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筑迎來春天 古建保護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
在廣東臺城,古老的民居和祠堂正得到修繕。在中國北方,哈爾濱也在大力挽救20世紀初葉建造的俄羅斯風格石木建筑,對磚結構進行修補,加固圖案精美的外立面。在民眾的壓力下,山東濟南市將18世紀的濱水亭臺和平房保留下來,放棄了將這些建筑拆除后以仿古“贗品”取而代之的計劃。
過去30年來,中國一直以發(fā)展經濟作為絕對的重點,而重新重視歷史遺跡的保護可以說是一大轉變。在華南,廣州市已建立了市區(qū)改造聽證會制度。在過去,這個城市曾將老居民區(qū)整片整片的拆除,用于商業(yè)開發(fā),房主們不得不遷至郊區(qū),有時候還要受到房子質量不過關的困擾。而現(xiàn)在,再開發(fā)規(guī)劃只有得到受影響地區(qū)70%以上的居民同意才能通過。
在許多情況下,這類保護措施都著眼于吸引游客到歷史名勝區(qū)觀光。比如哈爾濱修復的街區(qū)內便有一片包括畫廊、咖啡館和時裝店在內的購物區(qū),而濟南的老建筑現(xiàn)在成了新餐館的所在。中國許多建筑珍品都已毀于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或是成為近年來飛速建設和現(xiàn)代化的犧牲品。如今這些重建工作也是社會各界,尤其是學術和建筑界在20多年來為保護已為數(shù)不多的建筑藝術瑰寶而多方奔走的結果。
過去20年中一直活躍在歷史遺跡保護運動前沿的北京作家、活動家舒乙說,政府的文物保護意識比過去有了很大提高。北京可以說是歷史遺跡保護的主戰(zhàn)場。作為中國過去900年中多數(shù)時候的政治心臟,北京的古建筑為數(shù)眾多。但作為中國最繁榮的城市之一,北京的人口已逾1,500萬,而且還在膨脹。商業(yè)化的沖動正威脅著北京的歷史文化中心地位。這也使得北京歷史遺跡的保護工作受到全國上下關注。
1949年新中國建立結束了長達百年的戰(zhàn)亂。當時北京還是一個相當落后的城市,面積約65平方公里,四周還圍繞著高大的城墻,城里有7,000余條胡同。這些曾經塵土飛揚的胡同如今已鋪砌整齊,每天還有大批著蹬三輪車的小商小販、騎自行車的路人和出租車來來往往,穿梭于其中。
到如今,在這座古老的城市,已有四分之三的老城區(qū)被推平。曾有學者在五十年代建議政府將行政機關布置在老城之外的其他地方,但遭到拒絕。相反,他們將市區(qū)中心的老宅院拆除,再以符合現(xiàn)代政府要求的辦公樓取而代之。到了六十年代,古城墻再次在當?shù)鼐用竦姆磳β曋斜徊饸?。但直到八十年代中國開始大力發(fā)展經濟之后,才開始了大規(guī)模拆遷居民區(qū)的行動,并導致一批珍貴建筑的損毀,其中包括為了修建金融街而拆毀的500座明代(1368-1644)民居。
但最近,北京迎來了保護歷史遺跡的新契機,那便是2008年奧運會。雖然有很多持批評態(tài)度的人認為,為奧運會修建新場館和道路會導致更多老居民區(qū)遭到破壞。但恰恰相反的是,為了迎接大批到訪游客,北京市將中央政府劃撥的部分奧運款項用于修復歷史名勝。相關官員稱,自獲得奧運會主辦權以來,北京市和中央政府已經花了5,700萬美元對北京進行改造。其中一部分錢用在了維護老城區(qū)上。
公共交通是市區(qū)改造的一大重點。平安大街曾是北京最具爭議的一個項目。此街建于九十年代,有6條車道,整條街橫穿老城區(qū),旨在改善北京的汽車交通狀況。在道路鋪設過程中,有數(shù)不清的歷史建筑物被拆毀。現(xiàn)在,北京的地鐵建設在凍結十幾年后又得以恢復,大部分路新線都將穿過老城區(qū)的地下。到今年8月奧運會開幕時,北京將開通6條地鐵線路,而幾年前還只有兩條。這減輕了在市中心修建更多高速路的壓力。
