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除夕的食物及禁忌 節(jié)日飲食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除夕因常在夏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下面是9252兒童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除夕的食物及禁忌,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夕吃什么食物
1、八寶菜
鮮美的冬筍、豆腐干、香菇黑木耳,再加點豆腐絲咸菜和紅蘿卜絲,成就了醬香味濃的八寶菜,是大魚大肉后解膩的首選!既能夠調和口味,又能夠增強體質,好吃益處多。
“八寶菜”有家庭鄰里和睦、萬事和順、八方進寶之意。
2、糍粑
景寧逢年過節(jié)必打糍粑。糍粑是以糯米為原料,清水浸泡后擱蒸籠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臼里舂至綿軟柔韌,趁熱將飯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團狀,擱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紅糖)的盤里滾動,即可取食,綿軟可口,唇齒留香。
“打糍粑”象征“團結、文明、友誼、和諧”的傳統(tǒng)習俗。
3、發(fā)糕
以上等的粳米為主料,清水浸七天七夜,再用水磨成粉,瀝干后,加上白酒糟,再拌上白糖以及豬油,然后擱竹蒸籠里,慢慢加溫。炊好的發(fā)糕,又白又糯,中間有氣孔又細又密,分布均勻,吃起來軟香可口。
“發(fā)糕”不僅是一種春節(jié)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4、黃粿
黃粿的制作方法非常獨特,取山中一種獨特灌木燒成灰,瀝其汁,浸泡后的粳米呈橙黃色,裝入飯甑蒸熟,再倒入石臼,用光滑的杵槌杵打,直到飯粒融合,然后分切小塊,趁熱將其揉壓成圓條狀即成。選購黃粿,當數慶元、龍泉兩地的最為正宗,最有特色,最是味美。
吃上“黃粿”表示本年的豐收,預示著來年的希望。
5、糖糕
松陽民間過年都有做糖糕的習俗。選用上好的糯米粉加紅糖加水和好,再把紅糖、桂花、芝麻等撒在米粉里攪拌均勻,放入已鋪好箬葉的蒸籠里蒸熟而成。做好的糖糕色澤暗紅,香甜可口,也有人在米粉中放入鮮嫩艾葉搗成的糊汁,做出來的糕色澤青綠,又稱青糕。
“糖糕”以糕諧音高,寓意高升。
6、泡精肉
按照肉的紋路把精肉切成條,放入盆里,加入淀粉、鹽、味精、雞精、黃酒、雞蛋攪拌均勻,加入適量面粉再次攪拌,最后放入油鍋炸至酥脆即可,外香脆,里鮮嫩,吃起來是滿滿的幸福感。
除夕有哪些禁忌
1、忌倒污水、倒垃圾
據說,隨意亂倒污水、垃圾,亂丟雜物,隨地便溺的話,不小心就會濺灑到神靈身上,如果神靈惱怒的話,就會降禍到人。
2、忌剩下漿糊
臘月里貼窗花、對聯(lián)剩下的漿糊不能留,一定要處理掉,以免來年的日子越過越糊涂。
3、進餐忌諱有人來串門
正式進餐時,非常忌諱別人來打擾的,特別忌諱有人來串門,因為這叫“踩年飯”,會使全家人不得安寧。
4、不能動“魚”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5、忌過早睡覺
守歲,其實就是在除夕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守歲”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6、零點必須回家
團圓的年夜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吃完,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或者到親戚家串門聊天,但必須在零點前回到家。一到零點,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歲”,當鐘表的指針走過12點后,人們就會燃放早已準備好的鞭炮,慶祝新年的到來。
7、燈長開不關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關燈。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不論是否守歲,屋里的燈都不要關,要徹夜不滅,寓意來年前途光明。
8、吃餃子不能說話
到晚上11點左右,開始下餃子。第一鍋餃子出鍋之后,卻不能吃。餃子一出鍋,還是和小年夜一樣,先得擺供臺。與此同時,由長房長孫挑鞭,次子點火,在自家的大門外燃放爆竹。一掛鞭放完,全家進門,按照大小依次給長輩磕頭,然后開始吃餃子。吃餃子的時候不許說話,不許??曜樱词棺约阂呀洺酝炅艘膊荒茈S便站起來離開。
9、忌開箱柜
不少地方講究從除夕這天的太陽落山到第二天春節(jié)太陽升起之前,忌開箱柜,以守住財物。
10、忌吃藥
正在服藥的病人,如果可能,最好是暫時停藥,家里年前煎過的藥渣也倒掉,不要留下;據說這樣才有利于來年的身體健康。
11、忌曬衣
在除夕洗衣服晾衣服就是一大禁忌,據說鬼神會在除夕夜纏身在晾衣繩上,從而會帶來厄運。
12、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開蓋復用。
13、不可說不敬之語
許多地方也稱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可說晦氣話、臟話和不敬之語,否則一年都要倒霉。長輩給晚輩添飯加菜,如果吃飽了不想要,不能說“不要”,而是說“有了”;如果個別茶果吃完了,要說“吃興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說“沒有了”……這些吉利話是人們的“除夕功課”。
14、忌打碎器物
除夕還有忌打碎器物的習俗。民間認為如果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則意味著新一年會有“破運”。有時不小心在這天打碎杯盤,長輩會抓緊用紅紙包起來并口念“歲歲(碎碎)平安”等吉祥語來補救。民間認為,將紅紙包起來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災難。所以,人們在除夕這天為了博個好彩頭,都會慎言謹行,以求得一個吉祥如意年。
除夕夜守歲寓意著什么
除夕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祭祀先祖,是春節(jié)期間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到來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還有的地方還叩拜玉皇大帝(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點心、五碗飯、一對棗糕、一個大饃饃,俗稱天地供。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后,祈求豐收,最后燒紙,俗稱送錢糧。人們在春節(jié)期間祭祀祖先、叩拜神靈,其實就是給祖先、諸神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