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廣州中秋節(jié)的食俗文化有哪些? 節(jié)日習俗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中秋節(jié)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2021廣州中秋節(jié)的食俗文化有哪些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2021廣州中秋節(jié)的食俗文化,歡迎查閱!
廣州中秋節(jié)的食俗文化
柚子
柚子外形渾圓象征團圓之意,同時,“柚”與“佑”諧音,代表希望月亮護佑的美好意愿,再加上中秋節(jié)前后又適逢盛產(chǎn)期,柚子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中秋節(jié)的應節(jié)食物?;蛘呤?ldquo;意頭”夠好,使得柚子成為中秋節(jié)一個必不可少的主角,在廣州中秋吃柚子依然是一個傳統(tǒng)。
栗子
按照老廣州的習俗,十五日祭月,香、燈、品、供之外,除了象征團圓的西瓜、子孫滿堂的石榴、如意的柿子、生活富裕的芋頭、放在盤內(nèi)的螃蟹外還得有早得貴子的紅棗和栗子。
菱角
“晚上全家人用一張小方桌圍坐在院子里,一邊欣賞著如水的明月,一邊用扇子驅(qū)蚊,看螢火蟲兒飛舞,聽叫蛾鳴叫,一邊吃著菱角,那賞月的感覺真好。”這是一些老廣州記憶中小時候一家人中秋吃菱角的情景。菱角的大多數(shù)吃法是將菱角用清水(或鹽水)煮熟,然后剝殼當零食吃;也可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膩的月餅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膩當場去除不少。
楊桃
楊桃在今天并不是讓人感覺特別美味的水果,但廣州人仍保留了中秋佳節(jié)吃楊桃的傳統(tǒng),因為它有酷似星星的美麗橫切面,特別適合在賞月時吃。
廣州中秋好去處
南海神廟:見證絲綢之路的源頭
南海神廟又稱波羅廟,它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唯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建筑群,也是西漢以來海上絲綢之路發(fā)源于廣州的重要見證。南海神廟規(guī)模宏大,現(xiàn)存建筑多為清代結(jié)構,其主體建筑是一座五進的殿堂,由南至北依次為頭門、儀門及復廊、禮亭、大殿和昭靈宮。南海神廟門前有石牌坊,額題 “海不揚波 ”。廟中保存有歷代的許多石刻。南海神廟像是一位歷史老人,親眼見證了西漢以來海上絲綢之路發(fā)源于廣州的歷史,它集我國的宗教、古建筑、書法、雕刻、諸種文學藝術于一體,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與旅游價值。
平易近人的圣心大教堂
廣州石室圣心大教堂坐落于廣州市區(qū)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廣州教區(qū)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至今有 130多年的歷史。與其他教堂 “不可觸摸 ”般的神圣不同,圣心大教堂就坐落在商業(yè)區(qū),周圍甚至布滿了海貨店、涼果店,所以無論近看遠看,這座教堂都是如此的平易近人。據(jù)說每年的平安夜,教堂里都會傳來鐘聲和教徒的歌聲,相信在這寒冷的圣誕之夜,聽到這么和諧的歌聲,也會讓人感覺到溫暖吧。
沙面:賞珠江美景
在廣州,看老建筑,感受歐陸風情,欣賞珠江美景,就不能錯過這個位于廣州市中心西南處的歐陸小島——沙面。沙面位于靠近白鵝潭的廣州市區(qū)角落處,離市區(qū)很近,離安靜也很近。一邊是熱鬧繁華的老城商業(yè)區(qū),一邊是江水蕩然的白鵝潭,在參天大樹下,歐式建筑前,散散步,聊聊天,或者欣賞美麗的珠江夜景,是一種浪漫的感覺。
