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下,聰明的父母這樣培養(yǎng)孩子,成績甩同齡人一大截 父母課堂
父母課堂 由優(yōu)爾供稿自從“雙減”落地后,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沒有作業(yè)的壓榨,沒有緊逼的學習壓力,這幫孩子一個個樂得笑開了花。
但是,雙減政策之下,父母和孩子是不是可以實現(xiàn)“躺平”,高枕無憂了呢?很明顯,不是的!
9月5日,教育部發(fā)布了文章《“雙減”政策落地,有擔當?shù)募议L這樣做!》。
其中嚴肅提到:雙減,不減責任!雙減,不減質(zhì)量!雙減,不減成長!家長要有意識擔當、角色擔當和行動擔當。
雙減政策下,減的是負擔,而不是責任。
說白了,減負不等于放養(yǎng),雙減不是讓孩子和父母高枕無憂,而是讓孩子多元地發(fā)展,健康地成長。
雙減的實質(zhì),其實是對孩子自律性和父母責任心的雙雙考驗。
說到這,相信不少父母會出現(xiàn)不少疑問:
“我和孩子需要繼續(xù)內(nèi)卷嗎?”
“我該從哪些維度助力孩子成長?”
“如何讓孩子在雙減之下成績不落后?”
“我該怎么引導孩子?我該怎樣幫助孩子?”
“減負后,交配鞋業(yè),我變得更加焦慮怎么辦?”
……
雙減之后,迷茫和焦慮圍繞著眾多父母,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煩惱,下面這些干貨建議,請一定要認真閱讀!
雙減的目的其實是在挑選自律的孩子
所謂雙減,既不是減壓,也不是減負。
雙減,一減不優(yōu)秀的孩子,二減不重視教育的父母。
雙減的本質(zhì)其實還是應試教育中的篩選,上篩選人才為國貢獻,下篩選勞力為國添磚 自律者出眾,懶散者出局
父母們真正該做的并且能做的,是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雙減政策”落地后的新學期剛開學,教育部就提出了三個“不”:
很多學校響應教育部的“雙減”號召,老師開始減少作業(yè)布置,考試的頻率也大大降低,學校基本不安排單元測、月考、期中考等。
那么孩子學得如何,家長很難及時掌握真實情況,往往到了期末考試時才會暴露孩子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因此,在后雙減時期,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家長需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性,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掌握更多學習方法和技巧。
如果注意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優(yōu)秀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自律。
這體現(xiàn)在他們的學習習慣、自我要求、目標性、計劃性等方面。相比于被動學習,他們往往有著更強大的學習內(nèi)驅(qū)力和更高效的學習收益。
與其灌輸知識,不如培養(yǎng)習慣。從現(xiàn)在開始,重視起孩子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比如:在策略上讓孩子學會制定學習目標、計劃并能落地執(zhí)行;在時間安排上懂得專時專用、將時間最佳分配;在能力上掌握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律的孩子看似辛苦,但他們從來不會失意和迷茫,因為他們永遠有自己堅定的目標,他們享受解開難題時的快樂,享受努力之后取得的好成績。
自律,從不是“痛苦”和“磨練”,而是幫你達成目標的方式。
高爾基曾說過:“哪怕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你今天的日積月累,早晚會成為別人的望塵莫及,這就是自律的意義所在。
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多出來的時間更有意義
你有沒有注意到,雙減政策實施,孩子們的什么多了?對!孩子們的時間多了。
特別是小學生,每天下午,早早就完成作業(yè)了,剩下大把空閑時間。
有的孩子一回家,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手機,看電視,整天窩在家里,也不知道出去和大自然接觸。
這樣的“休息”和“放松”,對孩子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弊端超級多。
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是寶貴的,還有許多事情值得去做。
父母應該幫助孩子認識到這一點,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度過更有意義的空余時間。
看電視、玩游戲可以,但要有度,要控制時長。
在這里,我有兩個不錯的提議。
提議一:讓孩子走出去參加研學
當下中國孩子早已經(jīng)是被困在鋼筋混凝土的房子和形形色色的電子產(chǎn)品中,肥胖率和近視節(jié)節(jié)高升。
父母不如趁這個機會讓孩子參加一些研學實踐,研學實踐是在教育部門監(jiān)管下,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的探究性學習活動。
讓孩子游中學,學中游,不僅大大降低肥胖和近視的威脅。而且豐富了孩子的視野,拓展了知識面。
更為重要地是在研學活動中,每一場活動都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做事時的邏輯,更有助于孩子對于時間的認識分以及分配。
提議二:與孩子協(xié)商,量身制定時間計劃并予以獎勵
之所以制定計劃其實還是為了孩子考慮,但如果因為計劃而導致孩子產(chǎn)生怨懟心理,那么還不如沒有這些計劃,所以一切計劃都要以孩子本身為根本。
父母在制定計劃時可以按照孩子的真實情況來給孩子量身定做,比如說給孩子一個小目標。
當孩子達到目標之后,父母予以一定的獎勵和表揚,之后目標再慢慢提高,給孩子適應的過程,這樣孩子也會積極地配合計劃地完成。
父母在制定計劃的同時,可以邀請孩子共同參與制定,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
從之前的執(zhí)行者變成如今的計劃者,這會讓孩子擁有強烈的榮譽感,身上也會有強烈的責任感,畢竟是自己制定的計劃,可能根本不用父母催促孩子就開始自己完成了。
有了參與感才會有成就感,這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讓父母和孩子共同商議、探討計劃的實施和執(zhí)行,這也是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方法。
切記!孩子在時間觀念上,一旦實現(xiàn)一個又一個目標時,記得獎勵孩子。
總之,最好能和孩子一起規(guī)劃安排時間,平衡學習、生活、興趣等方面,給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也給家庭相處的時間,引導孩子規(guī)劃安排自己的生活,讓孩子珍惜時光,多做健康有益的事情。
雙減政策下,父母對自己情緒的管理
曾經(jīng)有一份問卷調(diào)查表明:家長主要是在孩子起床、吃飯還有輔導作業(yè)這三方面比較容易有情緒。
比如說孩子起床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孩子啊,拖拖拉拉,怎么到現(xiàn)在都起不來。
吃飯的時候呢,又會覺得孩子挑三揀四,吃得特別少,像小貓似的。
作業(yè)方面,正如句:“不提作業(yè),母慈子孝,一提作業(yè),雞飛狗跳。”
所以說,這個時候呢,就更需要我們家長學會如何來覺察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否則呢,可能孩子不開心,我們呢,也常常會覺得自己很憤怒,很無力。長期下去,會影響親子關系,自然也會影響孩子的成績。那么,我們究竟該怎么覺察和管理我們情緒呢?
