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怎么選取好的材料?作文選材十大攻略 作文選材十大攻略
寫作指導 由土鳳凰供稿
1、學會用事實說話
讀同學們的習作,常有這種感覺:文章沒有說服力,中心思想不是通過細致的描述或刻畫表現出來的,而是靠“喊”出來的。一句話,文章空洞,缺少具體內容、具體事例。例如寫《我的老師》,全篇都只是泛泛地寫老師早起、晚睡,工作很辛苦;帶病上班、教課,一心撲在教育事業(yè)上;冒雨家訪、補課,非常關心學生的學習;帶學生去醫(yī)院、給學生端水送藥,時刻把學生的健康放在心上。這位老師的確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師。只是由于文章缺少具體詳實的事例,因此使人總感覺文章沒有說服力,人物形象蒼白,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寫《假如我是班長》,通篇反復重復“假如我是班長,我會 怎么怎么樣”,喊口號,空發(fā)議論。在什么情況下?在這種情況下“我” 到底會怎么樣?“我”為什么會這樣?文章沒有詳細記敘,少具體事例。 因此,讓人感覺他這名“班長”并不比現任班長高明多少。寫文章,用來直接揭示中心思想的“點睛之筆”不可少,但務必要杜絕那種全文空洞、泛泛陳述的做法,即要讓具體事實來說話。
2、學會選擇材料
前面講了,寫作文,要學會擺事實,用事實來說話、表現中心思想。那么,采用哪些事實呢?這就涉及到了選材的問題。什么是選材呢?選材就是選擇材料,就是打開手中或記憶中的“材料庫”,從幾個或若干個作文素材中,依據一定的選擇標準,經過一番思考、比較,最后確定出其中的某一個可以用來入文的材料。這個過程就叫做選材??傊?,選材必須要經歷一個從“多”中篩選的過程;如果想到或尋找到一個素材,也不管好與壞,切題與否,拿過來就用,這不叫選材,準確地說,應該叫做“尋找”、“找材”或“抓材”,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也就很難盡如人意了。
3、學會依據題目特點選材
知道怎樣審題,也懂得選擇材料要有一個“選”的過程,可是當作文題目擺在面前時,卻不知道從哪入手,從何處選擇。這種現象在同學們當中是比較普遍的。這就需要同學們還要掌握依據題目特點來選擇材料的本領。
(1)對限定了中心的題目,如《記一個不怕困難,努力進取的人》,首先要準確、深刻理解題目中揭示中心的關鍵詞語的含義,弄清什么叫“不怕困難,努力進取”;接著,按照題目中限定的中心考慮寫作對象(擺列 3~5 個),確定寫作對象;然后,廣泛搜集材料(擺列 3~5 個), 從中選取最能表現這個中心的、最佳的作文材料。
(2)對沒有直接限定中心,但是限定了中心范圍的題目,如《我的親人》:首先要弄清中心思想的范圍有多大,都有哪些人是自己的“親人”,還有哪些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些“親人”各有哪些品質、特點,確定出寫作對象及要表現的中心思想;接著,根據題目限定的范圍,廣泛地回憶一下自己有哪些材料可以表現這個范圍內的中心思想;最后,從想到的眾多材料中,挑選出最好、最有說服力的材料來寫。
(3)對于完全沒有涉及中心,而只限定了選材范圍的題目,如《記爸爸和媽媽之間的一件事》:首先,要廣泛地想一想,在題目限定的范圍內有哪些材料可寫,即爸爸和媽媽之間都發(fā)生過哪些事;接著進一步思考,每一個材料各有什么意義;最后,把沒有意義或自己還不能確定中心思想的材料舍去,從有意義、能確定中心的材料中,選出一個自己認識最明確、體會最深刻的材料來寫。
4、要選取真實的材料
寫作文時,為什么強調一定要選取真實的材料呢?
