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時,讓孩子領(lǐng)著你,大家都開心! 家庭親子游戲
親子游戲 由土鳳凰供稿
游戲是孩子的語言,游戲讓孩子有展現(xiàn)想象力的機會,游戲還能促進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所以,我們至少有三個陪伴孩子游戲的理由:
了解孩子,「聽」到孩子在「述說」什么。
讓孩子的潛能自然地得到發(fā)揮。
減少親子間的對抗,提高親子互動的質(zhì)量,改善親子關(guān)系。
那我們該怎樣跟孩子玩起來呢?
扔掉教育目的,放下預(yù)設(shè)
孩子會在游戲中,很自然地完成學(xué)習(xí)。但是如果太有目的性地想要教育、訓(xùn)練孩子,就會破壞這種自然而然的過程,讓游戲也失去樂趣,適得其反。
各位有沒有看過《小王子》?對小王子剛剛找到「我」,要「我」給他畫畫的那一段,是否還有印象?我們一起再來重溫一次。請大家感受一下小王子「我」的心情。
當(dāng)我還只有六歲的時候,在一本描寫原始森林的名叫《真實的故事》的書中,看到了一副精彩的插畫,畫的是一條蟒蛇正在吞食一只大野獸。頁頭上就是那副畫的摹本。這本書中寫道:「這些蟒蛇把它們的獵獲物不加咀嚼地囫圇吞下,爾后就不能再動彈了;它們就在長長的六個月的睡眠中消化這些食物?!巩?dāng)時,我對叢林中的奇遇想得很多,于是,我也用彩色鉛筆畫出了我的第一副圖畫。我的第一號作品。它是這樣的:
我把我的這副杰作拿給大人看,我問他們我的畫是不是叫他們害怕。他們回答我說:「一頂帽子有什么可怕的?」我畫的不是帽子,是一條巨蟒在消化著一頭大象。于是我又把巨蟒肚子里的情況畫了出來,以便讓大人們能夠看懂。這些大人總是需要解釋。我的第二號作品是這樣的:
大人們勸我把這些畫著開著肚皮的,或閉上肚皮的蟒蛇的圖畫放在一邊,還是把興趣放在地理、歷史、算術(shù)、語法上。就這樣,在六歲的那年,我就放棄了當(dāng)畫家這一美好的職業(yè)。我的第一號、第二號作品的不成功,使我泄了氣。這些大人們,靠他們自己什么也弄不懂,還得老是不斷地給他們作解釋。這真叫孩子們膩味。
《小王子》里的大人們不理解孩子的世界,也根本不想去理解。他們對孩子的世界的看法是狹隘的、評價的。
主觀地去臆測孩子的作品,告訴孩子什么是「正確」的,這會讓孩子覺得索然無味,讓孩子覺得沒有被父母理解,還可能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破壞孩子積極探索(學(xué)習(xí))的欲望。
所以要放下我們一切的預(yù)設(shè)哦。
孩子才是主人
讓孩子當(dāng)他的世界的主宰
讓孩子在游戲中得到控制感,得到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被大人們安排了一切,在游戲中讓孩子做主,才能讓孩子獲得控制感、自我控制的能力。有時家長對孩子的安排,并沒有事先讓孩子完全明白,所以孩子不清楚接下來要去做什么、要發(fā)生什么,就會感覺無力感,通過游戲,讓孩子重獲力量感,他們才能學(xué)習(xí)為自己選擇的行為負責(zé)。
為了給孩子力量感,你可以適當(dāng)?shù)匮b傻、演戲。
「哇,這是什么???」
「這個原來是這么玩的!我都不知道??!你懂得好多??!」
「哇?。?!這個紙飛機能飛這么遠!?。 ?br />
跟隨孩子的引領(lǐng)
用孩子的方式玩,用孩子的節(jié)奏玩。咱們做家長的,要去進入孩子的世界,而不是讓孩子進入你的世界。也就是說,我們要去孩子的世界里做客。
咱們來看一個場景:爸爸和不到一歲的baby玩積木。小baby拿起一塊積木,慢慢地、顛過來倒過去地看,敲一敲,試圖塞到嘴里。爸爸一把抓過baby手里的積木,說:「寶貝兒,看爸爸教你,這個是這樣玩的?!拐f著把積木壘起來。
過了一會兒,爸爸壘起好高的積木,baby看看爸爸,看看積木,笑了,探身過去把壘好的積木推倒。爸爸趕緊抓住baby的手:「啊你不要搞破壞!」
大家有沒有不經(jīng)意間做了這樣的爸爸?
