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玄學:故宮三大殿周圍沒有樹 古建風水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
故宮是中國古建筑史上的巔峰之作。也是我們現存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宮殿群。故宮的建筑給我們最大的感受,
就是它的雄偉瑰麗,尤其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僅是明清皇帝工作的地方,更是整個故宮建筑藝術的集中體現。
但是你在游覽三大殿的時候,不知是否發(fā)現一個問題:為何周圍一棵樹都沒有呢?
1
故宮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外朝和內廷。外朝就是皇帝日常上班辦公的地方,內廷是皇帝和他妃子們生活的地方。外朝的核心建筑便是故宮三大殿,皇帝在這里行使權力、舉行盛典。三大殿是故宮里占地面積最大的一組建筑,占地面積高達85000平米,約占故宮總面積的1/10,這個比例凸顯了三大殿對于故宮的重要性。
然而這么大一個地方,當年建筑的時候就沒考慮到綠化問題?關于三大殿不種樹,一共有四種說法。
第一種是風水說。三大殿是沿著中軸線布置,在這條中軸線上,太和門和三大殿四座建筑,除了講究對稱美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便是風水。
紫禁城有許多象征“陰陽五行”的地方:東部屬于“東方甲乙木”,五行中木為青(綠)色,所以文華殿在錐建時為綠琉瑞瓦;
南部屬于“南方丙丁火”,五行中火為赤色,所以午門彩畫用紅色;西部屬于“西方庚辛金”,所以內河的水稱為內金水河;北部屬于“北方壬癸水”,所以紫禁城最北端的大殿,欽安殿的北面正中的石欄板,用水紋雕飾(其他欄板為穿花龍雌飾)。而三大殿所在的中部,為“中央戊己土”。明代以“土”象征社稷,因而用五色土夯筑壇頂。
如果按照明朝規(guī)制以黃土象征中央,雨后必定泥濘難行不成體統。聰明智慧的設計人,把三臺平面做成多角曲折,呈“土”字形的幾何形狀,以象征五行中的“中央土”。在陰陽五行術當中,講究相生相克之術,而木恰好能克土。紫禁城的主人自然不愿意,讓自己的權威受到抵制,而設計師們自然不會用木,來破壞這里的風水。從風水說來說,這也可能是當初建造紫禁城的設計師們,不在這里種樹的原因。
2
還有一種說法,故宮三大殿不種樹,是為了突出皇權的至高無上和宮殿的威嚴氣息。三大殿是皇帝們舉行盛典和行使權力的地方,為了突出這組宮殿的威嚴氣勢,顯示皇權的神圣不可侵犯,古代的建筑師們在設計時采取了許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內不植樹。
從天安門起,經端門(現在端門前后的樹是辛亥革命以后種植的)這之間的一系列庭院內都無樹木。
為了營造一種官員朝拜天子時,誠惶誠恐的感覺,設計師要在官員朝拜的路上,設計一種嚴肅、仰慕的氣氛。
天安門進入,經過漫長的御道,在層層起伏變化的建筑空間中行進,沒有樹木的襯托,官員們絲毫感受不到生命氣息,這無疑會給上朝的官員,造成一種無形的、不斷增加的精神壓力。
最后進入太和門時,放眼望去是寬闊的廣場,與高聳在三重臺基上的巍峨大殿,這種精神壓力便飆升到了頂點,這正是至高無上的天子所希望的。威嚴便是皇權的象征,設計師們怕紅花綠樹,讓朝拜的官員無形中放松身心,從而破壞天子期望的威嚴的氛圍。
3