(1)選取真實的材料,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這是因為,小學生主要學寫的是記敘文,而記敘文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實”二字——真實的內容,真實的情感。當然,也只有寫真實的內容,才有真情實感可以表達,寫出的文章才有說服力,才能感染對方,打動、教育讀者。編造、套背的內容,既不符合記敘文的要求,也難以表達真實的感情。
(2)選取真實的材料,由于掌握了比較充分的第一手材料,所以最容易、最有把握把文章寫好。一位作家曾指出:“如果用兩個字概括作文的成敗,便是‘真’與‘假’二字。”“真實”的確是作文成功的第一要義。套背、尤其是編造的內容,如前面所舉的例段,無論你考慮得多么周全,寫出的文章也一定會捉襟見肘、漏洞百出,讓人覺得不可信,甚至鬧出笑話。(
3)選取真實的材料,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最有新意。因為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而從自己的生活中選取來的材料也往往是最新鮮的,是“頂花帶刺兒、掛著露水珠兒”的。有人說:“生活中真實的內容,也一定是具有某種新意的內容。”這話是很有道理的,相信大家也一定會有這樣的體會。
(4)選取真實的材料,有利于推動、促進自己養(yǎng)成深入觀察,勤于積累的習慣。因為真實的材料,一定是源于自己的生活,源于日常的勤奮觀察和積累;所以選取真實的材料,又一定會反作用于觀察、積累,促進人們更加熱情、如饑似渴地觀察和積累。
(5)選取真實的材料,有利于培養(yǎng)自己老老實實作文章的良好習慣,在作文中逐步學會誠實做人。要學作“真”文,先要學做“真”人,這是過來的人發(fā)自心底的呼喚。抄襲別人現成的作品(與摘抄好文佳段不同),套背、篡改他人的文章(把“趙大叔喂牲口”篡改成“姥姥喂雞”,把因為“小木船”造成友誼破裂篡改成因為“小飛機”造成感情失和等),胡亂編造故事(撿不完的錢包,領不完的路等),這些都是不良的行為,不但難以提高觀察、思維、認識、表達的能力,還會助長人們養(yǎng)成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的壞習慣。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多次強調:“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說假話就是言不由衷,說空話就是言之無物,犯了這兩點,不僅是文章的毛病,尤其嚴重的是思想品德的毛病。”希望同學們要牢記這些話語,一定要從自己的生活中選材,選真材,寫真材,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
5、要選取熟悉的材料
“真實”是文章的生命,作文時一定要選取真實的材料,這是第一前提。但是,真實的材料,我們不見得一定都熟悉。因此,在真實的材料中,還要注意篩選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也就是要選取真實的,熟悉的材料。為什么強調要在真實的材料中注意選取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呢?這是因為,選取自己最熟悉的內容,作文時才會感覺容易,才會有話可說, 才有可能(或有把握)把文章寫清楚,把細節(jié)寫準確,具體,文章才會令人信服。內容很真實,只是道聽途說,甚至是捕風捉影,自己根本不熟悉,不了解詳情,文章也照樣是寫不好的。比如,大家都聽說過恐龍,也聽說過阿波羅登月的事,但是為什么不愿意寫《我愛恐龍》,《漫游月球》這樣的題目呢?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從未親眼見過恐龍,沒有親自登上過月球,也就是我們對恐龍, 月球這些事物根本不熟悉,沒有真切的感受。
6、選取新穎的材料
選取材料,不但要真實,自己熟悉,而且還要追求新穎。也就是作文時,要在真實,自己熟悉的基礎上,注重選取新穎的材料。新穎,就是新而別致,就是新鮮,有新意,不落俗套,與眾不同。怎樣的材料才算是新穎的呢?自己最熟悉,了解詳情而恰好又是別人忽視,不太注意的材料算“新”;對人們熟知的,自己卻有了新認識或新體驗的材料算“新”;別人沒有寫過或很少寫過的材料算“新”;最近發(fā)現的,有時代感(反映新思想,新風尚,新特點),有意義(表現傳統(tǒng)美德),有意思(體現童心童趣)的材料算“新”。有一點要說清楚,脫離“真實”二字, 編造,獵奇的內容,不在“新穎”之列。為什么要大家重視選取新穎的材料呢?文章貴在有新意。內容有新意,不落俗套,寫出來的文章才能吸引人,才會令人耳目一新。內容很真實,寫得也非常清楚,具體,只是材料俗而又俗,別人已經寫過多次了,這也會嚴重影響作文的質量。因為這樣的文章總會給人一種“似曾相識”之感,讓人一見便生厭煩之心。另外,重視選取新穎的作文材料, 這一定又會轉化成為一種動力,促進人們俯下身軀,不間斷地觀察生活, 積累生活體驗。