在籌備奧運會的過程中,北京也對胡同進行了清理和修復。有關部門將電話線路埋進地下,填平路面凹坑,并將那些加劇小巷阻塞的違章建筑物拆除。由于中國人口迅速增加,胡同內的居民人數(shù)已經是建國時的4倍。
舉例來說,山門胡同曾遍布放煤球的小棚子,瀝青路面也因為年久失修而坑洼不平。從去年年底開始,北京市對這條胡同進行了徹底改造,為這里的200多戶人家都裝了電暖氣。煤棚被騰空、拆除,使這條胡同便于行人和自行車通行(對汽車來說還是太窄了一點)。路面鋪上了漂亮的鋪路石,院墻也被刷成了胡同標準的灰色。
北京2008環(huán)境建設指揮部總規(guī)劃部主管吳可(音)說,胡同是很古老,但也很亂,人們隨意亂搭亂建。
更新基礎設施也有助于保護老城區(qū)。北京市環(huán)保局的官員說,過去兩年中,有30,000戶居民已經從燒煤供暖改為天然氣供暖,未來兩年還將有100,000戶進行這項改造。市政官員表示,不會拆除那些已修繕的住宅,因此,理論上老城區(qū)的130,000座民居將得到保護。
官員們說,舒乙等人多年來的呼聲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舒乙之父、小說家老舍在作品中記錄了胡同里的生活,自八十年代以來,舒乙一直力爭保護胡同,不讓它們消失。
北京也在重建一些四合院,那是這座城市的標志。四合院通常是一個院子,里面有四間房,院子中栽有樹木。一部分重建的四合院是給有錢人的,不過許多都是供低收入居民居住。參與重建的工人還使用著以前的一些技術,比如以榫頭連接,而不用釘子。
舒乙和其他活動家現(xiàn)在已經發(fā)起了一項活動,保護那些官方劃定文物保護區(qū)之外的單座建筑。迄今,他們已成功說服北京市指定了500座這樣的文物保護建筑。北京市還同意了一個在中國歷史名人故居張掛銘牌的計劃,例如魯迅的故居就有這樣的牌子。
雖然北京的老城區(qū)已消失大半,但舒乙仍在盡力爭取讓它們得到合理的對待。他說,北京越來越像歐洲城市,有一個古老的中心區(qū)域,其余部分大多經過了重建。在歐洲,老城通常以教堂為中心,而北京的中心地帶是故宮及其北面的幾個湖。舒乙說,我與其他國家的人交流時所了解到的一點是,每一個有保護區(qū)的城市以前都有過慘痛的教訓,只有經歷了損失,我們才有動力為保護剩下的東西而不懈努力。
過去30年來,中國一直以發(fā)展經濟作為絕對的重點,而重新重視歷史遺跡的保護可以說是一大轉變。在華南,廣州市已建立了市區(qū)改造聽證會制度。在過去,這個城市曾將老居民區(qū)整片整片的拆除,用于商業(yè)開發(fā),房主們不得不遷至郊區(qū),有時候還要受到房子質量不過關的困擾。而現(xiàn)在,再開發(fā)規(guī)劃只有得到受影響地區(qū)70%以上的居民同意才能通過。
在許多情況下,這類保護措施都著眼于吸引游客到歷史名勝區(qū)觀光。比如哈爾濱修復的街區(qū)內便有一片包括畫廊、咖啡館和時裝店在內的購物區(qū),而濟南的老建筑現(xiàn)在成了新餐館的所在。中國許多建筑珍品都已毀于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或是成為近年來飛速建設和現(xiàn)代化的犧牲品。如今這些重建工作也是社會各界,尤其是學術和建筑界在20多年來為保護已為數(shù)不多的建筑藝術瑰寶而多方奔走的結果。
過去20年中一直活躍在歷史遺跡保護運動前沿的北京作家、活動家舒乙說,政府的文物保護意識比過去有了很大提高。北京可以說是歷史遺跡保護的主戰(zhàn)場。作為中國過去900年中多數(shù)時候的政治心臟,北京的古建筑為數(shù)眾多。但作為中國最繁榮的城市之一,北京的人口已逾1,500萬,而且還在膨脹。商業(yè)化的沖動正威脅著北京的歷史文化中心地位。這也使得北京歷史遺跡的保護工作受到全國上下關注。
1949年新中國建立結束了長達百年的戰(zhàn)亂。當時北京還是一個相當落后的城市,面積約65平方公里,四周還圍繞著高大的城墻,城里有7,000余條胡同。這些曾經塵土飛揚的胡同如今已鋪砌整齊,每天還有大批著蹬三輪車的小商小販、騎自行車的路人和出租車來來往往,穿梭于其中。