在這個爸爸的心里,有積木的「正確」玩法,可是這種「正確」玩法是咱們大人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規(guī)定的,爸爸沒有關(guān)注自己面前這個活生生的小baby的發(fā)展水平到了哪里、他的興趣點在哪里。此時小baby覺得積木最好玩的玩法,是敲一敲、吃一吃、推推看。
所以,要是不按照孩子的方式和節(jié)奏玩,會破壞小朋友的探索(學(xué)習(xí))的欲望,會破壞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那么問題來了,要怎么跟隨孩子的引領(lǐng)呀?
如果你的孩子太小,或者因為其他原因,不會自己玩,那你可以給他介紹一下身邊的玩具,這個過程要慢一點,觀察他對什么感興趣。他如果仔細、慢慢地觀察、摸某個玩具,你不要急著介紹其他的玩具,也別急著催他開始中「玩」它,要知道,他是用自己的節(jié)奏和方式在探索它、在玩呢。
對于2歲以上的孩子,通常你就先坐在他身邊,關(guān)注著他。你可以等著他邀請你加入,也可以試著問問他,能不能和他一起玩??傊尯⒆右龑?dǎo)著你,給你做他的世界的導(dǎo)游。
如果你手足無措不知道做什么好,該怎么辦?
可以先模仿孩子的行為,比方說,他笑你也笑,他說「噗噗」你也說「噗噗」,他用奇怪的方式喝水,你也用奇怪的方式喝水。
玩什么,也要尊重孩子的喜好
孩子是他游戲世界的主宰
有些家長認為,有的玩具是「對的」玩具;或者認為,玩具有「正確的」玩法。這些其實也是我們太想當(dāng)然了,沒有牢記孩子是他游戲世界的主宰。
請看看下面描述的場景:
媽媽帶著小男孩逛商場,準(zhǔn)備一會兒和朋友家的小baby見面。商場里在派發(fā)氣球,小男孩要來了兩個。媽媽心想:「真是的!這廉價的破氣球!都7歲了還喜歡這種破爛兒!」
見到了小baby,男孩送了一只氣球給baby。媽媽覺得太好了,破爛少了一個。
接下來在汽車上,小baby把自己的氣球打到后備箱里去了,于是又去夠小男孩的氣球。媽媽立刻把氣球遞給小baby,說:「這個也給他了!」男孩趕緊說:「這個不能也送給他啊?!箣寢屨f:「你怎么這么自私??!」男孩很委屈:「已經(jīng)送了一個氣球給他了,不能兩個都送?!箣寢尯懿灰詾槿?,教育了兒子一番。
到達目的地后,大人們忙著拿東西下車。走出幾步去,小男孩問baby的氣球在哪,大家才想起來把它忘在后備箱了。小baby的媽媽說,快回去把氣球拿出來吧,不然天氣這么熱,氣球會爆掉的。男孩的媽媽說:「不用不用,一個破氣球不值錢,爆就爆了?!?br />
怎么樣,這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很可能會做的事情吧?
一個商場派發(fā)的氣球,從咱們成年人的角度來看,確實不值錢。但是在這段故事中,對小朋友來說,氣球是個很重要的玩具。
小男孩在要氣球的時候能夠想到一會兒要再分給baby一個,看到baby后主動送出氣球,這些行為本應(yīng)該得到鼓勵和欣賞,但是卻沒得到媽媽的積極反饋。隨后媽媽也沒有尊重另一個氣球是屬于男孩的,隨隨便便就把屬于孩子的東西送人了。
最后,媽媽完全沒發(fā)現(xiàn),此時此刻對于男孩來說,氣球是多么重要。當(dāng)然重要啦,為了它,他還挨了媽媽一頓罵呢。媽媽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氣球的去留,而不是根據(jù)孩子的興趣和需要。
我們有沒有常常聽到有人抱怨:這孩子,幾百塊錢買回來的玩具不玩,一個空飲料瓶玩半天!其實,孩子可能也覺得:媽媽好奇怪啊,明明塑料瓶那么好玩,她干嘛不喜歡?
