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臘八節(jié)的民俗活動及由來 節(jié)日活動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臘八節(jié),俗稱“臘八”,即每年的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古人們通常會在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靈,以祈求來年的豐收和吉祥。下面一起來看看9252兒童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臘八節(jié)的民俗活動及由來,歡迎閱讀,僅供參考。
臘八節(jié)的民俗活動
1、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chǎn),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八,即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2、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chǎn)或少產(chǎn)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3、臘八粥
臘八粥營養(yǎng)價值豐富,暖胃驅(qū)寒,所以臘八這一天喝臘八粥是必須的。
4、臘八醋
臘八醋,傳統(tǒng)臘八節(jié)習俗。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凈凈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是。“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5、臘八蒜
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qū)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泡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華北地區(qū)的傳統(tǒng)小吃,是臘八節(jié)的節(jié)日食俗。臘八蒜材料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臘八節(jié)的由來
原來,據(jù)我國古書記載,“臘”本是一種祭禮,在商代,每年人們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其中尤以冬祀的規(guī)模最大也最隆重,后來稱之為“臘祭”,因此,人們也就將農(nóng)歷十二月稱之為“臘月”,將舉行冬祭的這一天稱為“臘日”。
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jié)”,人們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并祈求豐收和吉祥,但并不喝臘八粥,至于在這一天喝臘八粥的習俗,還和佛教有關呢!
據(jù)傳,“臘八”這一天,是佛祖“成道日”,佛祖釋迦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遍游印度的名山大川,到處訪問賢明。
有一天他來到北印度的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邦的尼連河附近)時,由于又累又餓,終于昏倒在地。正好這時,一位牧女放牧來到這里,趕忙把自己身上帶的午餐拿出來,用火加熱后,一口一口地喂釋迦牟尼,牧女的午餐是用粟米熬成的粥,還有從山上采來的各種水果,這對于多日不見水米的釋迦牟尼來說,真是美味甘露。之后,他元氣恢復,精神振奮,在尼連河里洗了個澡,然后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從那以后,每當?shù)搅伺D月初七這一天,寺院的僧侶都取清新的谷果,洗凈器皿,終夜張羅,到天明時熬成熟粥用以供奉佛祖。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熬成粥來供佛。據(jù)宋代吳白牧撰寫的《夢梁錄》記載:“十二月初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到了臘八這一天,朝廷、官府、寺院要做大量的臘八粥。
后來廣大民間也爭相效仿煮臘八粥,全家聚食,并饋送親友。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習俗而流傳下來。
臘八節(jié)為什么喝臘八粥
1、祈福
我國古代的天子國君在臘八節(jié)要進行臘祭,祭祀八谷星神,慶賀豐收;禱祝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民間則要祭祀天地、祖先、神靈,感恩這一年來的恩澤庇佑,并祈求來年繼續(xù)施恩。
古時干物稱臘。到年終十二月祭神時,蔬菜水果谷物等全都變成干物了,祭祀用的供品也就全都是干物。后來供品由原來的各種干物,逐漸演變成臘八粥。
2、行善積德
舊時,大戶人家往往會多多地熬制臘八粥,將臘八粥施舍給窮人、乞丐、孤寡者,在這寒冷的冬天,熱騰騰的臘八粥既可果腹,亦可御寒,對窮人是一種享受。
而對施舍者來說,也是一種功德。
3、聯(lián)絡感情
祭祀完后,鄰里鄉(xiāng)親,親戚朋友之間,有互相贈送臘八粥的習俗。你家送過來,我家送過去,送的人要客氣地說是請對方嘗嘗自家的味道,受者很高興地道謝。
也許這家的臘八粥中多得是豆類,也許那家的臘八粥中多的是谷類,這家是甜的,那家是咸的,就在互相品嘗臘八粥的過程中,一起分享收獲后的喜悅,加深親友間的感情。
4、古代表皇恩浩蕩
舊時,為了表示皇恩浩蕩,與民同樂。天子要御賜臘八粥給皇子、大臣、侍衛(wèi)、宮女、百姓,還向寺院發(fā)放米、果等食材,一方面供僧侶食用,另一方面讓他們分給更多的人。
相傳,雍和宮的臘八粥香飄數(shù)里,周圍的人們都會聞香而來。
5、積福惜福
據(jù)說,福壽粥最初源于杭州天寧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飯曬干,臘八時將這一年的干剩飯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說吃了可以增福增壽。后來,很多寺廟也在臘八節(jié)這天將臘八粥贈予信眾,稱之為福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