到如今,在這座古老的城市,已有四分之三的老城區(qū)被推平。曾有學者在五十年代建議政府將行政機關布置在老城之外的其他地方,但遭到拒絕。相反,他們將市區(qū)中心的老宅院拆除,再以符合現(xiàn)代政府要求的辦公樓取而代之。到了六十年代,古城墻再次在當?shù)鼐用竦姆磳β曋斜徊饸?。但直到八十年代中國開始大力發(fā)展經濟之后,才開始了大規(guī)模拆遷居民區(qū)的行動,并導致一批珍貴建筑的損毀,其中包括為了修建金融街而拆毀的500座明代(1368-1644)民居。
但最近,北京迎來了保護歷史遺跡的新契機,那便是2008年奧運會。雖然有很多持批評態(tài)度的人認為,為奧運會修建新場館和道路會導致更多老居民區(qū)遭到破壞。但恰恰相反的是,為了迎接大批到訪游客,北京市將中央政府劃撥的部分奧運款項用于修復歷史名勝。相關官員稱,自獲得奧運會主辦權以來,北京市和中央政府已經花了5,700萬美元對北京進行改造。其中一部分錢用在了維護老城區(qū)上。
公共交通是市區(qū)改造的一大重點。平安大街曾是北京最具爭議的一個項目。此街建于九十年代,有6條車道,整條街橫穿老城區(qū),旨在改善北京的汽車交通狀況。在道路鋪設過程中,有數(shù)不清的歷史建筑物被拆毀。現(xiàn)在,北京的地鐵建設在凍結十幾年后又得以恢復,大部分路新線都將穿過老城區(qū)的地下。到今年8月奧運會開幕時,北京將開通6條地鐵線路,而幾年前還只有兩條。這減輕了在市中心修建更多高速路的壓力。
在籌備奧運會的過程中,北京也對胡同進行了清理和修復。有關部門將電話線路埋進地下,填平路面凹坑,并將那些加劇小巷阻塞的違章建筑物拆除。由于中國人口迅速增加,胡同內的居民人數(shù)已經是建國時的4倍。
舉例來說,山門胡同曾遍布放煤球的小棚子,瀝青路面也因為年久失修而坑洼不平。從去年年底開始,北京市對這條胡同進行了徹底改造,為這里的200多戶人家都裝了電暖氣。煤棚被騰空、拆除,使這條胡同便于行人和自行車通行(對汽車來說還是太窄了一點)。路面鋪上了漂亮的鋪路石,院墻也被刷成了胡同標準的灰色。
北京2008環(huán)境建設指揮部總規(guī)劃部主管吳可(音)說,胡同是很古老,但也很亂,人們隨意亂搭亂建。
更新基礎設施也有助于保護老城區(qū)。北京市環(huán)保局的官員說,過去兩年中,有30,000戶居民已經從燒煤供暖改為天然氣供暖,未來兩年還將有100,000戶進行這項改造。市政官員表示,不會拆除那些已修繕的住宅,因此,理論上老城區(qū)的130,000座民居將得到保護。
官員們說,舒乙等人多年來的呼聲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舒乙之父、小說家老舍在作品中記錄了胡同里的生活,自八十年代以來,舒乙一直力爭保護胡同,不讓它們消失。
北京也在重建一些四合院,那是這座城市的標志。四合院通常是一個院子,里面有四間房,院子中栽有樹木。一部分重建的四合院是給有錢人的,不過許多都是供低收入居民居住。參與重建的工人還使用著以前的一些技術,比如以榫頭連接,而不用釘子。
舒乙和其他活動家現(xiàn)在已經發(fā)起了一項活動,保護那些官方劃定文物保護區(qū)之外的單座建筑。迄今,他們已成功說服北京市指定了500座這樣的文物保護建筑。北京市還同意了一個在中國歷史名人故居張掛銘牌的計劃,例如魯迅的故居就有這樣的牌子。
雖然北京的老城區(qū)已消失大半,但舒乙仍在盡力爭取讓它們得到合理的對待。他說,北京越來越像歐洲城市,有一個古老的中心區(qū)域,其余部分大多經過了重建。在歐洲,老城通常以教堂為中心,而北京的中心地帶是故宮及其北面的幾個湖。舒乙說,我與其他國家的人交流時所了解到的一點是,每一個有保護區(qū)的城市以前都有過慘痛的教訓,只有經歷了損失,我們才有動力為保護剩下的東西而不懈努力。
上一篇:仿古青磚燒制出現(xiàn)色差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