7、選取自己獨有的材料
每個人的特點是各異的;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是各不相同的;每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每天遇到的人和事等,也是千差萬別的。這就為我們作文的選材提供了一種可能,那就是選取真實的,自己獨有的材料。都哪些方面的內容算是自己獨有的材料呢具體包括:自己的愛好,性格,追求等;自己的親身經歷,如:趣事,教訓,“愉快的一天”,“上學的路上”,“我學會了×××”等;自己與他人的交往,接觸, 如與鄰居的交往,與親朋好友的交往,與路人的交往,接觸等。為什么鼓勵同學們注意選取自己獨有的材料呢?獨有的材料一定是個性化的,新穎的材料,一定是"水份充足,永不會枯萎"的新鮮材料,這些材料決不可能和別人的材料雷同;獨有的材料,就一定會有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寫出來的文章也就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撥動讀者的心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獨有的生活經歷,由于自己占有著豐富的材料,熟悉詳情,因此也最容易把文章寫好,寫具體。難怪世界著名作家高爾基說:“誰想當作家,誰就應當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
8、要選取自己最動情,感受最深的材料
真實,獨有的材料,不一定都是自己最動情,感受最深的材料。因此,選取材料時,在"真實","獨有"的前提下,還要注意優(yōu)選那些自己感受最深,令自己最動情的材料。所謂自己最動情,感受最深的材料,指的就是最能觸動自己心弦,激起自己感情波瀾的材料,就是使自己的心靈受到劇烈震顫的材料,就是感受,體驗的程度超出了一般的材料,就是那些最讓自己激動、自豪、難忘、羞愧、氣惱、不平的材料。為什么要提醒同學們注意選取自己最動情,感受最深的材料呢?這是因為:
(1)文章是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如果沒有什么思想感情可以表達的話,那么這樣的文章寫出來的必要性就不大,就可以不寫。
(2)文章講究以情動人。那些深深印在我們腦海中的文章,無不具有著深沉或熱烈的感情。當然,作者也只有選取的是自己最動情,感受最深的材料,情感才會自然流向筆端,寫出的文章才會是流暢的,滾燙的,飽含激情,充滿真情實感的。(3)作者自己情真意切,才能感動對方。自己都不動情的材料,寫出的文章又怎能感染,教育他人呢?因此,只有選取深深打動了自己,激起自己強烈思想感情的材料,寫出的文章才會真實自然,生動引人, 才會撥動讀者的心弦,喚起讀者的感情共鳴,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9、選取藏匿在心底的材料
以自己為對象,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或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是學習作文,盡快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個最為重要的途徑。
為什么鼓勵同學們要勇于選取,寫出那些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情 呢?
第一、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最具有真實性,寫出來一定會令人信服。
第二、第二、寫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自己占有著極為詳盡的材料,因此 作文時,事情的始末原由,最容易寫清楚,具體。
