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示弱”,可以讓孩子一路成長更優(yōu)秀 父母課堂
父母課堂 由土鳳凰供稿前段時間徐錦江老師靠著在《一路成長》中的表現(xiàn)頻上熱搜,網(wǎng)友們戲稱這檔節(jié)目是成人版的《爸爸去哪兒》。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不僅徐錦江自身的性格讓人們覺得一反往常銀幕形象,他和兒子徐菲的相處方式也引起廣大網(wǎng)友的討論,不禁感嘆徐菲的性格太好了。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這一段“吃餅”,讓人完全覺得父子二人的身份對調(diào)了,作為父親的徐錦江很輕易地開口說出自己做不到,也欣然地接受了兒子的幫助。絲毫沒有展現(xiàn)出一個家長應(yīng)有的「威嚴(yán)」。
這種相處方式有別于我們一般的家長和孩子的模式,一般來說家長在孩子面前是要有絕對的權(quán)威,就算有時候犯錯了向孩子道歉也不是件簡單的事。
其實,父母示弱有利于孩子的人格發(fā)展和能力的培養(yǎng)。
適當(dāng)示弱 孩子會更獨立
舉個例子:
情景:在外面,一個孩子走累了撒嬌讓媽媽抱……
A:媽媽說“不行,你得自己走。”不出意外的話,孩子就會“哇”地一聲哭出來。
B:媽媽說:“寶貝,媽媽也想抱你。可是媽媽手上拎了東西,而且媽媽也走得很累了,你能自己走嗎?”這時孩子,不僅不要抱甚至?xí)椭命c東西。
同樣都是表達了讓孩子自己走的意思,孩子卻表現(xiàn)得截然不同。
A的方式讓孩子感覺到,媽媽是不喜歡才不抱的。B的方式,媽媽選擇示弱,孩子覺得媽媽需要自己的幫助,所以做出了更積極的應(yīng)對。
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做到,并且能夠幫助別人,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并且從中獲得幫助別人的快樂和成就感。
適當(dāng)示弱 孩子會更有主見
再舉個例子:
情景:搭積木,孩子把一個半圓形搭在了頂部,無法再放其他形狀的積木了
A:爸爸沒有和孩子溝通,直接將半圓形替換成了長方形,說了一句:“可以了,繼續(xù)吧。”
B:爸爸試著放了一個積木,問:“放不上去了,放上去也是搖搖晃晃的,我們該怎么辦呀?”
A爸爸直接解決了孩子的問題,孩子沒有思考的過程。B爸爸提出了問題,并引導(dǎo)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就會想到底是什么問題我才放不上去。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一些孩子遇到問題習(xí)慣性地向家長求助,開口就是“爸爸/媽媽,幫我……”,而家長也很順勢地就做了。因為他們覺得與其等待孩子最后搞不定,還不如一開始就幫他做好,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事實上,這樣的處理方法讓孩子失去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以后遇見類似的問題依舊不會解決,就無法取得進步。
針對一些問題,家長主動詢問孩子的意見,孩子會覺得我得有自己的主意,我要幫爸爸媽媽解決這個問題。孩子意識到自己是一個重要的個體,不僅會變得更有主見,也不會出現(xiàn)缺乏自信的情況。
愛是相互的,依賴也是相互的,讓孩子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的“不足”沒什么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