不管是很貴的玩具,還是喝完水的塑料瓶,孩子去玩它,都是在探索它,在探索世界。而孩子對世界的探索,就是學(xué)習(xí)。不僅孩子的感知覺通過這種看似簡單的探索得到學(xué)習(xí),而且孩子們還會通過這樣的過程,對這個世界的運轉(zhuǎn)做出推理。
比如,通過不停地扔掉手里的東西,孩子們雖然不知道萬有引力的概念,但是卻能推理出這種規(guī)律,逐漸了解,自己只要一撒手,這個東西就會掉到地上。通過去推動一個躺倒的瓶子和推動一本書,孩子逐漸推理出什么樣的物體是能滾動的。
這些外星科學(xué)家們,需要不斷重復(fù)這種咱們看起來很無聊的實驗,才能得出科學(xué)結(jié)論哦。
多引入開放性的游戲素材
對很多小朋友來說,日常生活中的東西,比如說鍋碗瓢盆啦,掃帚簸箕啦,衣架啦,比制作精良的玩具感興趣的多。因為大人們每天都在玩那些嘛,他們也想玩玩看。所以完全可以在保證安全和衛(wèi)生的前提下給他們玩那些啊。
就我個人而言,我其實并不喜歡會發(fā)聲發(fā)光的玩具、制作精良的玩具。至少我不會讓那樣的玩具進入游戲心理輔導(dǎo)室。因為越是制作精良的玩具,可能性就越小,越會束縛孩子的想象力。
比方說,一個好貴的學(xué)習(xí)桌,基本上只能是一個會發(fā)出固定聲音的桌子或椅子??墒且粋€廢紙箱,它可以是桌子,可以成為屋子,可以是大卡車,也可以成為隧道,等等。
如果家長對「臟亂差」的接受程度比較高,很多日常物品都是很好玩的游戲素材。比如現(xiàn)在的天氣,玩水、玩冰、玩沙子都是很好的選擇。
如果家長實在無法接受臟亂怎么辦?那就在自己覺得能接受的范圍內(nèi),盡可能給孩子提供更多的素材,就可以了。首先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因為覺得臟而溫和打斷孩子的探索,雖然孩子少玩了一種素材,但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孩子的成長不會因為偶然的一些行為就遭到很大的破壞的。
此外,藝術(shù)媒介也是特別好的幫助孩子發(fā)揮想象力的游戲素材。小朋友可以脫光光,用手指畫畫。也可以選擇能水洗的蠟筆,被畫到家具上、墻面上也不怕啦。
另外,因為小朋友能夠保持注意的時間有限,所以對玩具三分鐘熱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不需要對此有挫敗感哦。
最重要的,是心真正跟孩子在一起
始終!始終看到你的孩子!
安排好你的工作和雜務(wù),選擇自己身心舒適的時候和孩子在一起。一開始的時候,你不用給自己太多壓力,哪怕每周只有30分鐘,能做到高質(zhì)量地陪伴孩子游戲,對孩子和親子關(guān)系也都有很大益處。
給你的手機、平板電腦找一個舒服的家,讓它們也徹底地休息一下。
和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當(dāng)然,請不要糾結(jié)「地板」,我的意思是說,和你的孩子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不要讓他必須仰起頭才能看到你。
你可以用語言描述出孩子的行為?!高@個是小鴨子,哦,你要吃一下,嘗嘗它的味道,哦,拍拍它的頭」,通過這樣的方式,你在向孩子表達,我一直和你在一起哦,我看到你在做什么了。(當(dāng)然你得根據(jù)孩子的反應(yīng)調(diào)整啊,大一點的孩子你如果不停地說說說他可能覺得你很煩,要注意藝術(shù))。而且,這可以幫助孩子語言的發(fā)展,這一點是孩子之間的游戲做不到的益處。
始終關(guān)注孩子發(fā)出的信號(開心了,煩躁了,害怕了,等等),根據(jù)孩子的信號,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
另外我們要根據(jù)孩子的反應(yīng)、孩子的不同發(fā)展階段,來具體地看待每一個游戲。同一個游戲,和9個月的娃娃玩可能是合適的,和4歲的娃娃玩可能就不合適哦。
小結(jié)
好啦,總而言之,陪孩子一起玩先不用顧慮太多,告訴自己:
我馬上就要進入一個奇妙的外星球了哦,我對這個星球的一切充滿好奇,一定很有趣,我好興奮啊。
我是去外星球做客,而不是侵略哦,所以我會好好的做一個客人,絕不破壞環(huán)境,刻下「到此一游」。
這邊是外星人的世界,我真的什么都不懂哎,要好好跟他學(xué)一下!
