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重陽節(jié)有哪些民俗活動? 節(jié)日活動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重陽節(jié),又稱重九節(jié)、曬秋節(jié)、“踏秋”,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慶祝重陽節(jié)一般會包括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下面是9252兒童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jié)有哪些民俗活動,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重陽節(jié)都有哪些民俗活動
賞秋
重陽節(jié)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qū)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xiāng)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xiāng)村旅游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xiàn)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qū)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tǒng)農俗現(xiàn)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chuàng)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重陽節(jié)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慶祝重陽節(jié)一般會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登高
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其由來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東漢時河南有個方士叫桓景于該日登山避災,其三是源于登高“辭青”。
登高其實是源于遠古時古人對山岳的崇拜?!抖Y記·祭法》記載:“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流行開來。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jié)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游玩觀景之記載。
登高避災之說法始于東漢,當時河南有個叫桓景的術士認為這一天里會有瘟氣降臨,人們要離開自己的家,盡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平安 。南朝梁吳均《續(xù)齊諧記》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然而,《續(xù)齊諧記》不過是一部志怪書,連作者自己也沒有把它視作史實 ?;妇氨転牡膫髌?a href=http://inspiredelm.com/gush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故事,在社會上造成了影響,東漢后,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于大自然中的節(jié)氣。重陽為秋節(jié),節(jié)后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jié)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對應 。
吃重陽糕
據(jù)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jié)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放紙鷂
放紙鷂是南方過重陽節(jié)的主要習俗?;葜菝耖g過重陽節(jié)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征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鷂亦現(xiàn)在的風箏。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jié)。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jié)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
求壽
重陽節(jié)的求壽之俗,有現(xiàn)存文獻記載的最早見于漢代。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 。
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yǎng)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樸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jié)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ň频牧曀灼鹪从跁x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作詩、飲酒、愛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陽賞菊的風俗 [1] 。
重陽賞菊、飲酒、對弈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后仍有贈菊祝壽和采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采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享宴高會
《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在祭天祭祖的基礎上加入了求長壽及飲宴等習俗,構成了重陽節(jié)的基礎。 [13]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jié)。古人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于是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茱萸入藥,可制酒養(yǎng)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 重陽節(jié)的禁忌,也形成了不少以辟邪避禍為宗旨的風俗,包括登高望遠、插茱萸、飲菊花酒等。
重陽節(jié)喝菊花酒的典故
1、《西京雜記》記載稱“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2、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時,宮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后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
3、南朝梁關均撰《續(xù)齊諧記》記載,“九月九日……,飲菊酒,禍可消”。這是舊俗重九為重陽節(jié),需飲菊花酒的開始。
4、《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5、到了明清時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藥,其效更佳。
重陽節(jié)有什么講究和禁忌
1、不能說節(jié)日快樂
九九重陽,九被認為是陽數(shù),二陽相逢叫重陽。九又是數(shù)字之中最大的數(shù)字,所以這一天也是大兇日。按照中國傳統(tǒng)之中逢兇化吉的思維轉換模式,一系列節(jié)日活動是為了鎮(zhèn)壓住兇氣而設立。所以在這個原本是辟邪的日子里,說節(jié)日快樂似乎有些不妥,不如說身體健康或者全家平安更為恰當。
2、忌送菊花
雖然重陽節(jié)賞菊,飲菊花酒,可別以為重陽節(jié)就應該送菊花。菊花在老一輩心中是祭花,是贈給死者表達哀悼的鮮花。若送一束菊花給老人,很可能讓老人家很生氣,誤解你送花的意思。重陽節(jié)送花,可以送一些寓意吉祥的鮮花,比如劍蘭,有長壽、康寧、福祿之意,送老人再適合不過。還可以送表示感恩的鮮花,比如康乃馨,表達感恩愛戴之情。
3、忌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回娘家
民間俗話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比如魯西南地區(qū)的滕縣一帶,嫁出去三年之內的閨女這天不能回娘家,三年以后就可以回。當然這只是當?shù)氐娘L俗習慣,全國其他地區(qū)一般是沒有禁忌,可以回娘家的。
4、忌行房事
男女交合必以時,才能達到陰陽調和,否則陰陽不調,不利于后代的繁衍,還會生出許多禍患。“重九"是陽數(shù)之巔峰,過后則轉為陰數(shù),所以禁忌一切冒失的行為,小心慎行,房事也在禁忌之列。
5、忌煮飯
過去傳說“重陽不蒸粑,老虎要咬媽”。重陽節(jié)是老人節(jié),過節(jié)這天要讓老母休息,不能因做飯而勞累。當時沒能把這個道理講清楚,就拿這個俗語來嚇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