情緒管理主要分為短效情緒管理和長效情緒管理兩方面,所以為人父母在這個節(jié)點一定要掌握自我的情緒管理。
在這里,給大家提供一個方法,分三步。
覺察情緒,離開現(xiàn)場。
當情緒來了,它就是來了,沒有辦法,嗯,不可能把它趕跑,更不可能把它塞回去。
那么,當我們知道自己生氣了,好吧?我的確是生氣了。
看見情緒是非常重要的,知道自己生氣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接下來呢?我們要離開現(xiàn)場,這是為了避免給自己增加刺激,以免讓自己做出更強烈的一些反應。
調(diào)整自己的呼吸,多做深呼吸。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身體就會有一些不適,比如說心跳加快,頭發(fā)蒙,甚至肩膀酸痛,還有的可能會氣得發(fā)抖。
那么在這個時候呢,我們就要把深呼吸帶到我們不舒服的這個地方。盡量深地吸,盡量慢地呼。
在做深呼吸時,想象自己每次都可以把一些不愉快和不舒服等不良情緒帶出體外,每做一次就會減輕一些,這樣呢,經(jīng)過做幾次、十幾次,我們的情緒基本上就可以降低下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做深呼吸時呢,我們需要強調(diào)一點就是要讓自己的肩膀放松下沉。因為當我們有情緒、生氣的時候往往會讓肩膀聳起來。
就是有點兒像我們都看過那個斗雞的場面啊,雞在這個時候它是氣勢洶洶的、自己的背拱得好高啊,因為它進入了一種應激和戰(zhàn)斗的狀態(tài)。
同樣我們?nèi)祟愐彩且粯拥?,也是進入一個動物的應激本能的狀態(tài)。所以在深呼吸時我們需要把肩膀放松下沉,然后再來做深呼吸這樣效果會比較好。
2、將自己的情緒告知孩子,做深度溝通。
在找孩子之前,一定要將自己的面部表情進行調(diào)整,不要讓孩子看到你滿臉愁容,盡量以常態(tài)時的樣子出現(xiàn)在孩子面前。
在這里需要坦誠向孩子道歉,告訴孩子,剛才心情不好,讓孩子不要放在心里。
此時,父母可以將自己不高興、不開心的緣由告訴孩子,并且和孩子協(xié)商解決方案。
3、給予愛的回應
最后,給孩子一個擁抱,并鼓勵孩子告訴他,爸爸/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夠做到!
多元化發(fā)展,構建能力壁壘,讓孩子做未來的主人
很多父母覺得雙減后可以適當“躺平”,但又擔心萬一孩子不夠優(yōu)秀,在未來社會上會缺乏競爭力,走不少彎路。
其實,影響孩子未來的不是成績,而是成績背后的所代表的軟實力。
高分低能的人在社會上也會面臨種種問題,全面提升孩子素質(zhì)、能力,孩子未來的道路才會更寬更遠。
在科技行業(yè)或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有一個專業(yè)名詞叫“技術壁壘”,是指技術上的關卡。
壁壘是一種別人很難模仿、超越的狀態(tài)!
在孩子的能力上也是一樣,孩子日積月累形成的優(yōu)勢特長,別人很難短時間追上,構建孩子的能力壁壘很重要。
那什么是孩子可以構建的能力壁壘呢?
舉個例子,比如騎自行車這項技術,很容易被他人掌握,不容易形成壁壘。
但是審美能力、演講能力、邏輯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能力、表演能力……類似于這樣的能力,想要在短時間內(nèi),想要培養(yǎng)起來非常困難,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傾注。
而為人父母如果能加以重視,那么這些能力,將在孩子的未來,成為他披荊斬棘的軟實力!
這就像學畫畫時,堅持每天練習的孩子,短時間內(nèi)很難看不到變化,但長久下來,孩子在審美、創(chuàng)造、想象等方面都會形成自己的優(yōu)勢,而這種優(yōu)勢,別人很難快速獲得。
父母在培養(yǎng)孩子時,不要再光盯著成績了,因為應試的成績只是為了證明孩子是一個有學習能力、會拿到優(yōu)異成績的人。
而那些,被眾多父母所忽視的能力壁壘,才是決定孩子是否能夠走得長遠的核心因素。
給孩子多元化的教育,拓寬孩子的能力渠道,讓孩子建立起能力優(yōu)勢,全面發(fā)展。
這樣,他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多變的社會。
寫到最后:
教育的變革隨之而來,我們正在經(jīng)歷一場教育時代的迭新。
面對應試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迭代,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擁抱變化。
無論政策、時代如何變化,心志堅定、能力卓絕者都不會隨波浮沉。
在教育這條路上,沒有所謂的高分低能的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高分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