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产在线不卡AV,国产又爽又黄的视频免费看,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日韩欧美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家長幫

            譚植棠:要堅守道德情操 追求真理 家風文化

            家風家訓小雪供稿

            譚植棠

            譚植棠(1893-1952年),廣東高明人,與同鄉(xiāng)譚平山、譚天度被世人譽為“革命三譚”,是中國共產(chǎn)黨廣東組織的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他始終保持著儉樸作風,并留下不成文的家規(guī):生活儉樸,堅守道德情操;追求真理,百折不撓。

            他出身于富裕家庭,家里有數(shù)百畝田地和一家米店,卻走上革命道路。1943年,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本飛機轟炸明城,許多群眾到大幕村避難。那時糧食極為匱乏,譚植棠設法把祖輩在大幕村存儲的祖嘗谷一萬多公斤發(fā)放給群眾和抗日自衛(wèi)隊。當時有人問譚植棠,為什么不把財產(chǎn)留給子孫。譚植棠意味深長地說:“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在兒子譚漢威印象中,父親生活上一直保持共產(chǎn)黨員艱苦樸素本色。“他不講究穿,衣服穿來穿去就是幾身制服、便衣,西裝都很少穿。”曾赴香港與譚植棠共事的同族兄弟譚健回憶說,譚植棠平常衣著就是一身土布唐裝。有一次訪問蔡廷鍇,譚植棠穿起一套年輕時代的舊西裝,譚健對他說:“穿這套衫很不舒服吧?”他笑著說:“為了工作,不這樣怎能見得大人物呢?”

            新中國成立后,譚植棠被派往肇慶擔任西江行政專署工商科科長兼任貿(mào)易、糧食、百貨三大公司經(jīng)理。譚漢威回憶說,“父親經(jīng)常外出辦事,回來公司吃飯已經(jīng)很晚。依照規(guī)定,他本可要求開獨立小灶,他卻不那么做,只讓食堂師傅從大灶留下一份飯加熱給他。”

            1952年6月,譚植棠在廣州逝世,臨終前留給兒女的遺產(chǎn)只有5件:一本自己裝訂的《毛澤東著作》、自傳一份、私章一枚、舊絨衣一件和須刨一個。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