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風(fēng),浸潤人的一生 家風(fēng)文化
家風(fēng)家訓(xùn) 由土鳳凰供稿
要建立好的家風(fēng)必須要有三個很具體的環(huán)節(jié),而且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都要把它做好。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不但缺一不可,而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其實,這三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第一,修身;第二,齊家;第三,傳承。
修身家里面不論男女老少,不管先來后到,都必須要好好把自己修好,叫做修身。“修”字是修整的意思。我們身上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令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所以我們要把它修一修,使它更正、更好。
《大學(xué)》里講的這句話誰都會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從地位高的人,一直到平民百姓,沒有一個人例外,都必須要以修身做根本。這就告訴我們,齊家、治國、平天下,不是本,而是末。如果你連本都做不好,后面都是空談。修身修得好,齊家才有可能做得好,然后才有本事去治國,最后才能夠平天下。這就是《大學(xué)》里所說的:“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所以,修身是根本。
問題是怎么修身?《大學(xué)》里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八個字是專門講修身的??梢娦奚硎菑母裎镩_始。問題是格物怎么解釋呢?現(xiàn)代人很喜歡科學(xué),所以就會從科學(xué)的角度去解釋,說格物就是把每一樣?xùn)|西,都弄得清清楚楚。其實這個“格”是去掉的意思,“格物”即是把人對物的欲望去掉、減少。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欲望會越來越多,對外界的需求也好像是無止境的。這才是最大的麻煩,也是修身最大的障礙。所以,《大學(xué)》才會把格物排在最前面。
人生短暫,欲望無邊,而痛苦,往往源自欲望的不斷膨脹。欲望不加克制,不但有礙人的健康發(fā)展,甚至還可能使人走向犯罪的道路。因此,良好家風(fēng)的建立,首先就要讓孩子懂得克制欲望,幫助孩子去除壞習(xí)慣、壞毛病,真正做好修身的第一步。當(dāng)然,修身只有格物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還需致知、誠意和正心,那么這些又如何理解呢?
致知是什么?現(xiàn)在有人這樣解釋:把物一件一件地格,然后知識就越來越充實了。致知其實是在講《大學(xué)》里面“止于至善”的那個“止”,就是說我們把物欲盡量地減少,減少到最后,我們就知道止。“止”是停止的止,但在此處并不解釋為停止,而是適可而止。所謂“止于至善”,不是說做最好的,而是做更合理的。因此,格物、致知是指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欲望,但我們要把欲望控制在適可而止的范圍內(nèi),不要過分。致知就是說:我知道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可以講什么樣的話,我可以做什么樣的事情。然后才有辦法誠意。
止于至善,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層面,就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xiàn),是自我到無我境界的一種升華。
大學(xué)之道如果我們只會背,卻連這四個修身的基礎(chǔ)都無法很清楚地解釋出來,又如何能夠做到修身呢?所以,這就是為什么一些考試考高分的人,出來做人做事卻很差勁。這是我們應(yīng)該檢討的事情。
誠是對自己,不是對別人。所以,孔子把“誠”叫做“勿自欺”,不要欺騙自己。外國人一般只會告訴你不要欺騙別人,但很少告訴你不要騙自己。全世界只有我們中國人會告訴你不要欺騙自己。因為中國人最了解,你騙自己,才會騙別人;你不騙自己,就不會騙別人。做到前面三點,最后就能正心了。
比如近期的疫苗事件。明明知道是假的,或者根本沒有療效。但為得到各種利益,欺騙自己的良知將藥賣出去。自欺欺人。
《大學(xué)》中說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思是古代那些想要彰顯人類的德行和德政于天下的人士,通常會先從治理自己的國家著手;要治理好國家,必先使自己家族和睦相處,齊心協(xié)力;要把家族的親人整治好,必先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要修好自己的德行,必先端正自己的心思;要使自己心無雜念,必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求誠心誠意,必先使自己知識廣博明確;要獲得廣博明確的知識,在于認(rèn)真地窮究事物的道理。
一個人內(nèi)在的德智修養(yǎng),會直接影響其外在的各種行為,因此人要懂得修身,懂得追求合理,凡事適可而止、不去自欺欺人。
齊家每個家庭都不一樣:人口數(shù)量不一樣,居住環(huán)境不一樣,家庭背景不一樣,經(jīng)濟(jì)狀況不一樣……沒有一模一樣的。怎么齊?“齊”是這個家里的人,心要齊。一家人齊心協(xié)力,就叫齊家。而不是說把每個家庭都搞成一模一樣,那不可能,也沒必要。
齊心是很難的。齊心從誰開始?從夫妻開始?,F(xiàn)在的很多夫妻根本就不是一條心。齊,需要夫妻互動。我們同甘共苦,我們不羨慕別人,我們不跟別人比。別人怎么說我們是他們的事情,我們走自己的路就好。
在巴金和蕭珊身上,“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愛情誓言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巴金對愛情十分執(zhí)著,他曾說過:“我看不慣那種單憑個人興趣、愛好或者沖動,見一個愛一個,見一個換一個的做法……多多想到自己的責(zé)任,應(yīng)該知道怎樣控制感情。”