三大殿不種樹的第三種說法,是跟皇帝的人身安全有關。這要提到一次清代的農民起義。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一群天理教義軍教徒攻進了紫禁城。義軍分東西兩路向東華門和西華門發(fā)動進攻。東路義軍因行動暴露,只有數十人攻進了東華門,并被困阻在景運門前。
西路義軍在內應楊進忠和高廣福的帶領下,攻進了西華門,并一路沖殺到隆宗門前,直逼皇帝居處——乾清宮,但義軍到達之時隆宗門已被關閉。
后來,義軍見宮墻兩邊樹木參天,便索性爬上大樹,奮勇翻墻,并砍折樹枝,準備火攻隆宗門。雖然義軍終未能攻進內庭,但是義其行動已經嚇壞了嘉慶帝。嘉慶在后來就曾心有余悸地寫道:“從來未有事,竟出大清朝。”
后來,統治者擔心滿宮的參天古木,會成為威脅帝王安全的重大隱患,而且高大的樹木背后也容易藏人,為了防止刺客的出現,皇帝下令三大殿周圍不準種樹。
4
三大殿不允許種樹第四種說法,跟明代的幾次大火有關。故宮建成的時候,那大火簡直就是形影不離。永樂皇帝剛建完故宮的第二年,三大殿就被燒了個精光。
明英宗朱祁鎮(zhèn)在5年后重修了三大殿,施工周期只有1年半。這時候三大殿的名字是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直到李自成打進北京后,三大殿又被毀于戰(zhàn)火之中。
大清順治順治2年三大殿重新修復,并改名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且在匾額上加了滿文??滴跄觊g三大殿又被大火燒毀,三大殿修好之后,做了很多防火的工作,才一直保存到現在。
三大殿在明朝4建4焚,宮殿名字改了多次,還是避免不了被焚燒的命運。清朝也改了名字,宮殿仍然被燒??梢?,紫禁城的三大殿,自建成大火似乎就沒有止息過,如果殿中再種植許多樹木,那么紫禁城的火就更絕不了了,這也可能是三大殿不種樹的原因之一。
當然還有很多有關三大殿不種樹的其他說法,比如,有人說三大殿不種樹與測字之術有關。故宮是個合圍的“囗”字,如果里面種上樹,則變成了“困”字,皇帝是在天之龍,怎么能被困呢?
三大殿不種樹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謎團,還待科學家們進一步的探索發(fā)現。

但是你在游覽三大殿的時候,不知是否發(fā)現一個問題:為何周圍一棵樹都沒有呢?
1
故宮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外朝和內廷。外朝就是皇帝日常上班辦公的地方,內廷是皇帝和他妃子們生活的地方。外朝的核心建筑便是故宮三大殿,皇帝在這里行使權力、舉行盛典。三大殿是故宮里占地面積最大的一組建筑,占地面積高達85000平米,約占故宮總面積的1/10,這個比例凸顯了三大殿對于故宮的重要性。
然而這么大一個地方,當年建筑的時候就沒考慮到綠化問題?關于三大殿不種樹,一共有四種說法。
第一種是風水說。三大殿是沿著中軸線布置,在這條中軸線上,太和門和三大殿四座建筑,除了講究對稱美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便是風水。
紫禁城有許多象征“陰陽五行”的地方:東部屬于“東方甲乙木”,五行中木為青(綠)色,所以文華殿在錐建時為綠琉瑞瓦;
南部屬于“南方丙丁火”,五行中火為赤色,所以午門彩畫用紅色;西部屬于“西方庚辛金”,所以內河的水稱為內金水河;北部屬于“北方壬癸水”,所以紫禁城最北端的大殿,欽安殿的北面正中的石欄板,用水紋雕飾(其他欄板為穿花龍雌飾)。而三大殿所在的中部,為“中央戊己土”。明代以“土”象征社稷,因而用五色土夯筑壇頂。
