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習俗的來歷及發(fā)展有哪些 節(jié)日起源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春節(jié)就是這樣,即使在寒冬臘月,人們也能熱血沸騰,即使千里冰封,人們也會熱淚盈眶。拜年習俗的來歷及發(fā)展有哪些你知道嗎?與9252兒童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拜年習俗的來歷及發(fā)展,歡迎查閱!
拜年習俗的來歷及發(fā)展
拜年習俗的來歷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來,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關于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后把大門關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后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
拜年的發(fā)展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fā)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jié),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jié),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游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畫家、詩人文征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xiàn)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于聯(lián)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于歲首,例行團拜,以聯(lián)年誼,以敦鄉(xiāng)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xiàn)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春節(jié)的歷史淵源
春節(jié)也叫“年”,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了。它的起源和農業(yè)生產密不可分。古代先人把五谷的生長周期叫做“年”。“年”字的寫法又為“稔”。據(jù)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考證,“年”字是果實豐收的形象。金文中的“年”字,也是谷穗成熟的樣子。由此可見,“年”原是寓意豐收喜慶的美好日子。《谷梁傳·宣公十六年》記載:“五谷皆熟為有年;五谷大熟為大有年。”“大有年”為大豐收。在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接受司馬遷等人建議實行“太初歷”,規(guī)定以夏歷的孟春之月(即農歷正月)為歲首,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各朝代基本都沿用夏歷。直到清朝末年。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引進西洋歷法,以公歷為標準紀年,將公歷1月1日稱為“新年”。但民間仍按習慣沿用舊歷即農歷,鑒于此,1914年,北京政府規(guī)定以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自此農歷歲首開始稱為“春節(jié)”。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采用世界通用公元紀年。為了區(qū)分陽歷和陰歷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jié)氣的“立春”恰在農歷年的前后,故將公歷1月1日稱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正式稱為“春節(jié)”。
春節(jié)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年節(jié)的活動卻不止于正月初一這一天。民間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是指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起,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這段時間人們開始沉浸在歡樂的節(jié)日氛圍中,張燈結彩,燃放爆竹,貼春聯(lián)、年畫,相互拜年。所有這些活動,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春節(jié)祝福語簡短
1. 春節(jié)的鐘聲敲響祝福,漫天的雪花洋溢溫馨,春節(jié)的笑聲充滿快樂,我在你的手機里裝滿溫情。這就是我的春節(jié)禮物,收到短信,愿你快樂幸福滿溢!
2. 輝煌的,不敢半點松懈;煎熬的,拼命也要向前。得失成敗已成過往云煙,新的一年待你凱旋勝利!祝年開開心心!
3. 孤單的時候思念朋友,傷感的時候思念父母,快樂的時候思念愛人,年末的時候思念同學,一起奮斗在,一起面對氣息,一起前進一起努力,愿你萬事如意。
4. 回看年:定下目標,沒有實現(xiàn),付出艱辛,卻沒順愿,雖然苦惱,卻不悲觀,吸取教訓,自我改變;但愿年:努力不變,毅力增添,端正態(tài)度,雖苦無怨,堅持向前,終會成功,美好相伴!
5. 端起的酒杯,倒?jié)M的酒水,忘記過去的傷悲,拋棄不快和歉悔,暢想未來的和美,祝愿幸福永相隨。即將過去,舉起杯,品嘗的甜美,祝你快樂積成堆。
6. 春聯(lián)貼不盡吉祥語,爆竹說不盡喜氣話,春鳥唱不盡快樂歌,梅花述不盡甜蜜心,短信傳不盡祝福意。除夕之夜,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新年大發(fā)!
7. 新年的的鐘聲敲響之際,我要送給你豬年最真摯的祝福,還要送你一朵六角雪花,一角攜著快樂,一角攜著幸福,一角攜著開心,一角攜著浪漫,一角攜著甜蜜,一角攜著祝福,祝你春節(jié)快樂!
8. 大紅燈籠高高掛,喜慶的種子已播下;飄揚的雪花捎去我的問候,劈啪的爆竹帶去我的牽掛;祝福你在新年的一年里:愛情紅火事業(yè)發(fā)達大把鈔票賺到家。
9. 狗年即將過完,心中的思念在蔓延,新年的煙火即將被點燃,祝福的短信提前傳。預祝你在新的一年,快樂幸福也依然,健康平安永相伴!
10. 三十除夕夜,五更分二年,一夜連雙歲,燈火徹夜亮,驅跑眾瘟神,通宵守歲歡,春桃換舊符,喜笑拜新年。祝你除夕快樂,新年吉祥!
11. 新春快到了,我準備給你拍張頭部照片,你橢圓的腦袋像雞蛋,你微笑的臉蛋甜蜜燦爛。我把照片當做送給你的新年禮物,寓意非常明顯:快樂新春!
12. 我用面皮包裹著如意,為你送上吉祥水餃一盤,我用酒杯斟滿了幸福,為你碰響快樂一飲而盡,我用文字豐潤了祝福,為你送出除夕的問候,愿你合家美滿,除夕快樂!
13. 新春到了,送你三塊巧克力:第一塊德芙—望你得到天下所有的幸福;第二塊金帝—祝你在金色年華過著帝王的生活;第三塊吉百利—祝你吉年百事順利!
14. 隔斷的空間,闊別的日子,思念的深情,送上溫情的短信。忙忙碌碌的生活讓聯(lián)系斷斷續(xù)續(xù),就讓簡簡單單的短信傳遞一見如故的溫馨。春節(jié)快樂。
15. 放了鞭炮,吃好餃子,看會晚會,睡醒一覺,初一來到,開門喜慶,出門快樂,走親開心,串門高興,放松身心,親朋聚餐,幸福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