接下來,就享受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光吧。
了解孩子,「聽」到孩子在「述說」什么。
讓孩子的潛能自然地得到發(fā)揮。
減少親子間的對抗,提高親子互動的質(zhì)量,改善親子關(guān)系。
那我們該怎樣跟孩子玩起來呢?
扔掉教育目的,放下預(yù)設(shè)
孩子會在游戲中,很自然地完成學(xué)習(xí)。但是如果太有目的性地想要教育、訓(xùn)練孩子,就會破壞這種自然而然的過程,讓游戲也失去樂趣,適得其反。
各位有沒有看過《小王子》?對小王子剛剛找到「我」,要「我」給他畫畫的那一段,是否還有印象?我們一起再來重溫一次。請大家感受一下小王子「我」的心情。
當(dāng)我還只有六歲的時候,在一本描寫原始森林的名叫《真實的故事》的書中,看到了一副精彩的插畫,畫的是一條蟒蛇正在吞食一只大野獸。頁頭上就是那副畫的摹本。這本書中寫道:「這些蟒蛇把它們的獵獲物不加咀嚼地囫圇吞下,爾后就不能再動彈了;它們就在長長的六個月的睡眠中消化這些食物?!巩?dāng)時,我對叢林中的奇遇想得很多,于是,我也用彩色鉛筆畫出了我的第一副圖畫。我的第一號作品。它是這樣的:
我把我的這副杰作拿給大人看,我問他們我的畫是不是叫他們害怕。他們回答我說:「一頂帽子有什么可怕的?」我畫的不是帽子,是一條巨蟒在消化著一頭大象。于是我又把巨蟒肚子里的情況畫了出來,以便讓大人們能夠看懂。這些大人總是需要解釋。我的第二號作品是這樣的:
大人們勸我把這些畫著開著肚皮的,或閉上肚皮的蟒蛇的圖畫放在一邊,還是把興趣放在地理、歷史、算術(shù)、語法上。就這樣,在六歲的那年,我就放棄了當(dāng)畫家這一美好的職業(yè)。我的第一號、第二號作品的不成功,使我泄了氣。這些大人們,靠他們自己什么也弄不懂,還得老是不斷地給他們作解釋。這真叫孩子們膩味。
《小王子》里的大人們不理解孩子的世界,也根本不想去理解。他們對孩子的世界的看法是狹隘的、評價的。
主觀地去臆測孩子的作品,告訴孩子什么是「正確」的,這會讓孩子覺得索然無味,讓孩子覺得沒有被父母理解,還可能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破壞孩子積極探索(學(xué)習(xí))的欲望。
所以要放下我們一切的預(yù)設(shè)哦。
孩子才是主人
讓孩子當(dāng)他的世界的主宰
讓孩子在游戲中得到控制感,得到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被大人們安排了一切,在游戲中讓孩子做主,才能讓孩子獲得控制感、自我控制的能力。有時家長對孩子的安排,并沒有事先讓孩子完全明白,所以孩子不清楚接下來要去做什么、要發(fā)生什么,就會感覺無力感,通過游戲,讓孩子重獲力量感,他們才能學(xué)習(xí)為自己選擇的行為負責(zé)。
為了給孩子力量感,你可以適當(dāng)?shù)匮b傻、演戲。
「哇,這是什么???」
「這個原來是這么玩的!我都不知道??!你懂得好多??!」
「哇?。?!這個紙飛機能飛這么遠!?。 ?br />
跟隨孩子的引領(lǐng)
用孩子的方式玩,用孩子的節(jié)奏玩。咱們做家長的,要去進入孩子的世界,而不是讓孩子進入你的世界。也就是說,我們要去孩子的世界里做客。
咱們來看一個場景:爸爸和不到一歲的baby玩積木。小baby拿起一塊積木,慢慢地、顛過來倒過去地看,敲一敲,試圖塞到嘴里。爸爸一把抓過baby手里的積木,說:「寶貝兒,看爸爸教你,這個是這樣玩的?!拐f著把積木壘起來。
過了一會兒,爸爸壘起好高的積木,baby看看爸爸,看看積木,笑了,探身過去把壘好的積木推倒。爸爸趕緊抓住baby的手:「啊你不要搞破壞!」
大家有沒有不經(jīng)意間做了這樣的爸爸?
