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牟姓的起源故事_牟姓百家姓排名多少位_牟姓有哪些名人 百家姓
文化常識 由小雪供稿
百家姓牟姓是怎么來的?牟姓作為百家姓之一,你知道牟姓的起源故事嗎?想了解牟姓百家姓排名多少位嗎?牟姓有哪些名人?下面9252兒童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詳細(xì)介紹一下百家姓牟姓的起源、排名、人口數(shù)量等內(nèi)容,幫助大家了解百家姓牟姓。
百家姓牟姓怎么讀?
牟的讀音為【móu】
百家姓牟姓的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給火神祝融之后的封地,屬于以國名為氏。據(jù)史籍《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風(fēng)俗通》記載:“牟子國,祝融之后,后因氏焉。”祝融為上古時期掌管火的官職,起初為顓頊曾孫重黎所擔(dān)任。祝融又稱火正,因重黎很有功績,能光融天下,被帝嚳命名為祝融。重黎誅伐共工氏時,因沒有將共工家族斬盡殺絕而被帝嚳誅殺。后帝嚳命其弟吳回繼任,復(fù)居火正,為祝融。吳回生子陸終,承襲火正之職,亦稱祝融。在西周初期,周武王將祝融之后封在牟(今山東萊蕪辛莊鎮(zhèn)趙家泉村),為那時期的小諸侯國,子爵,因稱牟子國。
源流二
出自以封地名為氏。據(jù)《后漢書、儒林傳》所載,牟長其先封牟,牟長以地為氏。
源流三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彝族、土家族、朝鮮族、哈尼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牟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yùn)動中,流改為漢姓牟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岑牟,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岑牟,就是岑鍪,原指是儀仗隊中鼓角士身著的甲胄。鼓角士,就如同今日的軍樂隊,身著岑牟后,甲胄鮮明,威風(fēng)凜凜,好不神氣,因此也就俗稱其為“岑牟”。這在史籍《通史志》中有記載:“岑牟,鼓角士胄也。鍪,通作牟。”
在岑牟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俗稱為姓氏者,稱岑牟氏,后省文簡改分衍為岑氏、牟氏,皆世代相傳至今。該支牟氏正確讀音作mù(ㄇㄨˋ)。
源流五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晚期賓牟賈,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賓牟氏,是上古時期一個氏族的復(fù)姓。在典籍《廣韻》中記載:“賓牟,復(fù)姓,三氏,<禮記>有賓牟賈。”賓牟賈,春秋晚期人物,是周王室的大夫,與孔子是同一時代人。由于賓牟賈精通樂禮,因此孔子曾稱呼賓牟賈為“吾子”。“吾子”,不是“我的兒子”、“我的晚輩”的意思,而是春秋時期士大夫們對對方十分尊敬的一種尊稱,也是學(xué)生對老師的一種敬稱。在賓牟賈之前,史籍中未見有此復(fù)姓的記載。
源流六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根牟國,屬于以國名家氏合姓為氏。在史籍《東萊先賢傳》中,記載有曹牟氏,其代表人物即南北朝時期的平昌人、兗州刺史曹牟君卿。春秋時期,魯國的鄰邊有一根牟國,傳說為顓頊的后裔,是姬姓曹氏小國,子爵,境不過五十里方圓,國都在根牟(今山東沂南東南部)。周定王姬瑜七年(魯宣公姬餒九年,公元前600年),根牟國被魯宣公發(fā)兵吞滅。
在亡國后的根牟國王族子孫中,有以國姓加國名為姓氏者,稱曹牟氏,后省文簡改為單姓曹氏、牟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牟氏正確讀音作mù(ㄇㄨˋ)。
源流七
源于東夷族,出自商賈時期鮮牟國,屬于以國名為氏。鮮牟,是上古東夷民族中的一個古國,傳說為祝融的后裔。在鮮牟國滅亡之后,有王族子孫以及國民以故國名為姓氏,稱鮮牟氏,后有省文簡改為單姓鮮氏、牟氏者,世代相傳至今。該支牟氏正確讀音作mù(ㄇㄨˋ)。
源流八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杞國牟婁、根牟之地,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
