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瘦駿:教育后代修身治學 報效祖國 家風文化
家風家訓 由小雪供稿1972年,陳瘦駿(前排左二)與家人合影,前排左三為陳德兼,后排左一為陳鳴。
陳瘦駿,廣東四會人,1894年出生,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長期從事礦業(yè)和鐵路地質勘探工作,為我國華南地區(qū)礦產(chǎn)開發(fā)和大西南鐵路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1983年,陳瘦駿在成都離世,享年90歲,鐵道部第二設計院在悼詞中評價他“千秋駿骨,一代高風”。
拒絕日本高薪聘請,回國尋礦
陳瘦駿在澳門出生,他自幼就受到民主愛國思潮的熏陶,又親眼目睹列強的貪婪兇殘與清政府的軟弱無能。痛心之余,他質樸地認為:要救國,先強國,要強國,先求學,只有先進的科技才能改變落后的中國。
1915年,陳瘦駿遠赴上海,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官費留學生,前往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就讀于礦冶專業(yè),2年后轉入旅順工科學堂。1921年,陳瘦駿學成畢業(yè),他拒絕了日本企業(yè)的高薪聘請,前往愛國實業(yè)家周文貴的大連復州灣煤礦任職。
1925年,陳瘦駿因父喪返回廣東,此后10余年,陳瘦駿一直在兩廣從事礦藏勘探和開采工作,先后受聘廣西、廣東省政府,擔任廣西省建設廳技正、廣東軍墾處礦務技正。盡管身為高級技術人員,他仍然經(jīng)常冒著危險深入礦區(qū)、礦洞,實地勘察,先后為清遠佛岡錫礦、增城梳腦山鎢礦、羅定路德金礦等重要礦區(qū)的開發(fā)提供了細致的開采方案。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陳瘦駿被迫前往云南,先后擔任云南錫業(yè)公司工程師、湘桂鐵路局工程師兼窯沖煤礦主任,繼續(xù)為大西南的礦業(yè)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兩次拒絕前往臺灣,堅守故土
陳瘦駿曾先后兩次拒絕前往臺灣。
第一次是1945年8月,時任臺灣省主席兼警備司令的陳儀邀請陳瘦駿前往臺灣,參與“接收逆產(chǎn)工作”。瘦駿根據(jù)他與國民黨官員多年交道的經(jīng)驗,知道赴臺官員心中肯定只有“日偽逆產(chǎn)”,“接收大員”幾乎可以與“貪污大員”劃上等號,擔心自己一貫清廉的名聲會因此玷污,陳瘦駿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繼續(xù)留在云南、四川、貴州從事礦務工作。
第二次是1949年11月,當時陳瘦駿在貴州擔任都勻煤礦礦長,眼看都勻即將解放,湘桂黔鐵路局局長袁夢鴻以上級兼同鄉(xiāng)的身份多次電令陳瘦駿撤臺,并許以高官厚祿,他斷然拒絕,并與湘桂黔鐵路局工程處技術人員一起加入中共西南局領導的西南鐵路工程局。
在此后16年間,陳瘦駿先后參加成渝、寶成、川黔、成昆、黔桂、貴昆、鷹廈、昆陽等鐵路的勘測設計工作,而且多次承擔最重要、最艱苦的地質勘測與病害處理部分工作,奔波在大西南的崇山峻嶺中,直到1965年9月以71歲高齡退休。
教育后人修身治學,報效祖國
陳瘦駿極為重視對子女的品德教育,他將“修身治學、報國為民”作為家訓,要求子女嚴格遵守。他在給自己孫女陳鳴的家書中寫道:“一個人只有在服務國家和人民的大舞臺上,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在陳瘦駿的教育下,陳氏子弟恪守家規(guī),以清廉、敬業(yè)、奉獻為座右銘。陳瘦駿的女兒陳德兼1953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后擔任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2006年,陳德兼去世,生前留下遺囑:個人所有財產(chǎn)捐獻組織,設立貧寒學生獎學金;遺體火化,不留骨灰。10年來,有近60名學生獲得陳德兼獎學金資助共計12萬元。陳瘦駿的孫女陳鳴退休前擔任南寧鐵路局黨委宣傳部部長,在職期間因工作業(yè)績突出,先后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優(yōu)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等榮譽稱號。在談到爺爺對自己的影響時,陳鳴說:“他雖然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物質遺產(chǎn),但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高尚品格和諄諄教誨一直伴隨著我成長前行,為我引路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