在這個爸爸的心里,有積木的「正確」玩法,可是這種「正確」玩法是咱們大人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規(guī)定的,爸爸沒有關(guān)注自己面前這個活生生的小baby的發(fā)展水平到了哪里、他的興趣點在哪里。此時小baby覺得積木最好玩的玩法,是敲一敲、吃一吃、推推看。
所以,要是不按照孩子的方式和節(jié)奏玩,會破壞小朋友的探索(學(xué)習(xí))的欲望,會破壞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那么問題來了,要怎么跟隨孩子的引領(lǐng)呀?
如果你的孩子太小,或者因為其他原因,不會自己玩,那你可以給他介紹一下身邊的玩具,這個過程要慢一點,觀察他對什么感興趣。他如果仔細、慢慢地觀察、摸某個玩具,你不要急著介紹其他的玩具,也別急著催他開始中「玩」它,要知道,他是用自己的節(jié)奏和方式在探索它、在玩呢。
對于2歲以上的孩子,通常你就先坐在他身邊,關(guān)注著他。你可以等著他邀請你加入,也可以試著問問他,能不能和他一起玩??傊尯⒆右龑?dǎo)著你,給你做他的世界的導(dǎo)游。
如果你手足無措不知道做什么好,該怎么辦?
可以先模仿孩子的行為,比方說,他笑你也笑,他說「噗噗」你也說「噗噗」,他用奇怪的方式喝水,你也用奇怪的方式喝水。
玩什么,也要尊重孩子的喜好
孩子是他游戲世界的主宰
有些家長認為,有的玩具是「對的」玩具;或者認為,玩具有「正確的」玩法。這些其實也是我們太想當(dāng)然了,沒有牢記孩子是他游戲世界的主宰。
請看看下面描述的場景:
媽媽帶著小男孩逛商場,準(zhǔn)備一會兒和朋友家的小baby見面。商場里在派發(fā)氣球,小男孩要來了兩個。媽媽心想:「真是的!這廉價的破氣球!都7歲了還喜歡這種破爛兒!」
見到了小baby,男孩送了一只氣球給baby。媽媽覺得太好了,破爛少了一個。
接下來在汽車上,小baby把自己的氣球打到后備箱里去了,于是又去夠小男孩的氣球。媽媽立刻把氣球遞給小baby,說:「這個也給他了!」男孩趕緊說:「這個不能也送給他啊?!箣寢屨f:「你怎么這么自私??!」男孩很委屈:「已經(jīng)送了一個氣球給他了,不能兩個都送?!箣寢尯懿灰詾槿?,教育了兒子一番。
到達目的地后,大人們忙著拿東西下車。走出幾步去,小男孩問baby的氣球在哪,大家才想起來把它忘在后備箱了。小baby的媽媽說,快回去把氣球拿出來吧,不然天氣這么熱,氣球會爆掉的。男孩的媽媽說:「不用不用,一個破氣球不值錢,爆就爆了?!?br />
怎么樣,這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很可能會做的事情吧?
一個商場派發(fā)的氣球,從咱們成年人的角度來看,確實不值錢。但是在這段故事中,對小朋友來說,氣球是個很重要的玩具。
小男孩在要氣球的時候能夠想到一會兒要再分給baby一個,看到baby后主動送出氣球,這些行為本應(yīng)該得到鼓勵和欣賞,但是卻沒得到媽媽的積極反饋。隨后媽媽也沒有尊重另一個氣球是屬于男孩的,隨隨便便就把屬于孩子的東西送人了。
最后,媽媽完全沒發(fā)現(xiàn),此時此刻對于男孩來說,氣球是多么重要。當(dāng)然重要啦,為了它,他還挨了媽媽一頓罵呢。媽媽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氣球的去留,而不是根據(jù)孩子的興趣和需要。
我們有沒有常常聽到有人抱怨:這孩子,幾百塊錢買回來的玩具不玩,一個空飲料瓶玩半天!其實,孩子可能也覺得:媽媽好奇怪啊,明明塑料瓶那么好玩,她干嘛不喜歡?