源流九
源于羋姓,出自戰(zhàn)國時期楚國彌牟氏家族,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彌牟氏,是從楚國貴族羋氏族群中分衍出來的復(fù)姓,與若敖氏同時誕生,因封居于彌牟(今四川成都),其后代中皆沿稱彌牟氏,后有省文簡改為單姓牟氏者。但其詳實情況還有待進(jìn)一步考證。
源流十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司馬彌牟,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該支牟氏正確讀音作mù(ㄇㄨˋ)。
源流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wèi)靈公之孫子南彌牟,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子南彌牟的支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彌牟氏,后皆省文簡改為單姓彌氏、牟氏,皆世代相傳至今。該支牟氏正確讀音作mù(ㄇㄨˋ)。
源流十二
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蒙古族毛忽來氏,亦稱牟乎來氏,源出蒙古扎剌亦爾部首領(lǐng)木華黎的后裔子孫,即木華黎的蒙語讀音。明朝中葉以后,毛忽來氏族部落多以先祖名字的諧音分別改姓為牟氏、何氏、李氏等。蒙古族牟氏正確讀音作mù(ㄇㄨˋ)。
源流十三
該支牟氏,是在明朝初期從湖北麻城的李氏家族一支所改,傳說該氏族祖先是李世民的第十九世嫡孫。元朝末期湖北江陵元帥李黼的后人李原誠,因組織反元之事敗露,被元朝廷抄家。當(dāng)時逃出的五兄弟被元兵追殺,臨到一條大河過不去,幸好神佛派一黑虎將兄弟五人背過大河。之后,五人有感佛德,遂取釋迦牟尼佛之牟字為姓氏,改稱牟氏,世代相傳。今主要分布在重慶市萬州區(qū)一帶,以及四川部分地區(qū)。注意:只有該支牟氏讀音作móu(ㄇㄡˊ)。
源流十四
中國有一年輕牟氏。先祖為李黼,生獨子李八真(配牟氏),李八真生四子:原誠、原諒、回祖、么祖。為了避禍,除原諒姓李外,其他兄弟三人改姓牟。這支牟姓的人數(shù)超過20萬人,至今約有700年歷史。
百家姓牟姓的得姓始祖
春秋時期,齊國與魯國不斷發(fā)生摩擦,牟子國夾在大國之間深受其害,被迫不斷向東北方向遷徙。史籍《路史》中記載為“牟逼近臨淄,乃遷于東海。”然而到春秋末期,牟子國仍然被齊國吞滅,之后稱牟子國被滅時的國都為“牟平”。亡國之后的子孫后代,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稱牟氏,史稱牟氏正宗。后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記載的戰(zhàn)國時期齊國大夫牟辛,在史籍《后漢、牟融傳》中記載的東漢時期的重臣、經(jīng)學(xué)家、北海安丘人牟長,都是牟子國的王族后裔。顯然,在賓牟賈的后裔子孫中,肯定沿襲先祖的姓氏,稱賓牟氏,后皆省文簡改為單姓賓氏、牟氏,世代相傳至今,但賓牟氏復(fù)姓反而消失了。該支牟氏正確讀音作mù(ㄇㄨˋ)。
牟氏族人大多尊祝融、陸終為得姓始祖。該支牟氏正確讀音作mù(ㄇㄨˋ)。
牟姓百家姓排名多少位?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88位。
牟姓有哪些名人?
牟長牟紆:東漢樂安臨濟(jì)人,父子兩博士。父牟長少習(xí)《歐陽尚書》。光武建武二年拜博士,遷河內(nèi)太守。著《尚書章句》,復(fù)征為中散大夫。子牟紆隱居教授,門生千人。后征為博士。
牟融(東漢):北海安丘人,東漢大臣。明帝時舉茂才,任豐地縣令三年,縣無獄訟。章帝即位后,升太尉(位同宰相),參錄尚書事。
牟融(唐):唐代詩人。德宗、憲宗間在世。隱居學(xué)道,終身不仕。以詩聞名,尤擅七律,詩風(fēng)清麗雅閑,時有佳句。
牟谷:宋代畫家。任畫院祗侯,曾隨使赴交阯(今越南),為安南王黎桓及臣佐畫像,亦曾為宋太宗畫像,后升任翰林待詔。
牟桂:隆州井研人,南宋官吏。進(jìn)士出身,歷任龍水縣尉,什邡知縣,官至終朝郎知彭州。
牟及:臺州黃巖(今屬浙江)人,南宋官吏、詩人。咸淳進(jìn)士,任福州司戶參軍時,有惠政。宋亡后,隱居山林,并穿喪服終身。有《樂在稿》。
牟楷:臺州黃巖人,元代隱士。以養(yǎng)母之故,拒絕出仕,學(xué)者稱靜正先生。有《九書辯異》、《河洛圖書說》。
牟全:煙臺棲霞鐵口(今屬山東?。┤?,元代將領(lǐng)。元軍討伐日本,其率領(lǐng)頭船開道。后賜金牌,授管軍千戶,升武略將軍。
