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除夕的傳統(tǒng)活動及禁忌 節(jié)日活動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大晦日,是農(nóng)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節(jié)前一天晚。下面是9252兒童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除夕的傳統(tǒng)活動及禁忌,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除夕傳統(tǒng)活動
1、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shè)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2、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lǐng)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nóng)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
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后,人們才開始享用。
3、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fā)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fā)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4、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
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nèi)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5、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屬于楹聯(lián)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lián),“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jīng)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lián)人為唐人劉丘子,作于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jié)貼春聯(lián)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fā)源地是南京?,F(xiàn)在江南地區(qū)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lián)。
除夕有哪些禁忌
1、忌倒污水、倒垃圾
據(jù)說,隨意亂倒污水、垃圾,亂丟雜物,隨地便溺的話,不小心就會濺灑到神靈身上,如果神靈惱怒的話,就會降禍到人。
2、忌剩下漿糊
臘月里貼窗花、對聯(lián)剩下的漿糊不能留,一定要處理掉,以免來年的日子越過越糊涂。
3、進餐忌諱有人來串門
正式進餐時,非常忌諱別人來打擾的,特別忌諱有人來串門,因為這叫“踩年飯”,會使全家人不得安寧。
4、不能動“魚”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5、忌過早睡覺
守歲,其實就是在除夕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守歲”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6、零點必須回家
團圓的年夜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吃完,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或者到親戚家串門聊天,但必須在零點前回到家。一到零點,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歲”,當鐘表的指針走過12點后,人們就會燃放早已準備好的鞭炮,慶祝新年的到來。
7、燈長開不關(guān)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guān)燈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關(guān)燈。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不論是否守歲,屋里的燈都不要關(guān),要徹夜不滅,寓意來年前途光明。
8、吃餃子不能說話
到晚上11點左右,開始下餃子。第一鍋餃子出鍋之后,卻不能吃。餃子一出鍋,還是和小年夜一樣,先得擺供臺。與此同時,由長房長孫挑鞭,次子點火,在自家的大門外燃放爆竹。一掛鞭放完,全家進門,按照大小依次給長輩磕頭,然后開始吃餃子。吃餃子的時候不許說話,不許??曜?,即使自己已經(jīng)吃完了也不能隨便站起來離開。
9、忌開箱柜
不少地方講究從除夕這天的太陽落山到第二天春節(jié)太陽升起之前,忌開箱柜,以守住財物。
10、忌吃藥
正在服藥的病人,如果可能,最好是暫時停藥,家里年前煎過的藥渣也倒掉,不要留下;據(jù)說這樣才有利于來年的身體健康。
11、忌曬衣
在除夕洗衣服晾衣服就是一大禁忌,據(jù)說鬼神會在除夕夜纏身在晾衣繩上,從而會帶來厄運。
12、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開蓋復用。
13、不可說不敬之語
許多地方也稱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可說晦氣話、臟話和不敬之語,否則一年都要倒霉。長輩給晚輩添飯加菜,如果吃飽了不想要,不能說“不要”,而是說“有了”;如果個別茶果吃完了,要說“吃興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說“沒有了”……這些吉利話是人們的“除夕功課”。
14、忌打碎器物
除夕還有忌打碎器物的習俗。民間認為如果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則意味著新一年會有“破運”。有時不小心在這天打碎杯盤,長輩會抓緊用紅紙包起來并口念“歲歲(碎碎)平安”等吉祥語來補救。民間認為,將紅紙包起來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數(shù)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災難。所以,人們在除夕這天為了博個好彩頭,都會慎言謹行,以求得一個吉祥如意年。
除夕夜吃餃子的原因
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大年三十兒晚上,零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吃餃子就是為了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個風俗開始于明朝初年,原來“交子”的諧音便演變?yōu)?ldquo;餃子”。而且,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之意。
1、餃子的擺放
年三十包的餃子,不僅形制上有講究,就連擺放也有定規(guī)。首先是不能亂放。俗話說:“千忙萬忙,不讓餃子亂行。”日常包餃子,橫排豎擺,皆隨其意,年三十包的餃子則不行。山東等地蓋簾子要用圓形的,先在中間擺放幾只元寶形餃子,然后繞著元寶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層擺放整齊,民間俗云“圈福”。
有的人家,甚至規(guī)定,蓋簾無論大小,每只蓋簾上只能擺放99個,且要布滿蓋簾。因此,只能靠調(diào)節(jié)餃子的間距和行距來實現(xiàn),謂之“久久福不盡”。
2、餃子的包法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
有些地區(qū)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征三陽開泰。臺灣人吃魚團、肉團和發(fā)菜,象征團圓發(fā)財。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nèi)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后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qū)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曰“金線穿元寶”。
3、餃子的形狀
餃子的形狀有講究,大多數(shù)地區(qū)習慣保持傳統(tǒng)的彎月形。這種形狀包制時,要把面皮對折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圓形邊緣捏制而成,要捏細捏勻,謂之“捏福”。有的農(nóng)家,把捏成彎月形的餃子兩角對拉捏在一起,呈“元寶”形,擺在蓋簾上,象征著財富遍地,金銀滿屋。
也有的農(nóng)家,將餃子捏上麥穗形花紋,像一棵棵顆粒飽滿、碩大無比的麥穗,象征著新的一年會五谷豐登。但更多的是把餃子包成幾種形狀,預示著來年能財滿屋,糧滿倉,生活蒸蒸日上。
- 2022驚蟄節(jié)氣的農(nóng)事活動及來歷
- 2022驚蟄節(jié)氣的風俗活動及養(yǎng)生知識
- 2022驚蟄節(jié)氣的傳統(tǒng)活動及食物
- 2022驚蟄節(jié)氣的民俗活動及禁忌
- 2022驚蟄節(jié)氣的活動及養(yǎng)生食物
- 2022雨水節(jié)氣的風俗活動及注意事項
- 2022雨水節(jié)氣的農(nóng)事活動及養(yǎng)生食物
- 2022雨水節(jié)氣的民俗活動及養(yǎng)生知識
- 2022雨水節(jié)氣的特色活動及禁忌
- 2022雨水節(jié)氣的活動及傳統(tǒng)美食
- 2022立春節(jié)氣的風俗活動及來歷
- 2022立春節(jié)氣的農(nóng)事活動及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