婚姻的幸福、家庭的和睦,都離不開夫妻二人的齊心協(xié)力,只有夫妻齊心,才有助于家業(yè)的興旺和子女的健康成長,這是建立良好家風(fēng)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傳承當(dāng)家風(fēng)建立后,就應(yīng)當(dāng)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世代傳承下去。中國人治家、齊家是非常嚴(yán)謹(jǐn)?shù)摹<叶贾尾缓?,怎么出來治國?很多人就開始質(zhì)疑了,你把家治好,就可以治國嗎?那當(dāng)然。中國人的家,是由小家庭慢慢變成大家族的,所以我們叫大家長。
修身家里面不論男女老少,不管先來后到,都必須要好好把自己修好,叫做修身。“修”字是修整的意思。我們身上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令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所以我們要把它修一修,使它更正、更好。
《大學(xué)》里講的這句話誰都會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從地位高的人,一直到平民百姓,沒有一個人例外,都必須要以修身做根本。這就告訴我們,齊家、治國、平天下,不是本,而是末。如果你連本都做不好,后面都是空談。修身修得好,齊家才有可能做得好,然后才有本事去治國,最后才能夠平天下。這就是《大學(xué)》里所說的:“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所以,修身是根本。
問題是怎么修身?《大學(xué)》里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八個字是專門講修身的??梢娦奚硎菑母裎镩_始。問題是格物怎么解釋呢?現(xiàn)代人很喜歡科學(xué),所以就會從科學(xué)的角度去解釋,說格物就是把每一樣?xùn)|西,都弄得清清楚楚。其實這個“格”是去掉的意思,“格物”即是把人對物的欲望去掉、減少。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欲望會越來越多,對外界的需求也好像是無止境的。這才是最大的麻煩,也是修身最大的障礙。所以,《大學(xué)》才會把格物排在最前面。
人生短暫,欲望無邊,而痛苦,往往源自欲望的不斷膨脹。欲望不加克制,不但有礙人的健康發(fā)展,甚至還可能使人走向犯罪的道路。因此,良好家風(fēng)的建立,首先就要讓孩子懂得克制欲望,幫助孩子去除壞習(xí)慣、壞毛病,真正做好修身的第一步。當(dāng)然,修身只有格物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還需致知、誠意和正心,那么這些又如何理解呢?
致知是什么?現(xiàn)在有人這樣解釋:把物一件一件地格,然后知識就越來越充實了。致知其實是在講《大學(xué)》里面“止于至善”的那個“止”,就是說我們把物欲盡量地減少,減少到最后,我們就知道止。“止”是停止的止,但在此處并不解釋為停止,而是適可而止。所謂“止于至善”,不是說做最好的,而是做更合理的。因此,格物、致知是指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欲望,但我們要把欲望控制在適可而止的范圍內(nèi),不要過分。致知就是說:我知道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可以講什么樣的話,我可以做什么樣的事情。然后才有辦法誠意。
止于至善,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層面,就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xiàn),是自我到無我境界的一種升華。
大學(xué)之道如果我們只會背,卻連這四個修身的基礎(chǔ)都無法很清楚地解釋出來,又如何能夠做到修身呢?所以,這就是為什么一些考試考高分的人,出來做人做事卻很差勁。這是我們應(yīng)該檢討的事情。
誠是對自己,不是對別人。所以,孔子把“誠”叫做“勿自欺”,不要欺騙自己。外國人一般只會告訴你不要欺騙別人,但很少告訴你不要騙自己。全世界只有我們中國人會告訴你不要欺騙自己。因為中國人最了解,你騙自己,才會騙別人;你不騙自己,就不會騙別人。做到前面三點,最后就能正心了。
比如近期的疫苗事件。明明知道是假的,或者根本沒有療效。但為得到各種利益,欺騙自己的良知將藥賣出去。自欺欺人。
《大學(xué)》中說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思是古代那些想要彰顯人類的德行和德政于天下的人士,通常會先從治理自己的國家著手;要治理好國家,必先使自己家族和睦相處,齊心協(xié)力;要把家族的親人整治好,必先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要修好自己的德行,必先端正自己的心思;要使自己心無雜念,必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求誠心誠意,必先使自己知識廣博明確;要獲得廣博明確的知識,在于認(rèn)真地窮究事物的道理。
一個人內(nèi)在的德智修養(yǎng),會直接影響其外在的各種行為,因此人要懂得修身,懂得追求合理,凡事適可而止、不去自欺欺人。
齊家每個家庭都不一樣:人口數(shù)量不一樣,居住環(huán)境不一樣,家庭背景不一樣,經(jīng)濟(jì)狀況不一樣……沒有一模一樣的。怎么齊?“齊”是這個家里的人,心要齊。一家人齊心協(xié)力,就叫齊家。而不是說把每個家庭都搞成一模一樣,那不可能,也沒必要。
齊心是很難的。齊心從誰開始?從夫妻開始?,F(xiàn)在的很多夫妻根本就不是一條心。齊,需要夫妻互動。我們同甘共苦,我們不羨慕別人,我們不跟別人比。別人怎么說我們是他們的事情,我們走自己的路就好。
在巴金和蕭珊身上,“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愛情誓言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巴金對愛情十分執(zhí)著,他曾說過:“我看不慣那種單憑個人興趣、愛好或者沖動,見一個愛一個,見一個換一個的做法……多多想到自己的責(zé)任,應(yīng)該知道怎樣控制感情。”
婚姻的幸福、家庭的和睦,都離不開夫妻二人的齊心協(xié)力,只有夫妻齊心,才有助于家業(yè)的興旺和子女的健康成長,這是建立良好家風(fēng)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傳承當(dāng)家風(fēng)建立后,就應(yīng)當(dāng)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世代傳承下去。中國人治家、齊家是非常嚴(yán)謹(jǐn)?shù)摹<叶贾尾缓?,怎么出來治國?很多人就開始質(zhì)疑了,你把家治好,就可以治國嗎?那當(dāng)然。中國人的家,是由小家庭慢慢變成大家族的,所以我們叫大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