牟墨林:字松野,綽號“牟二黑子”。山東省棲霞市古鎮(zhèn)都人。清嘉慶年間太學(xué)生,膠東有名的大地主,也是北方最大的地主,棲霞牟氏家族的主要創(chuàng)業(yè)人。祖籍湖北省公安縣,其一世牟敬祖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任棲霞主簿。牟墨林為十四世。
牟完:浙江省黃巖人,明代官吏。洪武九年廷試得首選,授吏部主事,擢燕王府紀(jì)善,并曾教授明仁宗。有《四禮家儀》。
牟倫:四川省敘州人,明代官吏。永樂進(jìn)士。累官至監(jiān)察御史,因直諫犯上,被謫戍甘肅。工詩、能文。
牟俸:四川巴縣人,明代官吏。景泰進(jìn)士,累右副都御史。在山東救災(zāi)時,盡心竭力,活饑民無數(shù)。后在蘇州打擊土豪劣紳的掠奪,得罪權(quán)貴,被謫戍。
牟斌:明代官吏。由錦衣衛(wèi)千戶,擢指揮僉事。因為人正直,不同流合污,兩次被罷官。
牟庭:山東棲霞人,清代考據(jù)家、數(shù)學(xué)家。貢生出身,考據(jù)精深。有《詩切》、《投壺算草》、《帶縱和數(shù)立方算草》。
牟姓人口有多少?
目前牟姓人口列全國第149位。
牟姓男孩起名
牟鳴淇、牟天寶、牟文生、牟季同、牟涵桓、牟俊藝、牟威航、牟斯然、牟昊希、牟垚圭、牟靖轅、牟知皓、牟海豪、牟建乙、牟彥維、牟泊岑、牟杰勝、牟浩智、牟熙淼、牟垚晨、牟梓躍、牟傳鵬、牟友澤、牟抒懿
牟姓女孩起名
牟碧芯、牟蓓儷、牟翎馨、牟淑苒、牟芋蕊、牟莉榮、牟風(fēng)琴、牟鳳瀅、牟亭云、牟佳蓮、牟倩殷、牟潔奕、牟影蕾、牟旎瑩、牟惠滟、牟芝珠、牟瑾妍、牟鄺娟、牟婭殊、牟萱琪、牟賀婷、牟浠淼、牟芳歆、牟家鳳
推薦閱讀:
百家姓始寫于什么時候?
佛家弟子為什么都姓釋?
回復(fù)姓氏為什么要說免貴?
百家姓一共有多少個姓?
為什么百家姓趙排第一?
百家姓越靠前人越多嗎

牟的讀音為【móu】
百家姓牟姓的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給火神祝融之后的封地,屬于以國名為氏。據(jù)史籍《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風(fēng)俗通》記載:“牟子國,祝融之后,后因氏焉。”祝融為上古時期掌管火的官職,起初為顓頊曾孫重黎所擔(dān)任。祝融又稱火正,因重黎很有功績,能光融天下,被帝嚳命名為祝融。重黎誅伐共工氏時,因沒有將共工家族斬盡殺絕而被帝嚳誅殺。后帝嚳命其弟吳回繼任,復(fù)居火正,為祝融。吳回生子陸終,承襲火正之職,亦稱祝融。在西周初期,周武王將祝融之后封在牟(今山東萊蕪辛莊鎮(zhèn)趙家泉村),為那時期的小諸侯國,子爵,因稱牟子國。
源流二
出自以封地名為氏。據(jù)《后漢書、儒林傳》所載,牟長其先封牟,牟長以地為氏。
源流三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彝族、土家族、朝鮮族、哈尼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牟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yùn)動中,流改為漢姓牟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岑牟,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岑牟,就是岑鍪,原指是儀仗隊中鼓角士身著的甲胄。鼓角士,就如同今日的軍樂隊,身著岑牟后,甲胄鮮明,威風(fēng)凜凜,好不神氣,因此也就俗稱其為“岑牟”。這在史籍《通史志》中有記載:“岑牟,鼓角士胄也。鍪,通作牟。”
在岑牟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俗稱為姓氏者,稱岑牟氏,后省文簡改分衍為岑氏、牟氏,皆世代相傳至今。該支牟氏正確讀音作mù(ㄇㄨˋ)。
源流五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晚期賓牟賈,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賓牟氏,是上古時期一個氏族的復(fù)姓。在典籍《廣韻》中記載:“賓牟,復(fù)姓,三氏,<禮記>有賓牟賈。”賓牟賈,春秋晚期人物,是周王室的大夫,與孔子是同一時代人。由于賓牟賈精通樂禮,因此孔子曾稱呼賓牟賈為“吾子”。“吾子”,不是“我的兒子”、“我的晚輩”的意思,而是春秋時期士大夫們對對方十分尊敬的一種尊稱,也是學(xué)生對老師的一種敬稱。在賓牟賈之前,史籍中未見有此復(fù)姓的記載。