第三、第三、真實的內容總是具有新鮮的特點,而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就更是具有這個特點。因 此寫出的文章,一定會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第四、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一定是讓自己最動情或使心靈受是劇烈震顫的事。
因此,寫這樣的事,不但有利于反省,教育自己,而且有利于感染,打動讀者,教育他人。
10、學會依據中心裁剪材料
“裁剪”是做衣服時的一道必有的工序。做一件衣服,總不能將選好的布料披在身上完事;縫制衣服之前,總要把布料按照一定的尺寸裁開,留下有用的,剪掉多余、無用的。寫作文,也是這樣:選取了可用的材料之后,總要按照“一定的尺寸”對寫作材料進行恰當的裁剪,留下有用的,剪掉多余、無用的。寫作文與做衣服,裁剪的不同之處只在于“尺寸”的標準上。做衣服,裁剪布料的尺寸標準是人的身材——高矮胖瘦;量體裁衣,做出的衣服才合身、好看。寫作文,裁剪寫作材料的“尺寸標準”是事先確定好了的中心思想;緊緊依據中心思想的需要,對材料進行裁剪、決定取舍,寫出的文章才會中心明確、突出。
讀同學們的習作,常有這種感覺:文章沒有說服力,中心思想不是通過細致的描述或刻畫表現出來的,而是靠“喊”出來的。一句話,文章空洞,缺少具體內容、具體事例。例如寫《我的老師》,全篇都只是泛泛地寫老師早起、晚睡,工作很辛苦;帶病上班、教課,一心撲在教育事業(yè)上;冒雨家訪、補課,非常關心學生的學習;帶學生去醫(yī)院、給學生端水送藥,時刻把學生的健康放在心上。這位老師的確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師。只是由于文章缺少具體詳實的事例,因此使人總感覺文章沒有說服力,人物形象蒼白,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寫《假如我是班長》,通篇反復重復“假如我是班長,我會 怎么怎么樣”,喊口號,空發(fā)議論。在什么情況下?在這種情況下“我” 到底會怎么樣?“我”為什么會這樣?文章沒有詳細記敘,少具體事例。 因此,讓人感覺他這名“班長”并不比現任班長高明多少。寫文章,用來直接揭示中心思想的“點睛之筆”不可少,但務必要杜絕那種全文空洞、泛泛陳述的做法,即要讓具體事實來說話。
2、學會選擇材料
前面講了,寫作文,要學會擺事實,用事實來說話、表現中心思想。那么,采用哪些事實呢?這就涉及到了選材的問題。什么是選材呢?選材就是選擇材料,就是打開手中或記憶中的“材料庫”,從幾個或若干個作文素材中,依據一定的選擇標準,經過一番思考、比較,最后確定出其中的某一個可以用來入文的材料。這個過程就叫做選材??傊?,選材必須要經歷一個從“多”中篩選的過程;如果想到或尋找到一個素材,也不管好與壞,切題與否,拿過來就用,這不叫選材,準確地說,應該叫做“尋找”、“找材”或“抓材”,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也就很難盡如人意了。
3、學會依據題目特點選材
知道怎樣審題,也懂得選擇材料要有一個“選”的過程,可是當作文題目擺在面前時,卻不知道從哪入手,從何處選擇。這種現象在同學們當中是比較普遍的。這就需要同學們還要掌握依據題目特點來選擇材料的本領。
(1)對限定了中心的題目,如《記一個不怕困難,努力進取的人》,首先要準確、深刻理解題目中揭示中心的關鍵詞語的含義,弄清什么叫“不怕困難,努力進取”;接著,按照題目中限定的中心考慮寫作對象(擺列 3~5 個),確定寫作對象;然后,廣泛搜集材料(擺列 3~5 個), 從中選取最能表現這個中心的、最佳的作文材料。
(2)對沒有直接限定中心,但是限定了中心范圍的題目,如《我的親人》:首先要弄清中心思想的范圍有多大,都有哪些人是自己的“親人”,還有哪些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些“親人”各有哪些品質、特點,確定出寫作對象及要表現的中心思想;接著,根據題目限定的范圍,廣泛地回憶一下自己有哪些材料可以表現這個范圍內的中心思想;最后,從想到的眾多材料中,挑選出最好、最有說服力的材料來寫。
(3)對于完全沒有涉及中心,而只限定了選材范圍的題目,如《記爸爸和媽媽之間的一件事》:首先,要廣泛地想一想,在題目限定的范圍內有哪些材料可寫,即爸爸和媽媽之間都發(fā)生過哪些事;接著進一步思考,每一個材料各有什么意義;最后,把沒有意義或自己還不能確定中心思想的材料舍去,從有意義、能確定中心的材料中,選出一個自己認識最明確、體會最深刻的材料來寫。
4、要選取真實的材料
寫作文時,為什么強調一定要選取真實的材料呢?
