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钡囊馑际鞘裁矗?含義解釋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的意思是什么?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的詳細解釋及出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的出處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烦鲎裕?strong>宋·蘇軾《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命不允詔》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是什么意思?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享用天下之利益的人,是要承擔天下憂患的
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擁有天下樂趣的人,是應分擔天下人憂慮的。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命不允詔》是什么?
《蘇軾集》
敕王存。朕歷選百辟,試之以事,惇厚而文,剛毅而和,更涉變故,守德不移,無逾卿者。夫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朕非以是富貴卿也,其何以辭。
注:這是一篇古代帝王給臣子下的詔書。是宋哲宗給尚書右丞 王存 的不允許其辭官的詔書。其中說到,享用天下之利益的人是要承擔天下憂患的,而擁有天下樂趣的人是應分擔天下人憂慮的。
蘇軾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1-3] 、坡仙 [91] ,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蘇軾十句治國名言
1、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
出自宋·蘇軾《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命不允詔》。任,擔負、承擔。居,享受。這句話享受天下的利益安樂,就應該對天下人負起責任,除天下人之患,解天下人之憂。用古話說,叫做“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受納稅人供養(yǎng),就應該為納稅人服務”。
2、視天下如一家。
出自宋·蘇軾《杭州謝上表二首》之二。視,看待。天下,指天下人。把天下人視為一家人。這句話強調(diào)天子要有天下一家、視天下臣民如家人的胸襟,也就是要愛護人民。
3、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
出自宋·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敕,皇帝的詔書或命令。峻刑,嚴厲的刑法。誅,懲治、殺。警,警醒。皇帝詔告法律要用重刑,是要殺一以警醒更多違法亂紀之人。這句話刑罰的意義在于懲治少數(shù)、警誡多數(shù),以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4、君子為國,正其綱紀,治其法度。
出自宋·蘇軾《新論下》。為國,治國。正,端正,整頓。綱紀,綱常、紀律。法度,法律制度。國家之有綱紀、法度,是維護其統(tǒng)治秩序,讓君臣萬民都有一套可以遵之守之的行為規(guī)范。大家都在綱紀、法度之內(nèi)活動,自然社會穩(wěn)定,天下太平。
5、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
出自宋·蘇軾《刑賞忠厚之至論》。貴,貴于。責,責備、處理。立法以從嚴為好,而依法處理犯法之人則不妨從寬。這句話強調(diào)以嚴法威懾人,以寬恕籠絡人的統(tǒng)治策略。
6、厲法禁,自大臣始,則小臣不犯矣。
出自宋·蘇軾《策別第六》。厲,使嚴厲。法禁,法律禁令。大臣,指高級官員。則,那么。小臣,下層官員。如果從朝廷大臣開始,使法令得到嚴格的執(zhí)行,那么下層官員就不敢有所觸犯了。這句話執(zhí)法要從源頭開始,居上位者要作出榜樣,否則必然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7、誅一鄉(xiāng)之奸,則一鄉(xiāng)之人悅;誅一國之奸,則一國之人悅。要以誅寡而悅眾。
出自宋·蘇軾《策別十七》。之,的。則,那么。悅,高興。要,關(guān)鍵。寡,少。誅殺在一鄉(xiāng)為非作歹的奸人,那么一鄉(xiāng)的老百姓都高興;剪除為害全國的奸人,那么全國人民都高興。執(zhí)法的關(guān)鍵在于以懲罰少數(shù)人而使大多數(shù)人高興。這句話為人民除害,讓老百姓生活安心,才能贏得民心。
8、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舉天下惟法之知。
出自宋·蘇軾《策別第八》。法令,法律條文。明具,明確具體。至密,最精密。舉天下,全國。惟法之知,只知道法。法律條文明確而具體,而又最為嚴密地執(zhí)行,那么天下人就會只知有法,而不知有執(zhí)法之人了。這句話法律條文明確具體的好處在于讓天下只知有法,而不知有人。也就是說國家是法治,而不是人治。
9、貴而犯法,義不得宥;過而知改,恩不廢敘。
出自宋·蘇軾《叔諄》。貴,指地位高、有權(quán)勢的人。義,道義。不得,不能。宥,寬容、饒恕、原諒。過,過錯。恩,恩義。敘,敘用、委用。有權(quán)有勢的人犯法,從道義上說是不能寬恕的;但是能夠知錯而改,從恩義上講也不能完全棄而不用。這句話執(zhí)法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對所有犯法之人都一視同仁,予以處罰;但對于知錯能改者,則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給他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從而達到立法執(zhí)法所應該達到的預期目標。
10、天下者,非君有也。天下使君主之耳。
出自宋·蘇軾《御試制科策》。天下并不是君主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委任君主主管而已。這話透露了鮮明的“民權(quán)”思想,否定了封建時代“君權(quán)神授”的傳統(tǒng)觀點。其意是在強調(diào)統(tǒng)治者必須要有“民本”思想,不可有“君臨天下”的優(yōu)越感。
推薦閱讀: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是什么意思?
共克時艱是什么意思?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是什么意思?
勿謂言之不預也是什么意思?
