龜苓膏,滋陰補腎、潤肺止咳、調(diào)理臟腑、清熱解毒、健胃整腸,潤燥護膚、消除暗瘡、防止膚質(zhì)老化及便秘,能促進新陳謝,提升人體免疫力。
3、居住保健與養(yǎng)生:
冬天天氣寒冷,室內(nèi)溫度不宜過高,內(nèi)外溫差過大最易感冒,16—23℃為宜。屋內(nèi)要經(jīng)常通風換氣,有暖氣和使用煤爐的家庭,在飯后1—2小時開窗換氣,使空氣新鮮,防止煤氣中毒。
4、行動保健與養(yǎng)生:
生命在于運動,“動則陽氣生”。冬季鍛煉要順應陽氣閉藏的特點,適度運動,不能過于劇烈,避免透支身體的能量??梢愿鶕?jù)自身狀況,選擇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習劍等適宜冬季鍛煉的項目,達到增強體質(zhì)的效果。
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中,養(yǎng)成一些良好習慣對健康十分有益,比突擊鍛煉要實惠得多。如:
早上起來喝杯溫開水或蜂蜜水,晚上熱水泡腳30分鐘,同時按揉涌泉穴。俗話說的好“晨起皮包水,睡前水包皮,健康又長壽,百歲不稱奇。”
潔口、潤鼻、叩齒、揉耳:每天刷牙2-3次,防止口腔細菌病毒滋生患病。外出回來可以用涼水或溫水清洗一下鼻腔,不要摳挖鼻孔,可以預防感冒、鼻炎。利用坐公交車等機會進行上下牙齒叩動,按揉耳朵,可以養(yǎng)津、補脾腎健齒、清利頭目、防止耳疾。手可以搓面、揉耳、叩頭,但不可以摳鼻揉眼。
5、情志保健與養(yǎng)生
冬季應做到預防情志失調(diào),靜心養(yǎng)性,保持心情愉快,慎房事,保養(yǎng)腎精。“冬不藏精,春必病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