如果按照明朝規(guī)制以黃土象征中央,雨后必定泥濘難行不成體統。聰明智慧的設計人,把三臺平面做成多角曲折,呈“土”字形的幾何形狀,以象征五行中的“中央土”。在陰陽五行術當中,講究相生相克之術,而木恰好能克土。紫禁城的主人自然不愿意,讓自己的權威受到抵制,而設計師們自然不會用木,來破壞這里的風水。從風水說來說,這也可能是當初建造紫禁城的設計師們,不在這里種樹的原因。
2
還有一種說法,故宮三大殿不種樹,是為了突出皇權的至高無上和宮殿的威嚴氣息。三大殿是皇帝們舉行盛典和行使權力的地方,為了突出這組宮殿的威嚴氣勢,顯示皇權的神圣不可侵犯,古代的建筑師們在設計時采取了許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內不植樹。
從天安門起,經端門(現在端門前后的樹是辛亥革命以后種植的)這之間的一系列庭院內都無樹木。
為了營造一種官員朝拜天子時,誠惶誠恐的感覺,設計師要在官員朝拜的路上,設計一種嚴肅、仰慕的氣氛。
天安門進入,經過漫長的御道,在層層起伏變化的建筑空間中行進,沒有樹木的襯托,官員們絲毫感受不到生命氣息,這無疑會給上朝的官員,造成一種無形的、不斷增加的精神壓力。
最后進入太和門時,放眼望去是寬闊的廣場,與高聳在三重臺基上的巍峨大殿,這種精神壓力便飆升到了頂點,這正是至高無上的天子所希望的。威嚴便是皇權的象征,設計師們怕紅花綠樹,讓朝拜的官員無形中放松身心,從而破壞天子期望的威嚴的氛圍。
3
三大殿不種樹的第三種說法,是跟皇帝的人身安全有關。這要提到一次清代的農民起義。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一群天理教義軍教徒攻進了紫禁城。義軍分東西兩路向東華門和西華門發(fā)動進攻。東路義軍因行動暴露,只有數十人攻進了東華門,并被困阻在景運門前。
西路義軍在內應楊進忠和高廣福的帶領下,攻進了西華門,并一路沖殺到隆宗門前,直逼皇帝居處——乾清宮,但義軍到達之時隆宗門已被關閉。
后來,義軍見宮墻兩邊樹木參天,便索性爬上大樹,奮勇翻墻,并砍折樹枝,準備火攻隆宗門。雖然義軍終未能攻進內庭,但是義其行動已經嚇壞了嘉慶帝。嘉慶在后來就曾心有余悸地寫道:“從來未有事,竟出大清朝。”
后來,統治者擔心滿宮的參天古木,會成為威脅帝王安全的重大隱患,而且高大的樹木背后也容易藏人,為了防止刺客的出現,皇帝下令三大殿周圍不準種樹。
4
三大殿不允許種樹第四種說法,跟明代的幾次大火有關。故宮建成的時候,那大火簡直就是形影不離。永樂皇帝剛建完故宮的第二年,三大殿就被燒了個精光。
明英宗朱祁鎮(zhèn)在5年后重修了三大殿,施工周期只有1年半。這時候三大殿的名字是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直到李自成打進北京后,三大殿又被毀于戰(zhàn)火之中。
大清順治順治2年三大殿重新修復,并改名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且在匾額上加了滿文??滴跄觊g三大殿又被大火燒毀,三大殿修好之后,做了很多防火的工作,才一直保存到現在。
三大殿在明朝4建4焚,宮殿名字改了多次,還是避免不了被焚燒的命運。清朝也改了名字,宮殿仍然被燒??梢?,紫禁城的三大殿,自建成大火似乎就沒有止息過,如果殿中再種植許多樹木,那么紫禁城的火就更絕不了了,這也可能是三大殿不種樹的原因之一。
當然還有很多有關三大殿不種樹的其他說法,比如,有人說三大殿不種樹與測字之術有關。故宮是個合圍的“囗”字,如果里面種上樹,則變成了“困”字,皇帝是在天之龍,怎么能被困呢?
三大殿不種樹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謎團,還待科學家們進一步的探索發(fā)現。
上一篇:風水學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