(1)選取真實的材料,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這是因為,小學生主要學寫的是記敘文,而記敘文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實”二字——真實的內容,真實的情感。當然,也只有寫真實的內容,才有真情實感可以表達,寫出的文章才有說服力,才能感染對方,打動、教育讀者。編造、套背的內容,既不符合記敘文的要求,也難以表達真實的感情。
(2)選取真實的材料,由于掌握了比較充分的第一手材料,所以最容易、最有把握把文章寫好。一位作家曾指出:“如果用兩個字概括作文的成敗,便是‘真’與‘假’二字。”“真實”的確是作文成功的第一要義。套背、尤其是編造的內容,如前面所舉的例段,無論你考慮得多么周全,寫出的文章也一定會捉襟見肘、漏洞百出,讓人覺得不可信,甚至鬧出笑話。(
3)選取真實的材料,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最有新意。因為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而從自己的生活中選取來的材料也往往是最新鮮的,是“頂花帶刺兒、掛著露水珠兒”的。有人說:“生活中真實的內容,也一定是具有某種新意的內容。”這話是很有道理的,相信大家也一定會有這樣的體會。
(4)選取真實的材料,有利于推動、促進自己養(yǎng)成深入觀察,勤于積累的習慣。因為真實的材料,一定是源于自己的生活,源于日常的勤奮觀察和積累;所以選取真實的材料,又一定會反作用于觀察、積累,促進人們更加熱情、如饑似渴地觀察和積累。
(5)選取真實的材料,有利于培養(yǎng)自己老老實實作文章的良好習慣,在作文中逐步學會誠實做人。要學作“真”文,先要學做“真”人,這是過來的人發(fā)自心底的呼喚。抄襲別人現成的作品(與摘抄好文佳段不同),套背、篡改他人的文章(把“趙大叔喂牲口”篡改成“姥姥喂雞”,把因為“小木船”造成友誼破裂篡改成因為“小飛機”造成感情失和等),胡亂編造故事(撿不完的錢包,領不完的路等),這些都是不良的行為,不但難以提高觀察、思維、認識、表達的能力,還會助長人們養(yǎng)成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的壞習慣。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多次強調:“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說假話就是言不由衷,說空話就是言之無物,犯了這兩點,不僅是文章的毛病,尤其嚴重的是思想品德的毛病。”希望同學們要牢記這些話語,一定要從自己的生活中選材,選真材,寫真材,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
5、要選取熟悉的材料
“真實”是文章的生命,作文時一定要選取真實的材料,這是第一前提。但是,真實的材料,我們不見得一定都熟悉。因此,在真實的材料中,還要注意篩選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也就是要選取真實的,熟悉的材料。為什么強調要在真實的材料中注意選取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呢?這是因為,選取自己最熟悉的內容,作文時才會感覺容易,才會有話可說, 才有可能(或有把握)把文章寫清楚,把細節(jié)寫準確,具體,文章才會令人信服。內容很真實,只是道聽途說,甚至是捕風捉影,自己根本不熟悉,不了解詳情,文章也照樣是寫不好的。比如,大家都聽說過恐龍,也聽說過阿波羅登月的事,但是為什么不愿意寫《我愛恐龍》,《漫游月球》這樣的題目呢?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從未親眼見過恐龍,沒有親自登上過月球,也就是我們對恐龍, 月球這些事物根本不熟悉,沒有真切的感受。
6、選取新穎的材料
選取材料,不但要真實,自己熟悉,而且還要追求新穎。也就是作文時,要在真實,自己熟悉的基礎上,注重選取新穎的材料。新穎,就是新而別致,就是新鮮,有新意,不落俗套,與眾不同。怎樣的材料才算是新穎的呢?自己最熟悉,了解詳情而恰好又是別人忽視,不太注意的材料算“新”;對人們熟知的,自己卻有了新認識或新體驗的材料算“新”;別人沒有寫過或很少寫過的材料算“新”;最近發(fā)現的,有時代感(反映新思想,新風尚,新特點),有意義(表現傳統(tǒng)美德),有意思(體現童心童趣)的材料算“新”。有一點要說清楚,脫離“真實”二字, 編造,獵奇的內容,不在“新穎”之列。為什么要大家重視選取新穎的材料呢?文章貴在有新意。內容有新意,不落俗套,寫出來的文章才能吸引人,才會令人耳目一新。內容很真實,寫得也非常清楚,具體,只是材料俗而又俗,別人已經寫過多次了,這也會嚴重影響作文的質量。因為這樣的文章總會給人一種“似曾相識”之感,讓人一見便生厭煩之心。另外,重視選取新穎的作文材料, 這一定又會轉化成為一種動力,促進人們俯下身軀,不間斷地觀察生活, 積累生活體驗。
7、選取自己獨有的材料
