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元宵節(jié)的傳統(tǒng)活動及養(yǎng)生方法 節(jié)日活動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元宵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元宵節(jié)的時候,就有賞花燈,放煙花,猜燈謎等等活動,下面是9252兒童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宵節(jié)的傳統(tǒng)活動及養(yǎng)生方法,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元宵節(jié)有哪些傳統(tǒng)活動
吃湯圓
元宵節(jié)傳統(tǒng)食俗為吃元宵,意味團圓、吉祥,意在祝福全家團圓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樂幸福。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合家團聚吃元宵。“元宵”這種食品名稱,出現(xiàn)于宋末元初,是因為人們習慣在上元節(jié)之夜吃它的緣故。元宵又叫“圓宵”、“圓子”,南方常叫“湯圓”、“水圓”,宋人因見其煮熟后浮于水中,稱之為“浮圓子”。南宋周必大《平國續(xù)稿》記云:“元宵煮浮圓子,前輩似未曾賦比……”《歲時雜記》曰:“煮糯為丸,糖為噪,謂之圓子。”其制法是以各色果餌和蜜糖為餡,用糯米粉團包裹起來搓成圓球,置水中煮熟而食。圓子與耍獅、舞龍的球一樣是月亮的象征物,食圓子含有祭月、賞月的意味。同時,元宵圓子跟中秋之月餅一樣,含有家人團圓的意味。周必大《元宵浮圓子》詩云:“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1913年,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諧音。似于己不利,便下令改元宵為“湯圓”,沿用至今。
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jié)日慶典規(guī)模最大、喜慶氣氛最濃的一種習俗。民諺云:“三十(指除夕日)的火,十五(指元宵)的燈。”它有最濃厚的游樂色彩,故稱鬧元宵。其主要內容在燈,故又稱燈節(jié)。
隋唐燈節(jié)極盛,一般從十三“上燈”開始,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十八日為“落燈”。據(jù)唐人鄭處晦《明皇雜錄》載:“上在東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陽宮,大陳燈影,設庭燎,自禁中至于殿庭,皆設蠟燭,連屬不絕,時有方都匠毛順巧思,結創(chuàng)繒彩為燈樓十二間,高一百五十尺,懸珠玉金銀,微風一至,鏗然成韻。其燈為龍鳳虎豹之狀。”另據(jù)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載:“韓夫人(楊貴妃二姐)置百枝燈樹,高八十尺,豎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里皆見,光明奪月色也。”盛況可見一斑。
送燈
頭一年新嫁了女兒的人家買一盞漂亮的燈和一個面粉做的小老鼠送到女兒的夫家,這就是送燈,其意義不外是祝她多生貴子罷了。與送燈相似的還有偷樁的俗例,不過這多在江蘇一帶。“樁”是小漁船用來代錨的東西,一些結婚多年沒有生育的夫婦,望子心切,便在新年中某一晚乘人不備將樁偷回家,據(jù)說能夠生子且極為靈驗,但一定不能為漁人察覺,否則不靈驗的,這和八月十五的送瓜也極相似。
偷青
在元宵節(jié)這天晚上也有特別的習俗。在廣西地區(qū)有偷青的習俗。這一晚男女老少都聯(lián)結成隊待夜深人靜后,到別人的園圃里偷取蔬菜,這稱為“偷青”。這種風氣據(jù)說在光緒中葉后,柳府提標中營攜家眷來此地后才有,當初也僅是些婦女、小孩,而且偷取的也極少。到民國時,則全家一齊出動,且漸漸演變?yōu)椴坏鹊缴钜?,晚飯后便氣勢洶洶地去偷取了。各園主稍有疏防,便被一掃而空了,特別讓人頭疼。廣東、廣西各族普遍流行元宵(有的地方在年初一)偷青的風俗。偷青又名采青,元宵夜,青少年男女(有的地方僅限于女子)結伴潛人他人園圃,摘取青菜蔥蒜各數(shù)根作為“彩頭”,以求一年清吉之兆。按俗例,偷青者要識大體,只偷少量,不使園主損失過多。而園主則以他人進園偷青為榮,認為能為別人帶來吉利而積了陰德,有些園主對偷青者只稍為聲警,意在告誡進園者手下留情,勿損壞過多蔬菜。