“不惰者,眾善之師也”是什么意思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烦鲎裕?strong>宋·蘇軾《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命不允詔》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是什么意思?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享用天下之利益的人,是要承擔天下憂患的
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擁有天下樂趣的人,是應分擔天下人憂慮的。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命不允詔》是什么?
《蘇軾集》
敕王存。朕歷選百辟,試之以事,惇厚而文,剛毅而和,更涉變故,守德不移,無逾卿者。夫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朕非以是富貴卿也,其何以辭。
注:這是一篇古代帝王給臣子下的詔書。是宋哲宗給尚書右丞 王存 的不允許其辭官的詔書。其中說到,享用天下之利益的人是要承擔天下憂患的,而擁有天下樂趣的人是應分擔天下人憂慮的。
蘇軾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1-3] 、坡仙 [91] ,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蘇軾十句治國名言
1、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
出自宋·蘇軾《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命不允詔》。任,擔負、承擔。居,享受。這句話享受天下的利益安樂,就應該對天下人負起責任,除天下人之患,解天下人之憂。用古話說,叫做“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受納稅人供養(yǎng),就應該為納稅人服務”。
2、視天下如一家。
出自宋·蘇軾《杭州謝上表二首》之二。視,看待。天下,指天下人。把天下人視為一家人。這句話強調(diào)天子要有天下一家、視天下臣民如家人的胸襟,也就是要愛護人民。
3、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
出自宋·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敕,皇帝的詔書或命令。峻刑,嚴厲的刑法。誅,懲治、殺。警,警醒。皇帝詔告法律要用重刑,是要殺一以警醒更多違法亂紀之人。這句話刑罰的意義在于懲治少數(shù)、警誡多數(shù),以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4、君子為國,正其綱紀,治其法度。
出自宋·蘇軾《新論下》。為國,治國。正,端正,整頓。綱紀,綱常、紀律。法度,法律制度。國家之有綱紀、法度,是維護其統(tǒng)治秩序,讓君臣萬民都有一套可以遵之守之的行為規(guī)范。大家都在綱紀、法度之內(nèi)活動,自然社會穩(wěn)定,天下太平。
5、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
出自宋·蘇軾《刑賞忠厚之至論》。貴,貴于。責,責備、處理。立法以從嚴為好,而依法處理犯法之人則不妨從寬。這句話強調(diào)以嚴法威懾人,以寬恕籠絡人的統(tǒng)治策略。
6、厲法禁,自大臣始,則小臣不犯矣。
出自宋·蘇軾《策別第六》。厲,使嚴厲。法禁,法律禁令。大臣,指高級官員。則,那么。小臣,下層官員。如果從朝廷大臣開始,使法令得到嚴格的執(zhí)行,那么下層官員就不敢有所觸犯了。這句話執(zhí)法要從源頭開始,居上位者要作出榜樣,否則必然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7、誅一鄉(xiāng)之奸,則一鄉(xiāng)之人悅;誅一國之奸,則一國之人悅。要以誅寡而悅眾。
出自宋·蘇軾《策別十七》。之,的。則,那么。悅,高興。要,關(guān)鍵。寡,少。誅殺在一鄉(xiāng)為非作歹的奸人,那么一鄉(xiāng)的老百姓都高興;剪除為害全國的奸人,那么全國人民都高興。執(zhí)法的關(guān)鍵在于以懲罰少數(shù)人而使大多數(shù)人高興。這句話為人民除害,讓老百姓生活安心,才能贏得民心。
8、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舉天下惟法之知。
出自宋·蘇軾《策別第八》。法令,法律條文。明具,明確具體。至密,最精密。舉天下,全國。惟法之知,只知道法。法律條文明確而具體,而又最為嚴密地執(zhí)行,那么天下人就會只知有法,而不知有執(zhí)法之人了。這句話法律條文明確具體的好處在于讓天下只知有法,而不知有人。也就是說國家是法治,而不是人治。
9、貴而犯法,義不得宥;過而知改,恩不廢敘。
出自宋·蘇軾《叔諄》。貴,指地位高、有權(quán)勢的人。義,道義。不得,不能。宥,寬容、饒恕、原諒。過,過錯。恩,恩義。敘,敘用、委用。有權(quán)有勢的人犯法,從道義上說是不能寬恕的;但是能夠知錯而改,從恩義上講也不能完全棄而不用。這句話執(zhí)法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對所有犯法之人都一視同仁,予以處罰;但對于知錯能改者,則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給他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從而達到立法執(zhí)法所應該達到的預期目標。
10、天下者,非君有也。天下使君主之耳。
出自宋·蘇軾《御試制科策》。天下并不是君主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委任君主主管而已。這話透露了鮮明的“民權(quán)”思想,否定了封建時代“君權(quán)神授”的傳統(tǒng)觀點。其意是在強調(diào)統(tǒng)治者必須要有“民本”思想,不可有“君臨天下”的優(yōu)越感。
推薦閱讀: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是什么意思?
共克時艱是什么意思?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是什么意思?
勿謂言之不預也是什么意思?
“不惰者,眾善之師也”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愿將黃鶴翅,一借飛云空的意思是什么_出處、解釋_黃鶴是什么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