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動物知識大全 動物知識
動物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 動物那么可愛,那么有趣,可是你對動物的趣味知識又知道多少,其實很多動物經(jīng)常有些行為使我們產(chǎn)生疑問?下面的趣味動物知識由9252兒童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希望大家喜歡!
黑貓
趣味動物知識大全
貓是因為愛干凈才舔毛的嗎?
很多人都認為貓是愛干凈的動物,它們舔毛是在洗澡,其實不然。貓的皮毛里有一種特殊的物質(zhì),經(jīng)過太陽光照射后,發(fā)生變化,成為有營養(yǎng)的維生素,貓?zhí)蛎窃诔跃S生素,而不是在洗澡。
壁虎的眼睛為什么閉不上
壁虎喜歡生活在人類住宅的庭院中,常常為人類捕捉害蟲。如果你注意就會發(fā)現(xiàn),壁虎的眼睛始終是睜著的,就連睡覺也不例外。壁虎的眼睛雖然很大,但卻沒有上眼瞼,所以永遠也閉不上。
大赤袋鼠的幼仔是怎樣進入育兒袋的?
大赤袋鼠的幼仔是自己爬進母親的育兒袋的。不過,這不是一條坦途,而是一段艱難的歷程。剛出生的幼仔,盡管后肢十分微弱,前肢卻已生出爪來。借助神精和肌肉的配合,它從雌獸的泄殖孔出發(fā),順著母體尾巴,像蠕蟲一樣,彎彎曲曲地爬到腹部有袋骨支持的育兒袋里。此時它的眼睛尚未睜開,要找到母親的育兒袋是很不容易的,一不小心,從母親的尾巴上掉下來就會一命嗚呼。幼仔歷盡千辛萬苦終于進入了育兒袋,它四處尋找乳頭,抓住一個(雌獸共有4個乳頭)便銜著,把身子掛在上面,繼續(xù)發(fā)育成長。所以說,大赤袋鼠的幼仔是從乳頭上長出來的。
在雌獸的育兒袋內(nèi),幼仔長到大約160天時,才向外探出頭來;200天以后,它開始離開育兒袋,到外面活動。不過它的膽子很小,一有風吹草動便又趕快鉆入育兒袋中,避避風險,等風平浪靜后再出來活動。雌獸休息時,頑皮的幼仔一會兒鉆進袋中,享受一下母親的溫暖,一會兒爬出袋外玩耍,顯得十分忙碌。離開育兒袋后,幼仔經(jīng)過3~4年的時間,方發(fā)育成成年大赤袋鼠的模樣。
斑馬為什么有條紋
斑馬身上的條紋漂亮而雅致,是同類之間相互識別的主要標記之一,更重要的則是形成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保護色。在開闊的草原和沙漠地帶,這種黑褐色與白色相間的條紋,在陽光或月亮照射下,反射光線各不相同,起著模糊或分散其體形輪廓的作用,放眼望去,很難與周圍環(huán)境分辨開來。這種不易暴露目標的保護作用,對動物本身是十分有利的。近年來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斑馬身上的條紋可以分散和削弱草原上的蚊蠅的注意力,是防止它們叮咬的一種手段。這種保護色是長期適應(yīng)環(huán)境和自然選擇而逐漸形成的,因為歷史上也曾出現(xiàn)過一些條紋不明顯的斑馬,由于目標明顯,所以易于暴露在天敵面前,遭到捕殺,最后滅絕,在漫長的生物演化過程中逐漸被淘汰了。只有那些條紋分明,十分顯眼的種類尚能生存到現(xiàn)在。
為什么說長頸鹿的“高血壓”不是病?
頸鹿在高高豎起頸部時,他的頭部要高出心臟位置大約2.5米,要使心臟的血液壓到2米多高,這并非一件輕易的事情。它低頭飲水時,頭部又低于心臟位置2米多,血液下流腦部,它又怎能受得住呢? 一般來說,大動物心跳慢,小動物心跳快。而長頸鹿的心臟重量有10余千克,心壁厚達7厘米以上,十分強大有力。在靜止時,它的心跳每分鐘可達100次,比馬快2~3倍,每分鐘輸出的血量可達60升,而馬只有20~30升;心臟泵壓可達300毫米水銀柱,腦下部的頸動脈的血壓保持200毫米水銀柱,所以長頸鹿堪稱世界上血壓最高的動物。因為它必須有這樣高的血壓,才可以將心臟的血液壓輸?shù)?~5米高的頭部。如果換上別的動物,這樣高的血壓早就昏倒了。
有人提出,長頸鹿這樣高的血壓,總算使它解決了向頭部供血的難題,但它的腦怎能禁得住這么高的血壓呢?原來長頸鹿的動脈和靜脈的形態(tài)已經(jīng)特化,頸動脈在腦的基部分成許多小血管叢,形成一個復雜的網(wǎng)狀海綿體;而頸靜脈特別大,直徑可達2厘米多,而且有一系列能夠禁受高血壓的瓣膜。所以,當長頸鹿抬起頭部時,頸靜脈是癟的,而頸靜脈的血壓在200毫米水銀柱,高血壓流沖到網(wǎng)狀海綿體即自行降壓,使進入腦部的血壓保持正常,不會損害腦。當長頸鹿的頭部低下時,頸靜脈的瓣膜關(guān)閉,使血液保存在寬大的頸靜脈內(nèi),靜脈血既不會回到腦部,又減少流回心臟。此時,它的頸動脈血壓降至175毫米水銀柱,當血擁入網(wǎng)狀海綿體時,使許多小血管擴張而減壓,這樣腦部血壓仍然維持正常。