祭娘娘
閩南人認為元宵節(jié)晚上天上的狀元爺要下來游街的。狀元爺?shù)男愿窈芴煺婊顫?,專門喜歡與兒童一起玩,所以每家都讓孩子們提一盞燈在街上高喊,在農村中則是兩村子的人必須拿石頭互擲,這樣村子的人便能避瘟疫了,由此也免不了釀成慘禍的。女子們也有自己的俗例,有的會在神前拈香,到鄰居家聽人說話,再在神前占卜一下吉兇禍福,有趣的是一些沒出嫁的女孩們則會到屋角、廁所里祈禱紡織娘娘教他們裁縫了。在廈門則有祭娘娘的習俗,不知兩位娘娘是否為同一人。娘娘是DonSweea娘娘,傳說她是一個非常聰慧美麗的女子,但出嫁后卻受到丈夫的虐待和婆婆的毒打,有一天竟被打出門外,被趕到糞池里淹死了?;趯λ耐?,所以在十五這天晚上有祭DonSweea娘娘的習俗。從5歲到巧歲的姑娘們都會拿花生、柑橘及一些菜飯、雞頭對著廁所拜祭。特別的是姑娘們還要各做一只很小的鞋子,祭完后,拿來焚化,然后把焚化后的灰包在菜葉里投進廁所,據(jù)說這樣娘娘便能享用了。祭時雞頭的作用是使女孩子像娘娘一樣聰明伶俐。
元宵走橋習俗
在有些地方元宵節(jié)有走橋的習俗。要連著走過3座橋,可能和十六日的“走百病”的習俗差不多吧。在十六日晚上,無論男女老少都要走一走逛一逛的,周用還有一首《走百病》的詩:“都城燈市由來盛,大家小家同節(jié)令;諸姨新婦及小姑,相約梳妝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盡歸塵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兼頭風。踏穿街頭雙秀履,勝飲醫(yī)方二鐘水;誰家老婦不出門?折足蹄珊曲房里;今年走健如去年,更乞明年天有緣;薪州艾葉一寸火,只向他人肉上燃;去年同伴今希有,幾人可卜明年走?長安主人肯居停,寂寂關門笑后生,但愿中秋不見月,博得元宵雨打燈。”
在江蘇地區(qū)還有一些迷信的風俗,茲介紹如下:
元宵正月望
元宵節(jié)有正月望的奇俗,在正月十四那天,一些鄉(xiāng)民便要束幾個稻篙,放在田中。用面粉揉成數(shù)百個像棉花形狀一樣的面果綴在秸上,再將這假棉花秸插在田邊。到了十五夜間,每個人手里拿一根燃著了一端的草把柏枝,放聲歌舞。所唱的歌詞有多種,如:“正月半,放燒火。別人家菜才栽,我家菜已經上了街。別人家黃豆般子大,我家黃豆盤籃大。
別人家棉花瘦且低,我家棉花壯了要撐天。”火把燒完后,便把面果摘下,回家炒熟后,分給小孩吃,據(jù)說吃了可免災殃。
元宵送子
此外元宵節(jié)還有送子的風俗。在元宵節(jié)后,二月二以前,有送子的多在這十幾天內舉行。“此事亦系出于親友之所為。
蓋凡年老夫子,及成婚多年而無所育者,親友知其盼子心切,咸樂送之。然所送者非人,乃一紙糊之小紅燈耳。間有用磚代者,此磚須取自東門外之麒麟橋磚,否則無效,蓋取麒麟送子意也。其手續(xù)由送者先期擇一吉日,備柬通知受者之家,臨時約集十余人,鑼鼓喧騰,樂聲大作,持燈或磚送往。受者則迎遷于門外,以所送之燈或磚懸于望子者之床中,并以酒筵款待送者,聊答盛意。”將來受的人真的有了孩子,一定會謝以重禮的,而送的人也會欣然接受,因為在他看來孩子是他“送”去的。
元宵養(yǎng)生方法
1、早餐不宜吃元宵
元宵屬于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還含有油脂,但卻缺乏營養(yǎng)素,除了熱量和糖外并沒有太多其它營養(yǎng)。這樣的食品不適合當早餐吃,除了缺乏營養(yǎng)外,還因為人早起時胃腸道功能是弱,而元宵外皮的部分多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消化不良,出現(xiàn)泛酸、燒心等情況,影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2、元宵不能多吃
除了早餐不適合吃元宵外,好也別把元宵當正餐,上午早飯后九、十點鐘或者下午加餐的時候吃點元宵還可以,但每次吃個一、二兩也就足夠了。在吃元宵的同時,不能再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還要減少其它主食的攝入,一般來說是吃三個元宵就要減去半兩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覺的時間離得比較近,好也別吃元宵,否則如前面所說,這類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會加重胃腸道負擔。吃過元宵后好活動兩小時以上再睡覺。