源流六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根牟國,屬于以國名家氏合姓為氏。在史籍《東萊先賢傳》中,記載有曹牟氏,其代表人物即南北朝時期的平昌人、兗州刺史曹牟君卿。春秋時期,魯國的鄰邊有一根牟國,傳說為顓頊的后裔,是姬姓曹氏小國,子爵,境不過五十里方圓,國都在根牟(今山東沂南東南部)。周定王姬瑜七年(魯宣公姬餒九年,公元前600年),根牟國被魯宣公發(fā)兵吞滅。
在亡國后的根牟國王族子孫中,有以國姓加國名為姓氏者,稱曹牟氏,后省文簡改為單姓曹氏、牟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牟氏正確讀音作mù(ㄇㄨˋ)。
源流七
源于東夷族,出自商賈時期鮮牟國,屬于以國名為氏。鮮牟,是上古東夷民族中的一個古國,傳說為祝融的后裔。在鮮牟國滅亡之后,有王族子孫以及國民以故國名為姓氏,稱鮮牟氏,后有省文簡改為單姓鮮氏、牟氏者,世代相傳至今。該支牟氏正確讀音作mù(ㄇㄨˋ)。
源流八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杞國牟婁、根牟之地,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
源流九
源于羋姓,出自戰(zhàn)國時期楚國彌牟氏家族,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彌牟氏,是從楚國貴族羋氏族群中分衍出來的復(fù)姓,與若敖氏同時誕生,因封居于彌牟(今四川成都),其后代中皆沿稱彌牟氏,后有省文簡改為單姓牟氏者。但其詳實情況還有待進(jìn)一步考證。
源流十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司馬彌牟,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該支牟氏正確讀音作mù(ㄇㄨˋ)。
源流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wèi)靈公之孫子南彌牟,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子南彌牟的支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彌牟氏,后皆省文簡改為單姓彌氏、牟氏,皆世代相傳至今。該支牟氏正確讀音作mù(ㄇㄨˋ)。
源流十二
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蒙古族毛忽來氏,亦稱牟乎來氏,源出蒙古扎剌亦爾部首領(lǐng)木華黎的后裔子孫,即木華黎的蒙語讀音。明朝中葉以后,毛忽來氏族部落多以先祖名字的諧音分別改姓為牟氏、何氏、李氏等。蒙古族牟氏正確讀音作mù(ㄇㄨˋ)。
源流十三
該支牟氏,是在明朝初期從湖北麻城的李氏家族一支所改,傳說該氏族祖先是李世民的第十九世嫡孫。元朝末期湖北江陵元帥李黼的后人李原誠,因組織反元之事敗露,被元朝廷抄家。當(dāng)時逃出的五兄弟被元兵追殺,臨到一條大河過不去,幸好神佛派一黑虎將兄弟五人背過大河。之后,五人有感佛德,遂取釋迦牟尼佛之牟字為姓氏,改稱牟氏,世代相傳。今主要分布在重慶市萬州區(qū)一帶,以及四川部分地區(qū)。注意:只有該支牟氏讀音作móu(ㄇㄡˊ)。
源流十四
中國有一年輕牟氏。先祖為李黼,生獨子李八真(配牟氏),李八真生四子:原誠、原諒、回祖、么祖。為了避禍,除原諒姓李外,其他兄弟三人改姓牟。這支牟姓的人數(shù)超過20萬人,至今約有700年歷史。
百家姓牟姓的得姓始祖
春秋時期,齊國與魯國不斷發(fā)生摩擦,牟子國夾在大國之間深受其害,被迫不斷向東北方向遷徙。史籍《路史》中記載為“牟逼近臨淄,乃遷于東海。”然而到春秋末期,牟子國仍然被齊國吞滅,之后稱牟子國被滅時的國都為“牟平”。亡國之后的子孫后代,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稱牟氏,史稱牟氏正宗。后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記載的戰(zhàn)國時期齊國大夫牟辛,在史籍《后漢、牟融傳》中記載的東漢時期的重臣、經(jīng)學(xué)家、北海安丘人牟長,都是牟子國的王族后裔。顯然,在賓牟賈的后裔子孫中,肯定沿襲先祖的姓氏,稱賓牟氏,后皆省文簡改為單姓賓氏、牟氏,世代相傳至今,但賓牟氏復(fù)姓反而消失了。該支牟氏正確讀音作mù(ㄇㄨˋ)。
牟氏族人大多尊祝融、陸終為得姓始祖。該支牟氏正確讀音作mù(ㄇㄨˋ)。
牟姓百家姓排名多少位?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88位。
牟姓有哪些名人?
