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臘八節(jié)的來歷及養(yǎng)生原則 節(jié)日起源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臘八節(jié),俗稱“臘八” ,即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tǒng),一些地區(qū)有喝臘八粥的習俗。下面是9252兒童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臘八節(jié)的來歷及養(yǎng)生原則,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臘八節(jié)的由來
原來,據(jù)我國古書記載,“臘”本是一種祭禮,在商代,每年人們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其中尤以冬祀的規(guī)模最大也最隆重,后來稱之為“臘祭”,因此,人們也就將農(nóng)歷十二月稱之為“臘月”,將舉行冬祭的這一天稱為“臘日”。
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jié)”,人們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并祈求豐收和吉祥,但并不喝臘八粥,至于在這一天喝臘八粥的習俗,還和佛教有關呢!
據(jù)傳,“臘八”這一天,是佛祖“成道日”,佛祖釋迦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遍游印度的名山大川,到處訪問賢明。
有一天他來到北印度的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邦的尼連河附近)時,由于又累又餓,終于昏倒在地。正好這時,一位牧女放牧來到這里,趕忙把自己身上帶的午餐拿出來,用火加熱后,一口一口地喂釋迦牟尼,牧女的午餐是用粟米熬成的粥,還有從山上采來的各種水果,這對于多日不見水米的釋迦牟尼來說,真是美味甘露。之后,他元氣恢復,精神振奮,在尼連河里洗了個澡,然后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從那以后,每當?shù)搅伺D月初七這一天,寺院的僧侶都取清新的谷果,洗凈器皿,終夜張羅,到天明時熬成熟粥用以供奉佛祖。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熬成粥來供佛。據(jù)宋代吳白牧撰寫的《夢梁錄》記載:“十二月初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到了臘八這一天,朝廷、官府、寺院要做大量的臘八粥。
后來廣大民間也爭相效仿煮臘八粥,全家聚食,并饋送親友。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習俗而流傳下來。
臘八節(jié)養(yǎng)生原則
穿衣戴帽原則
臘八左右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間段,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服裝,熱量就主要從頭、手等暴露部位散失。
冬季戴帽應特別注重帽子能護住耳朵,兒童外出更應注意隨時戴帽子。同時,臘八前后,大家出門可盡量穿高領衣服,戴上圍巾。晚上睡覺時,別把肩膀露在外面;腰或膝關節(jié)不好的人,可以戴上一個護腰或護膝;睡覺前還可用熱水先泡泡腳。
早臥晚起原則
冬天是“藏養(yǎng)”的季節(jié),在冬天應“早臥晚起、以待日光”,冬天起床最好在太陽出來以后,更應早睡,有利于防病。
另外,注意不要蒙頭睡覺。因為被窩內(nèi)空氣不流暢,再加上人體散發(fā)出來的體臭汗臭味、呼出氣中的二氧化碳、腸道排出的有害氣體,致使被窩內(nèi)空氣混濁。如果蒙頭睡覺,會使體內(nèi)氧飽和度下降,嚴重則會影響大腸生理功能,于次晨起床時會出現(xiàn)頭昏腦脹、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記憶衰退等癥狀。
適當運動原則
人在寒冷天里陽氣虛弱,心肺負擔不小,因此中老年人在最冷的時候不要外出,在家里做一些簡單運動就可以,如在室內(nèi)慢跑、做體操等。
如果氣溫有所回升,可以根據(jù)個人情況選擇室外鍛煉,時間最好是下午三點到四點,但陰天、雪天、大風天不要外出。
增加飲茶原則
寒冬降臨,氣溫低下,日短夜長,人體活動相對減少,食欲增加。在我們用飲食增加熱量抵御寒冷之余,茶成為人們的上選。
適合的茶飲最好選擇溫性的,比如紅茶,或者茶飲里加一些大棗,枸杞等溫性食品。
臘八節(jié)的美食
1、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黟縣民間風味特產(chǎn)。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
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黟縣民間有“當你把臘八豆腐放在嘴里吃時,巴掌打到嘴上都舍不得放”,可見這臘八豆腐的美味。
2、翡翠碧玉臘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
臘八蒜地區(qū)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據(jù)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么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后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回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
3、臘八豆
臘八豆是我國湖南省傳統(tǒng)食品之一,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民間多在每年立冬后開始腌制,至臘月八日后食用,故稱之為“臘八豆”。
4、臘八面
陜西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qū),臘八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nóng)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所謂臘八面,就是用八種菜和肉類做成躁子,澆在面條上吃,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yǎng)豐富。潼關一帶人吃臘八面,講究放辣椒油,取“辣”字和“臘”字的諧音,突出臘八面的含義,也突出了當?shù)氐娘嬍筹L味,他們稱為“臘八湯面”。西北不少地方的人民在吃臘八面時,還有放羊肉的習慣,這更是美中加鮮,營養(yǎng)更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