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二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第四單元 歷史知識
歷史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歷史知識點非常多,死記硬背不僅花費的時間太多,更容易記混記錯。要想學好歷史,最關鍵的就是方法,為了方便大家學習借鑒,下面9252兒童網(wǎng)小編精心準備了初二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第四單元內容,歡迎使用學習!
初二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tǒng)一
一、民族團結
1、處理民族關系的政策:民族區(qū)域自治
(1)背景、原因:
①民族關系:相互依存、不可分離
②民族格局:大雜居、小聚居
(2)提出:籌建新中國時
(3)含義: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統(tǒng)一領導下,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建立民族自治機關,由少數(shù)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的事務。我國建立了五個省級自治區(qū)。(要知道是哪五個)
(4)意義:
①對祖國統(tǒng)一、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和地區(qū)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②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發(fā)展:各民族共同發(fā)展
(1)西藏:重要牧區(qū)
(2)內蒙古自治區(qū):商品糧基地
(3)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我國第二大橡膠基地
二、祖國統(tǒng)一
1、港澳回歸(香港-1997 澳門-1999)
(1)政策(構想):一國兩制
內容: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臺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2)意義:洗雪百年國恥,在祖國統(tǒng)一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2、海峽兩岸的交往(閱讀本節(jié)課課文了解即可)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一、國防建設
1、海軍的建立(1949年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qū)海軍建立)
2、空軍的建立(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
3、導彈部隊的發(fā)展(主要擔任核反擊任務;1966年中國組建戰(zhàn)略導彈部隊)
二、外交成就
1、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國初期的外交成就
(1)1953年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①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②意義:國際影響深遠,成為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
(2)1955年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并提出“求同存異”,促進會議取得成功。
①會議特征(性質):第一次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
②會議主題:討論保衛(wèi)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fā)展民族經濟
3、70年代以來的外交成就 成就:
(1)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
(2)中美關系正常化1972,中美建交1979
(3)中日建交1972
(4)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2001(中國迄今舉行的規(guī)模最大、規(guī)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原因: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國際影響增強。
第六單元 科技教育與文化
一、科技成就
1、“兩彈一星”(1964原子彈、1964和1966導彈、1970人造地球衛(wèi)星)
2、無人飛船和載人飛船(1999-無人飛船 “神一”和2003-載人飛船 “神五”)
3、(秈型)高產雜交水稻:1973-袁隆平
4、制定863計劃(1986.3)
(1)背景:為了迎接新技術革命的挑戰(zhàn),發(fā)展高新技術,縮小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
(2)高科技領域(8個)
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海洋高技術
二、教育的發(fā)展
1、成就(表現(xiàn))
(1)基礎教育發(fā)面
①辦學條件得到改善
②到2000年全國基本實現(xiàn)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③我國義務教育發(fā)展水平已居發(fā)展中人口大國前列
(2)、高等教育方面
①規(guī)模大、數(shù)量多、學科全、結構合理
②教育質量和辦學條件提高
③科學技術工作(學術工作)成績顯著
2、原因
(1)國家重視教育發(fā)展
(2)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
三、文化與體育的發(fā)展(表現(xiàn)和原因)(內容簡單,無需總結,參看筆記和課本)
第七單元 社會生活(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
一、衣食住行的變遷(改革開放前后進行對比)
1、表現(xiàn)(內容簡單,無需總結,見課本112-113頁)
2、原因:改革開放后,經濟的發(fā)展和思想觀念的解放。
二、就業(yè)和社會保障的變化(改革開放前后進行對比)
1、就業(yè)制度的變化:“鐵飯碗”被打破,就業(yè)渠道拓寬,自主擇業(yè)、持證上崗、公開招聘等。
2、社會保障制度向成熟邁進(措施或者表現(xiàn))(三制度)
(1)建立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制度
(2)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3)醫(yī)療保險制度改革全面啟動
初二歷史下冊易混易錯知識點
易錯點
1.重要的歷史名詞書寫:
開國大典、《共同綱領》、最可愛的人、西藏解放、土地改革。一五計劃、三大改造,《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2.其他:
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而不是新中國成立后。
②《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曲,田漢作詞。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③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國大陸獲得統(tǒng)一。
④土地改革是農民土地所有制,之后的幾次農業(yè)改革都是社會主義公有制。
⑤《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在此之前,起臨時憲法作用的是《共同綱領》
⑥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⑦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多黨合作的政治協(xié)商制度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易混點
①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時間是1956,而非1949。
②三大改造中的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通過公私合營和贖買政策。
