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翅目Lepidoptera (蝶,蛾)有翅亞綱 動(dòng)物知識(shí)
動(dòng)物知識(shí) 由小雪供稿[經(jīng)濟(jì)意義] 鱗翅目包括蝶類(蝴蝶)與蛾類,是昆蟲綱中的第二大目。鱗翅目幼蟲絕大多數(shù)取食顯花植物,其中許多是農(nóng)林生產(chǎn)上的重要害蟲,具有極大的經(jīng)濟(jì)重要性。許多鱗翅目成蟲能夠傳花授粉,家蠶等蠶蛾科昆蟲是著名的產(chǎn)絲昆蟲,大量美麗多姿的蝴蝶與蛾類具有極大的藝術(shù)觀賞價(jià)值。
[識(shí)別要點(diǎn)] 虹吸式口器,下唇須發(fā)達(dá)。體、翅密布鱗片和毛,前、后翅一般有中室。幼蟲多足型,俗稱毛毛蟲,腹足有趾鉤。
本目的特征可以總結(jié)為:虹吸口器鱗翅目,四翅膜質(zhì)鱗片覆;蝶舞花間蛾撲火,幼蟲多足具趾鉤。
[種類與分布] 世界已知15萬種,其中蝶類約占10%,有近2萬種。我國已記載約1萬種,其中蝶類1300多種。
[分類系統(tǒng)] 鱗翅目的分類系統(tǒng)經(jīng)過許多變化,但目前究竟分幾個(gè)亞目仍有爭(zhēng)論,現(xiàn)將常用的幾個(gè)系統(tǒng)介紹如下:
I、蝶與蛾
蛾: (1)觸角非球桿狀, (2)夜間活動(dòng), (3)體止時(shí)兩翅呈屋脊?fàn)?,?)被蛹
蝶:(1)觸角球樣桿狀,(2)白天活動(dòng),(3)休止時(shí)兩翅直立背上,(4)垂蛹 (帶蛹)
II、大鱗翅類與小鱗翅類
小鱗翅類: (1)翅展不超過25mm;(2)前翅臀脈2條,后翅臀脈3條;(3)后翅披針形,緣毛長過翅寬。
大鱗翅類: (1)翅展超過25mm;(2)前翅臀脈1條,后翅臀脈2條;(3)后翅不為披針形, 緣毛短于翅寬。
III、同脈(軛翅)亞目與異脈(僵翅)亞目
同脈(軛翅)亞目Homoneura (Jugatae): 前翅后緣有翅軛, 前后翅翅脈減少。
異脈(僵翅)亞目Heteroneura (Frenatae): 連鎖器為翅僵或翅抱型, 后翅翅脈減少。
IV、五個(gè)亞目系統(tǒng)
(1)小翅蛾亞目(Zeugloptera): 成蟲上顎發(fā)達(dá),有尖齒
(2)蝙蝠蛾亞目(Exoporia): 下顎須微小或僅留痕跡,前后翅同脈翅展20mm以上。
(3)毛頂蛾亞目(Dacnynacha): 下顎須長,5節(jié),前后翅同脈,15m以下
中足脛節(jié)有1距--毛頂蛾科Eriocraniidae
中足脛節(jié)有2距--扇鱗蛾科Mnesarchaeidae
(4)單孔亞目(monotrysia): 產(chǎn)卵孔與交配孔合而為一, 翅膜具微刺。后翅翅脈減少。
無眼罩;前翅有中室。穿孔蛾總科Incurvarioidea
微蛾總科 Nepticuloidea: 產(chǎn)卵器正常,有眼罩;前翅無中室。
(5)雙孔亞目(Ditrysia): 產(chǎn)卵孔與交配孔分開, 翅膜無微刺。 后翅翅脈減少
蝶類
弄蝶總科(Hesxerioidea): 觸角端部成鉤狀, 前翅經(jīng)脈分離
鳳蝶總科(Papilionoidea): 觸角端部不呈鉤狀, 前翅徑脈有合并。
大蛾類
尺蛾總科(Gemetroidea): 聽器位于腹部
夜蛾總科(Noctuoidea): 聽器位于后胸
天蛾總科(Sphingoidea): 觸角中部逐漸加粗, 端尖而彎成鉤狀
蠶蛾總科(Bombycoidea): 無翅僵, 后翅肩區(qū)擴(kuò)大
錨紋蛾總科(Calliduloidea): 無聽器, 有翅僵, 觸角正常
分科與種類介紹請(qǐng)看“第四部分 色彩斑斕的蝶與蛾”。
- 缺翅目Zoraptera (缺翅蟲)有翅亞綱
- 毛翅目Trichoptera (石蛾)有翅亞綱
- 紡足目Embioptera (足絲蟻)有翅亞綱
- 長翅目Mecoptera (蝎蛉)有翅亞綱
- 等翅目Isoptera (白蟻,)有翅亞綱
- 捻翅目Strepsiptera 有翅亞綱
- 蛩蠊目Gryllobattodea (蛩蠊)有翅亞綱
- 鞘翅目Coleoptera (甲蟲)有翅亞綱
- 竹節(jié)蟲目Phasmatodea (竹節(jié)蟲,)有翅亞綱
- 脈翅目Neuroptera (草蛉,蟻蛉,蚜獅,蟻獅)有翅亞
- 直翅目Orthoptera (蝗蟲,蚱蜢,螽斯,蟋蟀,螻蛄,蚤
- 蛇蛉目Raphidioptera (蛇蛉)有翅亞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