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蟲 蟲飛古詩中 動物知識
動物知識 由小雪供稿
害蟲為害農作物造成嚴重損失的現象在古詩中有描述。唐代戴叔倫《屯田詞》:“新禾未熟飛蝗至,青苗食盡余枯莖。捕蝗歸來守空屋,囊無寸帛瓶無粟。” 白居易《捕蝗》:“薦食如蠶飛似雨,飛蝗蠶食千里間,不見青苗空赤土。” 北宋蘇軾有詩:“今年春暖欲生蝻,地上戢戢多于土。預憂一旦開兩翅,口吻如風哪肯吐。”明代郭敦也有名句描述:“飛蝗蔽空日無色,野老田中淚盈血,牽衣頓足捕不能,大葉全空小枝折。”這些詩句,不僅描述了當時蝗蟲給農業(yè)生產造成的嚴重損失,而且從詩人在詠蟲詩中的寄托,揭示了農民家貧如洗、衣食無著的凄慘生活。
在保益防害方面,古人早有深入觀察。王建《田家留客》詩:“不嫌田家破門戶,蠶房新泥無夙土。”可見在唐代養(yǎng)蠶時就在注意防除蠅鼠敵害的同時,還采取蠶房換土防止蠶病傳染了。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詩經·小雅·大田》中就有“去其螟,及其蟊賊。田祖有神,秉畀炎火。”的記載,而蘇軾在“秉畀炎火傳自古,荷鋤散掘誰敢后”的詩句中則記述了當時用火燒和挖埋相結合的治蝗方法。然而,在蒲松齡的《捕蛹歌》中“我前建蝗策,順風熏煙瓶。行者已有效,高緲勝旗旌。”則進一步引伸了用煙熏殺蝗比用竿子掛布片驅逐蝗蟲的效果好得多的防治方法。
在生物防治害蟲方面,我們的祖先也為我們探索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唐代章考標的“田家無五行,水旱卜蛙聲”、南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詩“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蛛網干層,五谷豐登”,還有蒲松齡的《驅蚊歌》:“夏蚊長毒如蠅,薄暮暗室如雷轟。安得蝙蝠滿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氓:”都把青蛙、蜘蛛和蝙蝠等當成“農田衛(wèi)士”、“滅蟲能手”和有益動物以及農業(yè)豐收、人體健康的預兆予以高度贊譽。
在保益防害方面,古人早有深入觀察。王建《田家留客》詩:“不嫌田家破門戶,蠶房新泥無夙土。”可見在唐代養(yǎng)蠶時就在注意防除蠅鼠敵害的同時,還采取蠶房換土防止蠶病傳染了。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詩經·小雅·大田》中就有“去其螟,及其蟊賊。田祖有神,秉畀炎火。”的記載,而蘇軾在“秉畀炎火傳自古,荷鋤散掘誰敢后”的詩句中則記述了當時用火燒和挖埋相結合的治蝗方法。然而,在蒲松齡的《捕蛹歌》中“我前建蝗策,順風熏煙瓶。行者已有效,高緲勝旗旌。”則進一步引伸了用煙熏殺蝗比用竿子掛布片驅逐蝗蟲的效果好得多的防治方法。
在生物防治害蟲方面,我們的祖先也為我們探索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唐代章考標的“田家無五行,水旱卜蛙聲”、南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詩“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蛛網干層,五谷豐登”,還有蒲松齡的《驅蚊歌》:“夏蚊長毒如蠅,薄暮暗室如雷轟。安得蝙蝠滿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氓:”都把青蛙、蜘蛛和蝙蝠等當成“農田衛(wèi)士”、“滅蟲能手”和有益動物以及農業(yè)豐收、人體健康的預兆予以高度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