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宋詞精選
宋詞精選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辛棄疾《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原文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
辛棄疾
漢中開漢業(yè),問此地、是耶非。想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zhàn)東歸。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落日胡塵未斷,西風塞馬空肥。
一編書是帝王師,小試去征西。更草草離筵,匆匆去路,愁滿旌旗。君思我、回首處,正江涵秋影雁初飛。安得車輪四角,不堪帶減腰圍。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譯文
漢中是漢朝開創(chuàng)帝業(yè)的地方,問:這個地方是否就是當時的漢中?想當年攻占三秦土地,高祖劉邦乘勝東進,去爭奪天下與項羽一決雌雄。追回逃跑的韓信拜他為大將這樣尊重人才的事,現(xiàn)在難以見到,只有那滿眼破碎的山河令人淚下沾衣。落日中,任憑西方金人侵擾不止,秋天朝廷邊塞的戰(zhàn)馬白白地體壯膘肥。
您就像那得了書的張良可以成為帝王的老師,如今去西方興元不過是小試身手。我備下這簡單的餞行酒,你就要匆忙上路,儀仗隊里的旌旗飄滿了離愁。你想念我的時候,回頭看,秋江上天光水影征雁啁啾次第飛。怎么能夠讓車輪長出四只角把行人強留,禁不起相思別恨衣帶漸寬人漸瘦。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的注釋
漢中開漢業(yè):指劉邦以漢中為基礎(chǔ),開創(chuàng)了漢王朝的帝業(yè)。
今不見: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不重用抗金愛國人才。
山川滿目淚沾衣:初唐詩人李嶠《汾陰行》詩:“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祗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
胡塵:金人的軍馬揚起的塵土。
西風:秋風。塞馬:邊馬。
一編書:《史記·留候世家》: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小試:略試才能。征西:指西去帥興元。
草草離筵(yán):杯盤草草,表示酒席不豐盛。
旌(jīng)旗:指張仲固的隨行儀仗。
江涵秋影雁初飛:語出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涵:沉浸。
車輪四角:陸龜蒙《古意》:“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棲托。愿得雙車輪,一夜生四角。”盼望車子開不動把行人留下來的意思。
帶減腰圍:因為思念友人,身體逐漸消瘦,腰圍漸細,衣帶日寬?!豆旁姟?ldquo;相去日以遠,衣帶日以緩”之意。
簡短詩意賞析
本篇結(jié)構(gòu)頗為緊湊。例如上片只有兩層意思,其問以“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過渡,既感慨再也見不到漢初風云際會,君臣相得的盛況,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陸沉的現(xiàn)狀。這樣,就使懷古與傷今渾然聯(lián)成一體,可以全面地表達詞人熾烈的愛國之情。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人。南宋官員、將領(lǐng)、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原文翻譯
2、“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的原文翻譯
3、“元好問《江城子·醉來長袖舞雞鳴》”的原文翻譯
4、“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的原文翻譯
5、“張昪《離亭燕·一帶江山如畫》”的原文翻譯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
辛棄疾
漢中開漢業(yè),問此地、是耶非。想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zhàn)東歸。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落日胡塵未斷,西風塞馬空肥。
一編書是帝王師,小試去征西。更草草離筵,匆匆去路,愁滿旌旗。君思我、回首處,正江涵秋影雁初飛。安得車輪四角,不堪帶減腰圍。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譯文
漢中是漢朝開創(chuàng)帝業(yè)的地方,問:這個地方是否就是當時的漢中?想當年攻占三秦土地,高祖劉邦乘勝東進,去爭奪天下與項羽一決雌雄。追回逃跑的韓信拜他為大將這樣尊重人才的事,現(xiàn)在難以見到,只有那滿眼破碎的山河令人淚下沾衣。落日中,任憑西方金人侵擾不止,秋天朝廷邊塞的戰(zhàn)馬白白地體壯膘肥。
您就像那得了書的張良可以成為帝王的老師,如今去西方興元不過是小試身手。我備下這簡單的餞行酒,你就要匆忙上路,儀仗隊里的旌旗飄滿了離愁。你想念我的時候,回頭看,秋江上天光水影征雁啁啾次第飛。怎么能夠讓車輪長出四只角把行人強留,禁不起相思別恨衣帶漸寬人漸瘦。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的注釋
漢中開漢業(yè):指劉邦以漢中為基礎(chǔ),開創(chuàng)了漢王朝的帝業(yè)。
今不見: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不重用抗金愛國人才。
山川滿目淚沾衣:初唐詩人李嶠《汾陰行》詩:“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祗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
胡塵:金人的軍馬揚起的塵土。
西風:秋風。塞馬:邊馬。
一編書:《史記·留候世家》: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小試:略試才能。征西:指西去帥興元。
草草離筵(yán):杯盤草草,表示酒席不豐盛。
旌(jīng)旗:指張仲固的隨行儀仗。
江涵秋影雁初飛:語出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涵:沉浸。
車輪四角:陸龜蒙《古意》:“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棲托。愿得雙車輪,一夜生四角。”盼望車子開不動把行人留下來的意思。
帶減腰圍:因為思念友人,身體逐漸消瘦,腰圍漸細,衣帶日寬?!豆旁姟?ldquo;相去日以遠,衣帶日以緩”之意。
簡短詩意賞析
本篇結(jié)構(gòu)頗為緊湊。例如上片只有兩層意思,其問以“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過渡,既感慨再也見不到漢初風云際會,君臣相得的盛況,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陸沉的現(xiàn)狀。這樣,就使懷古與傷今渾然聯(lián)成一體,可以全面地表達詞人熾烈的愛國之情。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人。南宋官員、將領(lǐng)、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原文翻譯
2、“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的原文翻譯
3、“元好問《江城子·醉來長袖舞雞鳴》”的原文翻譯
4、“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的原文翻譯
5、“張昪《離亭燕·一帶江山如畫》”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蘇軾《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