廣州中秋節(jié)的九大習俗
1、吃團圓飯
老廣州人的中秋從“吃團圓飯”開始。這一天,所有在外的家人都盡量趕回來,已經(jīng)分家單過的成年兒子也要和妻兒一同回到父母家,在月亮初升之時,合坐共吃團圓飯,以示“月光團圓”。所吃菜式除了年節(jié)當令的蔬菜、肉類之外,還必有一道“圓蹄”——即是用發(fā)菜、冬菇之類的作料燜燒豬蹄,也是取個團圓的好意頭。
2、樹中秋
舊時的廣州,每逢中秋節(jié),各家要用竹條扎燈籠。到了夜里,在燈內(nèi)燃燭,下面再聯(lián)結(jié)許多小燈,用繩系在竹竿上,掛到房屋的高處,如平臺、屋頂或高樹之上。入夜,滿城燈火,如繁星點點,以此慶賀中秋,羊城人也叫“豎中秋”,又叫“樹中秋”。誰家的燈籠掛得越高就越吉利,以往老人家都會給小孫子送燈籠,還要加上一支七星旗,希望子孫聰明伶俐,快高長大。
3、耍祿仔
“耍祿仔” 是過去中秋節(jié)十分流行的兒童游戲,以柚子殼刻通花,中可懸燈,兒童提著成群結(jié)隊游樂,或提著各種動物、瓜果形狀的燈色,沿街踏歌而行,一邊唱著“耍祿歌”:“耍祿仔,耍祿兒,點明燈。識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讀書為第一,莫謂文章無用處,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書中出貴人……”兒童們在盡情游樂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餅果品之類。
4、拜月光
在以廣州為中心的廣府地區(qū),中秋節(jié)俗稱“月光誕”。中秋節(jié)當晚,一家人吃完團圓飯后,必須擺上各式果品進行“拜月光”的儀式。有天臺的人家在天臺,沒天臺的人家在家門前,擺開供桌,焚香禮拜,貢品除月餅外還有柚子、柿子、香蕉、楊桃、油甘子、芋頭等。
5、炒田螺
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關于中秋食田螺,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且此時最肥美。中秋當晚一家人聚在一起,拿著田螺,對月一舉,再送到嘴邊一啜,就是“對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
6、吃芋頭
廣東有個傳統(tǒng)習俗:中秋吃芋頭。老人家認為,吃芋頭寓意辟邪消災。不僅是因為芋頭長至中秋時節(jié)最為肥美,更重要的是芋頭是多子的生物,而且母芋頭總是和一窩小芋頭同生在一處,象征母-子團圓。粵語“芋頭”又與“護頭”諧音,一家人一起吃芋頭表示合家團圓平安的意思。
7、吃柚子
柚子外形渾圓象征團圓之意,同時,“柚”與“佑”諧音,代表希望月亮護佑的美好意愿,再加上中秋節(jié)前后又適逢盛產(chǎn)期,柚子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中秋節(jié)的應節(jié)食物。或者是“意頭”夠好,使得柚子成為中秋節(jié)一個必不可少的主角,在廣東中秋吃柚子依然是一個傳統(tǒng)。
8、吃菱角
如果家里有小孩,還要備上菱角。中秋節(jié)給小孩吃菱角,寄托大人希望他們“聰明伶俐”的祝福。菱角可以去殼后切成粒狀煲粥,賞月吃過月餅之后食用,可減少油膩感;用鹽水煮熟后撈起,一邊賞月一邊食用也很有趣。
9、舞葉龍
還須一提的是,過去在廣州西村、增步、南岸一帶,中秋節(jié)晚上有舞葉龍的習俗。用榕樹枝葉扎成一條三四丈長的青龍,用兩個芋頭作龍眼,再斬兩條樹丫作龍角,由十幾個后生仔舉著它舞,穿大街、過小巷,邊舞邊唱:“龍來到,揾錢揾無數(shù);簽錢買草繩,今年又太平;簽錢買蠟燭,年年起大屋;簽錢買元寶,明年娶新抱(媳婦)!”兒童挽著彩燈,尾隨后面跟著唱。眾人爭著拜龍,把點著的香燭插在龍葉身上,這條青龍漸漸變成了一條流光溢彩的火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