3、吃元宵別忘喝湯
經水煮,元宵中的不少營養(yǎng)成分如微量元素、營養(yǎng)素就溶在湯里。因此吃元宵不能忘喝湯。喝湯可以促進消化吸收,即民間常說的“原湯化原食”。不過喝湯一定要注意別在湯里再加糖。如果吃的是咸元宵,可以在湯里放些小蝦米及蔬菜,補充營養(yǎng),但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調味料。
4、吃元宵防燙傷
吃元宵還要注意不能太燙,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則很可能燙傷口腔和食管的黏膜。醫(yī)學研究已經證實,食物灼傷很可能引起食管癌、胃癌等相關疾病。吃元宵時,可分為小塊食用,細細咀嚼有利于消化。家長在兒童哭泣和跑鬧的時候,不要喂食元宵。
一旦發(fā)生意外,可用雙手抱住孩子腹部,有節(jié)奏向上、向內推壓,直至其排出,如果情況嚴重,要盡快到醫(yī)院救治。由于熱元宵柔軟潤滑,十分有口感,所以很多人喜歡吃剛出鍋的熱元宵,這樣更容易燙傷。
因為元宵餡料較之外皮更熱,一旦將元宵囫圇入口咬破時,餡料可能燙傷口腔黏膜甚至食道。有的人吃元宵時一被燙就很快把元宵咽下去,這種習慣危害更大。
5、元宵不宜與肉類或酸性食物同食
由于元宵的餡料多以糖及果料為主,再加上在制作的過程中加入不少的植物油或動物油,因此含有很高的熱量。在吃元宵的時候可以適當吃一些維生素含量相對豐富的水果、蔬菜等來均衡營養(yǎng)。一些酸性食物以及肉類則不適合與元宵同吃。
吃元宵的常識
一、元宵屬精白主食
簡單地說,元宵是一種以糯米和糖為主的食品,除了精白糯米粉含有大量淀粉之外,餡料中糖分也不少。所以,從歸類來看,它應當算是一種主食。
所謂主食,就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特別是含淀粉的食品。這類食品是用糯米來做的,而且是非常精細的糯米粉,纖維非常非常少,屬于精白主食,不屬于粗糧。
二、湯圓油脂含量高
元宵的餡料當中不僅僅有糖,更含有相當多的固態(tài)油脂。米飯、饅頭是幾乎沒有脂肪的,湯圓可不是這樣,餡料中的油脂甚至比糖還要多。
傳統(tǒng)上用豬油來做湯圓餡料,南方用豬油加肉做咸湯圓,用豬油加上各種果仁做甜湯圓。以后又開發(fā)了用黃油的產品,但從飽和脂肪角度來說,含量更甚于豬油。
近年來的新時尚,是用植物奶油,或者說是氫化植物油產品替代黃油和豬油,但這種產品帶來的健康效果,要比豬油和黃油還糟糕得多。
芝麻花生、堅果仁、巧克力等都是高脂肪的原料。加上拌餡的油脂,總量可真是相當可觀。
目前大餡湯圓有取代小餡元宵的趨勢,而且湯圓餡中放的固態(tài)油脂要比過去北方的豆沙、山楂、五仁餡更多,一口湯圓中,差不多就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油脂。
吃3個湯圓,就相當于吃1盤炒菜的油。
三、巧克力餡營養(yǎng)價值低
餡料中也有些好東西,那就是芝麻、花生和各種堅果仁,還有豆沙。堅果類原料營養(yǎng)價值較高,豆沙也含不少蛋白質和礦物質。
相比之下,巧克力餡的營養(yǎng)價值低。其中很可能放的是代可可脂和巧克力味的香料,所謂奶油餡的湯圓也有類似的問題。至于咸肉餡的湯圓,油脂更多,可取之處很少。
四、元宵比湯圓更難消化
元宵和湯圓略有不同,元宵用干粉滾制而成,餡較小,粉較多,煮出來很實在,又容易硬心。
而湯圓用糯米燙揉后的濕粉包成,通常餡較大,煮出來柔軟細膩。本來糯米粉就黏膩難化,就淀粉消化角度來說,元宵比湯圓更難一些;但對于消化脂肪有困難的人來說,湯圓更麻煩一些。
五、無糖湯圓并非“無糖”
很多糖尿病人對無糖湯圓感興趣,覺得沒有糖就可以放心吃了。其實,無糖并不意味著低熱量,也不意味著低血糖反應。
因為湯圓中的糯米粉可使血糖升高,甚至比蜂蜜還要快,與白糖相差無幾。哪怕沒有加糖,吃它也一樣不利于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
而且,里面沒有糖不等于少放油,那么多的飽和脂肪酸,甚至還有反式脂肪酸,也不利于控制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