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殷: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 家風文化
家風家訓 由小雪供稿楊殷同志遺像
楊殷(1892-1929年),廣東香山縣人(今中山市南朗鎮(zhèn)翠亨村人),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領導人,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qū),是省港大罷工、廣州起義的領導者之一。他出生于華僑家庭,從小就受父親“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的教導,喜歡聽文天祥過零丁洋、林則徐禁煙等故事,更受鄰居孫中山及堂叔楊鶴齡等的影響,對祖國、對民眾具有強烈的愛心和責任感。
發(fā)妻李慶梅病逝后,楊殷使用化名“李榮”、“李云峰”,飽含著對發(fā)妻深深的愛。楊殷疼愛兒女,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不因少見面而疏于教育。
楊殷與家人在祠堂前合影。楊殷(后排左二)與胞弟楊熙樂(后排左一)、妻子李慶梅(前排左四,1909年與楊殷結(jié)婚,1922年春病逝)、女兒楊愛蘭(前排右2)在兼善楊公祠前合影。
國共合作時期,因工作需要,楊殷將萬福路的住所設為聯(lián)絡機關,把大女愛蘭和二子民皓從澳門妻舅處接到廣州來同住了一段時間,組織上調(diào)來平姐和權叔以傭人的身份作掩護。1998-2003年,筆者曾數(shù)度采訪過時年近九旬的楊愛蘭,每當提起與父親相處的時刻,孩提時的歡樂在她的臉上依然盡顯無遺。她說“爸爸很愛我們的,稍有空隙,就跟我姐弟倆講蘇聯(lián)人民解放的故事。他總是很忙,早出晚歸,但無論他多晚到家,都必檢查我的作業(yè)。我們很難得見爸爸一面。即便他在家時,也不是和叔叔伯伯關起門來開會,就是伏案寫東西。每當這個時侯,我就拉著弟弟躡手躡腳上樓去從門縫里看爸爸,盡管只看到他的背,我們的心卻充滿了愉悅。”愛蘭看到爸爸與叔叔伯伯談話時在抽煙以及寫文章時咬著雪茄煙沉思的樣子,覺得挺帥的,就去模仿,被楊殷發(fā)現(xiàn)了,但并沒有責罵她,而是平心靜氣地給她講為什么小孩不能學抽煙的道理,此后,她就再也沒碰煙了??匆姁厶m穿顏色鮮艷的花布長衫,楊殷就會說“穿著要樸素大方才好。”
雖然楊殷家境殷實,但他的錢財全都用在革命需要的刀刃上,家里只是粗茶淡飯,從不多花一分錢。有一次,楊殷的妻舅從北京托人帶來一只金華火腿。當晚,小民皓為等爸爸回來,不肯睡覺。因有重要會議,平姐就說:“你們乖乖睡覺,明天就有火腿吃。”好久沒聞肉腥味的姐弟倆一聽有好吃的,就很聽話的睡覺去了。次晨愛蘭醒來,臉還沒洗就吵著要吃火腿,聽到已經(jīng)讓客人吃了,她哭道:“這是舅舅送來的,為什么一點都不留給我們?”楊殷知道此事后,便給愛蘭講了一番如何做人的道理:“叔叔伯伯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勞動者。他們辛苦做工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很多很多的財富,但收入低微,根本吃不起那么貴的東西。‘勞動者最光榮’,既然有尊貴的客人來了,就要拿最好的東西來招待。你沒吃上金華火腿,以后長大了,靠自己雙手勞動所得買來吃,吃起來不是會更香的嗎?” 其實那么大一只金華火腿,要多少人才能一頓把它吃完?在那個年代,金華火腿是十分昂貴的食品,楊殷哪舍得吃,早就把它變換成組織的活動經(jīng)費了。
位于中山市南朗鎮(zhèn)翠亨村的楊殷故居
楊殷一直惦記兒女的成長,到上海工作以后,還曾寫信再三叮囑女兒愛蘭:“你年紀已長,各事不能像從前那樣。除讀書外,各事不可沾染。打牌、閑游、看戲等尤萬不可做。用錢要省,須知留得文錢,亦可于無錢時應用,切不可為了要面子,就可多用幾塊錢,這是青年人最要不得的事情。穿衣尤須樸實,與人來往要謹慎……有信可交催哥帶來,以省郵費。”
“我以有這樣的革命父親為榮。因為他很慈愛但對我們要求很嚴格。” 愛蘭牢記父親的話,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她告訴筆者:“我一直按著爸爸的教導去做,自食其力,從沒給組織增添麻煩。丈夫去世時我才44歲,帶好兒女,撫育他們成人就是我的本分。9個兒女個個自食其力,是我最大的安慰。我退休時國家還很困難,自己就不領退休金,到香港打工養(yǎng)活自己,一直干到79歲。”與父親一起生活的這三年,盡管相處的時間是那么的短暫,卻是女兒的永恒記憶。而他那堅毅挺拔的脊梁,則是兒孫們做人的準則和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