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立春節(jié)氣是幾點幾分幾秒 文化常識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2023年立春是幾點幾分幾秒你知道嗎?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shù)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一起來看看2023年立春是幾點幾分幾秒,歡迎查閱!
2023年立春是幾點幾分幾秒
2023年立春是2月4日10點33分21秒,節(jié)氣是依據(jù)太陽黃經(jīng)度數(shù)來確定,因此當(dāng)太陽到達(dá)黃經(jīng)315°時為立春,這也解釋了立春節(jié)氣為何總是出現(xiàn)在公歷每年的2月3日、4日或5日。
立春民間活動
一游春(探春、游行):縣里活動之后,民間也不甘示弱,他們紛紛裝扮起來,開始游行。隊伍先是報春人打扮成公雞的樣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著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牽牛的、打扮成大頭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應(yīng)有盡有。另外還有的意義就是:這次游春之后就是可以開始踏青的信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游春的好時候(立春那日游春叫探春)。
二民間互相饋送:
1春牛:民間藝人制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
2春牛圖:也有的地方是在墻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nóng)事,俗稱“春牛圖”。
3春娃:鄉(xiāng)寧等地習(xí)慣用絹制作小娃娃,名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
互相贈賀禮拜賀,稱為拜春
三糊春牛:在家里用米或紙糊成春牛,擺放在家中
四貼春字畫:家家在門上張貼迎春的字畫字和春字有關(guān)畫有臘梅迎春之類
五搭燕子窩:給花樹戴燕子勝帛條
六種迎春花:
七春勝貼門窗:婦女剪春燕花鳥簪(或有專門買的春燕簪花鳥簪)用紅紙剪雞貼屋門
婦女剪出各種春天動物的勝裝飾在家里,或貼在門窗屏風(fēng),或戴頭上。
一春幡:春幡種類:燕子、柳、花、鳥、蝴蝶、鳳凰、飛蛾、螞蚱、雞。
1立春幡:窄長旗垂直掛在戶外;也可戴婦女頭上。南朝·陳·徐陵《雜曲》:“立春歷日自當(dāng)新,正月春幡底須故。”前蜀·牛嶠《菩薩蠻》詞之三:“玉釵風(fēng)動春幡急,交枝紅杏籠煙泣。”宋·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日》詞:“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
2戴春勝剪春勝:剪彩為春勝插頭上或掛樹上。春幡由來也稱“春幡勝”、“幡勝”。古代立春之日,剪有色羅、絹或紙為長條狀小幡,戴在頭上,以示迎春。此俗起于漢,至唐、宋時,春幡之制作更為精巧?!逗鬂h書·禮儀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亦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前蜀牛嶠《菩薩蠻》詞:“玉釵風(fēng)動春幡急,交枝紅杏籠煙泣。”宋代民間男女均有戴春幡的濃郁習(xí)俗。宋高承《事物紀(jì)原.歲時風(fēng)俗.春幡》:“《后漢書》曰立春皆青幡幘,今世或剪彩錯緝?yōu)獒?,雖朝廷之制,亦鏤金銀或繒絹為之,戴于首。”宋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日》詞:“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宋周密《干淳歲時記》:“是日賜百官春幡勝,宰執(zhí)親王以金,余以金裹銀及羅帛為之,系文思院造進,各垂于幞頭之左入謝。后苑辦造春盤供進,及分賜貴邸、宰臣,巨珰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宋元時期又稱幡勝為“鬧娥兒(春蛾)”、“斗蝶”、“鬧嚷嚷”、“長春花”、“象生花”等。宋代王公大臣的春幡用金銀由“文思院”制造,至于一般的士大夫、平民百姓則剪紙為春幡?!稓q時風(fēng)土記》:“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為小幡,謂之春幡?;驊矣诩胰酥^,或綴于花枝之下。”明《酌中志》:“立春之時,……自歲顏色裝就者,亦有用草蟲蝴蝶者,或簪于首,以應(yīng)節(jié)景。”明沈榜《宛署雜記》:“戴‘鬧嚷嚷’,以烏金紙為飛娥、蝴蝶、螞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錢,呼曰:‘鬧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貴人有戴滿頭者。”最早春幡形態(tài),應(yīng)該是自然生長的花朵,后來人口繁密、都市社會形成才以布帛為之,甚至以彩紙充任,但它決不是一般性的人體裝飾物。立春節(jié)時女性們佩戴春幡首先是作為避邪之物,具有禳兇邪、求吉利的寓意。勝”自古以來作為人們一種頭部飾物,分為人勝、華勝、幡勝等多種類型,可以用很多種材料做成,其中紙制較為方便。立春時節(jié),中國女子有配戴各種漂亮的“彩勝”做裝飾的習(xí)俗,而“幡勝”是長條形的,是上古傳說中的鳳凰羽翅的象征物。客家妹的春幡基本上都是自己用彩色綢布剪制的,春幡形象則有春花、春燕、春柳、春鳳等等。在客家地區(qū),傳統(tǒng)的立春時節(jié)除了女性戴春幡,小兒也戴春幡于手臂,男左女右,作為立春的標(biāo)志。
二佩燕子:婦女剪彩為燕戴頭上,用彩色綾羅,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鳥等簪在發(fā)髻上,名“春燕”。春燕又名幡勝、彩勝、春書。南北朝梁代宗懔著述的《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彩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北朝婦人,……立春進書,以青繒為幟,刻龍象御之,或為哈蟆。”婦女用彩色綢布剪制‘春雞”、“春燕”、“春花”、“春柳’等,綴于小兒臂上,男左女右,以為立春之標(biāo)志。
三戴春雞:母親做公雞縫在小孩子帽子上婦女穿豆掛牛角撒豆在牛身驅(qū)鬼辟邪之用。
四穿新衣:男女老少都換新衣。
女人立春要養(yǎng)生
氣候特點:二月是春天的開始,包含“立春”和“雨水”兩個節(jié)氣。
“雨水”節(jié)氣的特點是冬去春來,濕度逐漸升高,加上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所以早晚仍然較冷。“雨水”節(jié)氣因為雨水增多,空氣濕潤,天氣暖和但又不燥熱,更加適合萬物的生長。
專家認(rèn)為,春屬木,與肝相應(yīng)。所以,春季養(yǎng)生主要是護肝,而護肝要從心情著手,使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
養(yǎng)生原則:從“秋冬養(yǎng)陰”過渡到“春夏養(yǎng)陽”。
養(yǎng)生關(guān)鍵:春季是冷空氣活動頻繁之季,所以要適當(dāng)“春捂”。
二月白天漸長,陽光暖和,氣溫趨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漸增多。民俗諺語中有句話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說明人們經(jīng)過秋冬養(yǎng)生,到了春天開始勞做了。
春季養(yǎng)生也要順應(yīng)春天陽氣生發(fā)、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yǎng)陰”過渡到“春夏養(yǎng)陽”,注意保護陽氣。
立春以后,氣候仍然干燥,補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