每個人的特點是各異的;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是各不相同的;每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每天遇到的人和事等,也是千差萬別的。這就為我們作文的選材提供了一種可能,那就是選取真實的,自己獨有的材料。都哪些方面的內容算是自己獨有的材料呢具體包括:自己的愛好,性格,追求等;自己的親身經歷,如:趣事,教訓,“愉快的一天”,“上學的路上”,“我學會了×××”等;自己與他人的交往,接觸, 如與鄰居的交往,與親朋好友的交往,與路人的交往,接觸等。為什么鼓勵同學們注意選取自己獨有的材料呢?獨有的材料一定是個性化的,新穎的材料,一定是"水份充足,永不會枯萎"的新鮮材料,這些材料決不可能和別人的材料雷同;獨有的材料,就一定會有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寫出來的文章也就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撥動讀者的心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獨有的生活經歷,由于自己占有著豐富的材料,熟悉詳情,因此也最容易把文章寫好,寫具體。難怪世界著名作家高爾基說:“誰想當作家,誰就應當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
8、要選取自己最動情,感受最深的材料
真實,獨有的材料,不一定都是自己最動情,感受最深的材料。因此,選取材料時,在"真實","獨有"的前提下,還要注意優(yōu)選那些自己感受最深,令自己最動情的材料。所謂自己最動情,感受最深的材料,指的就是最能觸動自己心弦,激起自己感情波瀾的材料,就是使自己的心靈受到劇烈震顫的材料,就是感受,體驗的程度超出了一般的材料,就是那些最讓自己激動、自豪、難忘、羞愧、氣惱、不平的材料。為什么要提醒同學們注意選取自己最動情,感受最深的材料呢?這是因為:
(1)文章是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如果沒有什么思想感情可以表達的話,那么這樣的文章寫出來的必要性就不大,就可以不寫。
(2)文章講究以情動人。那些深深印在我們腦海中的文章,無不具有著深沉或熱烈的感情。當然,作者也只有選取的是自己最動情,感受最深的材料,情感才會自然流向筆端,寫出的文章才會是流暢的,滾燙的,飽含激情,充滿真情實感的。(3)作者自己情真意切,才能感動對方。自己都不動情的材料,寫出的文章又怎能感染,教育他人呢?因此,只有選取深深打動了自己,激起自己強烈思想感情的材料,寫出的文章才會真實自然,生動引人, 才會撥動讀者的心弦,喚起讀者的感情共鳴,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9、選取藏匿在心底的材料
以自己為對象,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或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是學習作文,盡快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個最為重要的途徑。
為什么鼓勵同學們要勇于選取,寫出那些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情 呢?
第一、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最具有真實性,寫出來一定會令人信服。
第二、第二、寫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自己占有著極為詳盡的材料,因此 作文時,事情的始末原由,最容易寫清楚,具體。
第三、第三、真實的內容總是具有新鮮的特點,而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就更是具有這個特點。因 此寫出的文章,一定會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第四、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一定是讓自己最動情或使心靈受是劇烈震顫的事。
因此,寫這樣的事,不但有利于反省,教育自己,而且有利于感染,打動讀者,教育他人。
10、學會依據中心裁剪材料
“裁剪”是做衣服時的一道必有的工序。做一件衣服,總不能將選好的布料披在身上完事;縫制衣服之前,總要把布料按照一定的尺寸裁開,留下有用的,剪掉多余、無用的。寫作文,也是這樣:選取了可用的材料之后,總要按照“一定的尺寸”對寫作材料進行恰當的裁剪,留下有用的,剪掉多余、無用的。寫作文與做衣服,裁剪的不同之處只在于“尺寸”的標準上。做衣服,裁剪布料的尺寸標準是人的身材——高矮胖瘦;量體裁衣,做出的衣服才合身、好看。寫作文,裁剪寫作材料的“尺寸標準”是事先確定好了的中心思想;緊緊依據中心思想的需要,對材料進行裁剪、決定取舍,寫出的文章才會中心明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