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攢尖頂象征"六合" 廡殿頂象征萬物匯聚中央 古建筑結(jié)構(gòu)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廡殿頂又稱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頂。前后兩坡相交處是正脊,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分別交于正脊的一端。廡殿頂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重檐廡殿頂是在廡殿頂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條短垂脊,共九脊。重檐廡殿頂是清代所有殿頂中最高等級,現(xiàn)存的古建筑物中,只有故宮太和殿和曲阜孔廟大成殿使用重檐廡殿頂。(資料圖片)
廣東大部分古建筑都是硬山頂,圖為德慶龍母廟程溪書院
以土木結(jié)構(gòu)為主流的中國古代建筑文化,還有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其屋頂?shù)脑煨团c眾不同,寓意深刻。世界上其他建筑體系的屋頂都是向外凸出的,唯有中國古建筑的屋頂是向內(nèi)凹曲的。
從外觀上看,中國古代建筑凹曲屋面的造型飄逸舒展,猶如大鵬展翅,形成了中國古代建筑獨有的飛動之美。在宋代建筑學名著《營造法式》中,介紹了這種凹曲屋面的建造方法:先定舉高,再將桁枋按一定衰減規(guī)律向下折降,最終形成屋面的凹曲線。這種方法叫做“舉折”。
人字形屋頂符合“天人合一”學說
通過“舉折”技術(shù)建造的凹曲屋面,不僅造型優(yōu)美,還包含有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它是中國古代“天圓地方”說和“天人合一”觀念在建筑上的生動體現(xiàn)。所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古人的觀念中,天圓與畫圓的“規(guī)”聯(lián)系在一起,地方與畫方的“矩”聯(lián)系在一起,建筑物上圓(以曲線表示)象天象規(guī),下方(用方正的臺基和屋身表示)法地法矩,通過法天象地表現(xiàn)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念。凹曲屋面形如“人”字,它又與古代天地人學說相吻合,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間,符合“天人合一”學說。
《易經(jīng)》中的大壯卦是中國古代建筑的符號象征,它同樣也反映了“天圓地方”的觀念。大壯卦上面的兩個陰爻代表凹曲的屋頂,下面的四個陽爻代表方正的臺基和屋身。根據(jù)這個模式建造的建筑外柔內(nèi)剛,曲直互補,剛健而形象生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六角攢尖頂象征“六合”
中國古建筑凹曲屋面坡度大致相同,一般斜度都為26度~30度,這個角度非常接近太陽黃道與地球赤道所形成的23度27分夾角,這也是古建筑屋頂象征天的文化內(nèi)涵。
中國古建筑凹曲屋面經(jīng)歷了從簡單到復(fù)雜的過程,從最初的人字形屋頂,逐步發(fā)展到硬山頂、懸山頂、歇山頂、廡殿頂和四角、六角、八角攢尖頂?shù)榷喾N形式,分別具有不同的寓意。廡殿頂是古代建筑最高等級的建筑形式,一般只有宮殿建筑才能采用。廡殿頂?shù)乃慕谴辜瓜笳魉姆?,正脊象征中央,五條屋脊代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萬物匯聚中央。四角、八角攢尖頂含有四面八方的意思;六角攢尖頂象征上下左右前后六個方位,這種屋頂是“六合”的象征。
欣賞中國古建筑的屋頂,最好的地方便是北京故宮,以故宮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為例,太和殿采用了宮殿建筑中最高等級的屋頂形式——重檐廡殿頂,其正脊上有兩個琉璃構(gòu)件叫大吻,也叫正吻、龍吻、鴟吻。吻上的龍形有鎮(zhèn)火之意,除了具有裝飾性外,它的實用功能是“咬”住正脊和垂脊的交會處,以防風雨侵蝕。太和殿殿頂四面坡的簡子瓦上鑲有琉璃帽釘兩排,垂脊上裝有脊獸十只,脊獸前是騎鳳仙人,這些裝飾構(gòu)件統(tǒng)稱仙人走獸。太和殿正脊的龍吻象征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飛龍在天”,至高無上,仙人走獸代表神仙保佑,珍禽異獸齊集來期,寓意天下一統(tǒng)。
中和殿是四角攢尖鎦金圓頂
太和殿之后是中和殿,中和殿是一座方方正正的亭子型宮殿,這座宮殿采用四角攢尖鎦金圓頂,為單檐,正方形。中和殿之后是保和殿,保和殿頂是重檐歇山頂,這種屋頂外形除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外,還有四條戧脊。重檐歇山頂在等級上僅次于重檐廡殿頂。由此可見,故宮三大殿的屋頂外觀各具特征,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建筑獨特的屋頂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