③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只是祖國大陸獲得統(tǒng)一。港澳臺尚未回歸。
④土地改革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變?yōu)檗r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
⑤一五計劃時期的交通成就:川藏、新藏、青藏公路;寶成、鷹廈鐵路。
⑥我國最高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⑦三大改造時期,贖買政策實現(xiàn)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chuàng)舉。
易考點
①新中國成立的標志:開國大典。
意義: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②為什么說志愿軍是最可愛的人:發(fā)揚了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
③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發(fā)展。
(土地改革會結合人民公社化運動、農業(yè)合作社、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一起考,要分清只有土地改革是私有制,其余是公有制。人民公社化運動阻礙了發(fā)展,其余三個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發(fā)展)
④“一五計劃”基本任務: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
成就:鞍鋼、長春一汽、交通成就、武漢長江大橋。(結合蘇聯(lián)五年計劃記憶)
⑤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性質: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⑥三大改造在一五計劃期間完成的,實質是:生產資料私有制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意義: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⑦我國第一個自治區(qū)是1947年建立的內蒙古自治區(qū)。目前有五個自治區(qū)(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
考題:為什么說新疆自古以來是我國的領土?讓學生結合古代史知識回答。
⑧西部大開發(fā)的意義:為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加快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極大地帶動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經濟社會發(fā)展。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易錯點
1.重要歷史名詞書寫:
(1)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2)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3)階段特征: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或改革開放新時期)
(4)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6)人物名:鄧稼先、焦裕祿
易混點:
1.區(qū)別理解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表現(xiàn):①大躍進:工業(yè)上,大煉鋼鐵;農業(yè)上,虛報產量
②人民公社化運動:共產風,統(tǒng)一經營,平均分配
2.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調整
時間
政策
所有制的變化
1950—1952
土地改革
私有制到私有制
1953—1956
農業(yè)合作化運動
私有制到公有制
1958
人民公社化運動
公有制
1978
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公有制
1950—1952 年的土地改革廢除的是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的是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權由地主私有—農民私有)。這在實質上還是一種土地私有制,而非公有制。
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只是通過完善農民的土地使用權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并沒有改變土地公有制的性質,即沒有改變土地所有權(并不改變土地公有制的性質,農民只有使用經營權)
3.注意:經濟特區(qū)在對外開放格局中起到窗口作用和示范作用,深圳成為經濟特區(qū)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特點(特殊性):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而不是政治上的特殊。
易考點
1.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上的失誤: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2.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3.經濟特區(qū)的設立及作用;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
易錯點
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
臺灣問題和港澳問題性質不同: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港澳問題是中國的主權問題;
“一國兩制”構想是針對臺灣問題而提出的,最早成功實踐于港澳問題。
易混點
1.明晰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c中美建交的時間和標志性事件: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fā)表了《聯(lián)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2.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易考點
1.新中國成立后科技成就:兩彈一星(核彈、導彈、人造地球衛(wèi)星)、雜交水稻(袁隆平);衣食住行變化(改革開放以來,人們衣食住行發(fā)生巨大變化,其根本原因是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fā)展。)
2.新中國外交: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萬隆會議與“求同存異”方針。
3.祖國統(tǒng)一:港澳回歸的原因:①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根本)、“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人民渴望回歸等;“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
初二歷史學習方法
1、做好課前預習
對課本內容有大概了解,課堂上加深印象;課上做好筆記,記錄課文總體框架,把握歷史事件歷程;課后注意對知識點的串聯(lián)整理,鞏固知識避免遺漏;及時獨立完成作業(yè),檢測自己的聽課效果;不要死記硬背,學會掌握和理解知識;經常性復習,采用科學的記憶方法牢記歷史復雜的知識。
2、學會記憶
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過程、歷史概念等知識的獲取是通過記憶來完成的,這是學好歷史的第一步。如果沒有對歷史知識的牢固記憶,理解和運用就無從談起。這里所說的記憶并不是簡單、機械的死記硬背而是多角度、多層次、多情景的記憶。
3、找到樂趣
要處理有趣與無趣的關系,一堂課不可能45分鐘都有趣,有趣的內容要聽,無趣的內容也要努力地去聽。要處理好聽課與筆記的關系,一邊聽一邊記下重要信息,不要只聽不寫,也不要只抄寫板書,不聽老師講解。要處理好白板與黑板的關系,它們本是相輔相存的關系,而主導這些板書內容的根據(jù)主要是教材。因此,不要只看白板生動有趣的內容不記黑板中的板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