不管是很貴的玩具,還是喝完水的塑料瓶,孩子去玩它,都是在探索它,在探索世界。而孩子對世界的探索,就是學(xué)習(xí)。不僅孩子的感知覺通過這種看似簡單的探索得到學(xué)習(xí),而且孩子們還會通過這樣的過程,對這個世界的運轉(zhuǎn)做出推理。
比如,通過不停地扔掉手里的東西,孩子們雖然不知道萬有引力的概念,但是卻能推理出這種規(guī)律,逐漸了解,自己只要一撒手,這個東西就會掉到地上。通過去推動一個躺倒的瓶子和推動一本書,孩子逐漸推理出什么樣的物體是能滾動的。
這些外星科學(xué)家們,需要不斷重復(fù)這種咱們看起來很無聊的實驗,才能得出科學(xué)結(jié)論哦。
多引入開放性的游戲素材
對很多小朋友來說,日常生活中的東西,比如說鍋碗瓢盆啦,掃帚簸箕啦,衣架啦,比制作精良的玩具感興趣的多。因為大人們每天都在玩那些嘛,他們也想玩玩看。所以完全可以在保證安全和衛(wèi)生的前提下給他們玩那些啊。
就我個人而言,我其實并不喜歡會發(fā)聲發(fā)光的玩具、制作精良的玩具。至少我不會讓那樣的玩具進入游戲心理輔導(dǎo)室。因為越是制作精良的玩具,可能性就越小,越會束縛孩子的想象力。
比方說,一個好貴的學(xué)習(xí)桌,基本上只能是一個會發(fā)出固定聲音的桌子或椅子??墒且粋€廢紙箱,它可以是桌子,可以成為屋子,可以是大卡車,也可以成為隧道,等等。
如果家長對「臟亂差」的接受程度比較高,很多日常物品都是很好玩的游戲素材。比如現(xiàn)在的天氣,玩水、玩冰、玩沙子都是很好的選擇。
如果家長實在無法接受臟亂怎么辦?那就在自己覺得能接受的范圍內(nèi),盡可能給孩子提供更多的素材,就可以了。首先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因為覺得臟而溫和打斷孩子的探索,雖然孩子少玩了一種素材,但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孩子的成長不會因為偶然的一些行為就遭到很大的破壞的。
此外,藝術(shù)媒介也是特別好的幫助孩子發(fā)揮想象力的游戲素材。小朋友可以脫光光,用手指畫畫。也可以選擇能水洗的蠟筆,被畫到家具上、墻面上也不怕啦。
另外,因為小朋友能夠保持注意的時間有限,所以對玩具三分鐘熱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不需要對此有挫敗感哦。
最重要的,是心真正跟孩子在一起
始終!始終看到你的孩子!
安排好你的工作和雜務(wù),選擇自己身心舒適的時候和孩子在一起。一開始的時候,你不用給自己太多壓力,哪怕每周只有30分鐘,能做到高質(zhì)量地陪伴孩子游戲,對孩子和親子關(guān)系也都有很大益處。
給你的手機、平板電腦找一個舒服的家,讓它們也徹底地休息一下。
和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當(dāng)然,請不要糾結(jié)「地板」,我的意思是說,和你的孩子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不要讓他必須仰起頭才能看到你。
你可以用語言描述出孩子的行為?!高@個是小鴨子,哦,你要吃一下,嘗嘗它的味道,哦,拍拍它的頭」,通過這樣的方式,你在向孩子表達,我一直和你在一起哦,我看到你在做什么了。(當(dāng)然你得根據(jù)孩子的反應(yīng)調(diào)整啊,大一點的孩子你如果不停地說說說他可能覺得你很煩,要注意藝術(shù))。而且,這可以幫助孩子語言的發(fā)展,這一點是孩子之間的游戲做不到的益處。
始終關(guān)注孩子發(fā)出的信號(開心了,煩躁了,害怕了,等等),根據(jù)孩子的信號,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
另外我們要根據(jù)孩子的反應(yīng)、孩子的不同發(fā)展階段,來具體地看待每一個游戲。同一個游戲,和9個月的娃娃玩可能是合適的,和4歲的娃娃玩可能就不合適哦。
小結(jié)
好啦,總而言之,陪孩子一起玩先不用顧慮太多,告訴自己:
我馬上就要進入一個奇妙的外星球了哦,我對這個星球的一切充滿好奇,一定很有趣,我好興奮啊。
我是去外星球做客,而不是侵略哦,所以我會好好的做一個客人,絕不破壞環(huán)境,刻下「到此一游」。
這邊是外星人的世界,我真的什么都不懂哎,要好好跟他學(xué)一下!
接下來,就享受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