牟長牟紆:東漢樂安臨濟(jì)人,父子兩博士。父牟長少習(xí)《歐陽尚書》。光武建武二年拜博士,遷河內(nèi)太守。著《尚書章句》,復(fù)征為中散大夫。子牟紆隱居教授,門生千人。后征為博士。
牟融(東漢):北海安丘人,東漢大臣。明帝時舉茂才,任豐地縣令三年,縣無獄訟。章帝即位后,升太尉(位同宰相),參錄尚書事。
牟融(唐):唐代詩人。德宗、憲宗間在世。隱居學(xué)道,終身不仕。以詩聞名,尤擅七律,詩風(fēng)清麗雅閑,時有佳句。
牟谷:宋代畫家。任畫院祗侯,曾隨使赴交阯(今越南),為安南王黎桓及臣佐畫像,亦曾為宋太宗畫像,后升任翰林待詔。
牟桂:隆州井研人,南宋官吏。進(jìn)士出身,歷任龍水縣尉,什邡知縣,官至終朝郎知彭州。
牟及:臺州黃巖(今屬浙江)人,南宋官吏、詩人。咸淳進(jìn)士,任福州司戶參軍時,有惠政。宋亡后,隱居山林,并穿喪服終身。有《樂在稿》。
牟楷:臺州黃巖人,元代隱士。以養(yǎng)母之故,拒絕出仕,學(xué)者稱靜正先生。有《九書辯異》、《河洛圖書說》。
牟全:煙臺棲霞鐵口(今屬山東?。┤?,元代將領(lǐng)。元軍討伐日本,其率領(lǐng)頭船開道。后賜金牌,授管軍千戶,升武略將軍。
牟墨林:字松野,綽號“牟二黑子”。山東省棲霞市古鎮(zhèn)都人。清嘉慶年間太學(xué)生,膠東有名的大地主,也是北方最大的地主,棲霞牟氏家族的主要創(chuàng)業(yè)人。祖籍湖北省公安縣,其一世牟敬祖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任棲霞主簿。牟墨林為十四世。
牟完:浙江省黃巖人,明代官吏。洪武九年廷試得首選,授吏部主事,擢燕王府紀(jì)善,并曾教授明仁宗。有《四禮家儀》。
牟倫:四川省敘州人,明代官吏。永樂進(jìn)士。累官至監(jiān)察御史,因直諫犯上,被謫戍甘肅。工詩、能文。
牟俸:四川巴縣人,明代官吏。景泰進(jìn)士,累右副都御史。在山東救災(zāi)時,盡心竭力,活饑民無數(shù)。后在蘇州打擊土豪劣紳的掠奪,得罪權(quán)貴,被謫戍。
牟斌:明代官吏。由錦衣衛(wèi)千戶,擢指揮僉事。因為人正直,不同流合污,兩次被罷官。
牟庭:山東棲霞人,清代考據(jù)家、數(shù)學(xué)家。貢生出身,考據(jù)精深。有《詩切》、《投壺算草》、《帶縱和數(shù)立方算草》。
牟姓人口有多少?
目前牟姓人口列全國第149位。
牟姓男孩起名
牟鳴淇、牟天寶、牟文生、牟季同、牟涵桓、牟俊藝、牟威航、牟斯然、牟昊希、牟垚圭、牟靖轅、牟知皓、牟海豪、牟建乙、牟彥維、牟泊岑、牟杰勝、牟浩智、牟熙淼、牟垚晨、牟梓躍、牟傳鵬、牟友澤、牟抒懿
牟姓女孩起名
牟碧芯、牟蓓儷、牟翎馨、牟淑苒、牟芋蕊、牟莉榮、牟風(fēng)琴、牟鳳瀅、牟亭云、牟佳蓮、牟倩殷、牟潔奕、牟影蕾、牟旎瑩、牟惠滟、牟芝珠、牟瑾妍、牟鄺娟、牟婭殊、牟萱琪、牟賀婷、牟浠淼、牟芳歆、牟家鳳
推薦閱讀:
百家姓始寫于什么時候?
佛家弟子為什么都姓釋?
回復(fù)姓氏為什么要說免貴?
百家姓一共有多少個姓?
為什么百家姓趙排第一?
百家姓越靠前人越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