所以,高血壓對長頸鹿的長頸抬起和低下活動是一種適應(yīng),并不是病態(tài)。而它腦基部的頸動脈網(wǎng)狀海綿體以及頸靜脈的瓣膜,又是適應(yīng)高血壓的有效保證。
企鵝為什么叫“企鵝”
企鵝是南極洲鳥類中最大的宗族。企鵝雖然長著鳥的頭和喙卻不會飛,它們在陸地上步履蹣跚,憨態(tài)可掬,而一到水里就像一條活蹦亂跳的魚,能以每小時18千米的速度在水中遨游。于是,人們給這種不會飛的鳥一個特殊的稱號——海洋之舟。企鵝的漢語名是由它的姿態(tài)聯(lián)想而來的。“企”的原意是“抬起腳后跟站著”。企鵝在陸地上是像人一樣站立的,當它佇立在海邊或雪地時,總像是昂首遠望在企盼著什么,所以取名“企鵝”。
可愛的小熊貓
小熊貓又叫小貓熊,由于長相十分惹人喜愛,天生裝扮得就像卡通畫中的動物形象一樣。在四川人們根據(jù)它的一些特殊習性,親切地稱之為“山悶得兒”或者“山車娃兒”,而在云南人們卻根據(jù)它的體形和美麗的毛色稱之為“金狗”。它的身體肥胖,外形似熊又很像家貓,但比熊小得多,又比家貓大,故而得名小熊貓。
小熊貓是分布于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脈等高山、亞高山地帶的特產(chǎn)珍貴動物,在我國見于陜西南部、青海東南部、甘肅南部、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人們在談到小熊貓時,自然會聯(lián)想起大熊貓。它們不僅名稱相近,而且有頭骨短而粗壯,顴骨強大,以多纖維的植物如竹類等作為食物,牙齒的構(gòu)造十分相似,足適于攀援,掌下多毛,體毛較粗,內(nèi)臟的構(gòu)造相近等很多共同的特點,所以它們很容易被認為親緣關(guān)系接近的動物。其實,小熊貓和大熊貓的親緣關(guān)系相距較遠,在分類上也不屬于同一個科,大熊貓屬于大熊貓科,而小熊貓則屬于浣熊科。
小熊貓主要生活在海拔1600~3800米之間的混交林和竹林等高山叢林之中,夜晚棲居在溪流和山泉附近的利用枯樹洞或巖石洞所筑成的巢穴中。喜愛結(jié)成4~5只的小群活動。小熊貓喜歡飲水,常在小溪邊活動,飲水時用舌頭輕輕地舔吸,好像在仔細地品嘗甘泉的滋味,但很有節(jié)制。由于它的腳底下長著厚密的絨毛,所以很適合于在密林下面濕滑的地面或者巖石上行走,走路時前腳向內(nèi)彎,顯得步態(tài)蹣跚,與熊類走路的姿勢類似。平時性情較為溫順,很少發(fā)出聲音,但生氣時會發(fā)出像貓叫一樣“嘶嘶”的聲音,并會吐唾沫,憤怒時則發(fā)出短促而低沉的咕噥聲。小熊貓的行動非常靈敏,善于攀樹,白天大部分時間在復蓋著一層淡紅棕色苔蘚的樹上休息、睡覺,遇到風和日麗的天氣,也喜歡蹲臥在巖石上曬太陽,顯得十分悠閑自在,所以當?shù)氐娜藗冇纸兴?ldquo;山門蹲”。在休息的時候,胸部和腹部一般緊貼在樹枝上,四條腿自然下垂,還不時地用前爪擦洗自己的白花臉,或者用舌頭不斷地舔弄身上的細毛,睡眠時用自己那條蓬松多毛的大尾巴蒙蓋住頭部或當作枕頭,有時也將腳下垂高高地伏臥在樹枝上。
小熊貓進食常見的姿勢為坐下來用前掌將食物握著吃,主要食物是冷箭竹和大箭竹的葉子、竹筍,占食物總量的90%以上,偶爾也吃其他植物的根、莖、嫩芽、嫩葉、野果,以及昆蟲、鳥卵,小鳥,小獸、蜂蜜等,尤其喜歡吃帶有甜味的食物。覓食活動多在清晨和傍晚,在這兩次覓食活動的高潮之后,都要進行4個小時左右的較長時間的休息。此外在覓食活動期間,也頻繁地進行短暫的休息,每次休息的時間常為2小時以下。這樣就保證了有足夠的精力去仔細地選擇竹葉,解決食物營養(yǎng)低和消化能力有限的缺陷。
對于食肉動物來說,由于竹子中不能消化的纖維素和木質(zhì)素含量太高,所以是一種低營養(yǎng)價值的食物。因此,小熊貓采取的對策是除了在春季和夏季要吃一些竹筍,秋季兼食少量的野果外,幾乎全年都以竹葉為食,因為竹葉中有較多的可以消化的粗蛋白、半纖維素,以及可溶性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細胞成分,而難以消化的植物纖維素和木質(zhì)素的含量都比竹稈和竹枝低。雖然竹筍的組織幼嫩,不能消化的成分含量也低,但水分含量太高,所含的蛋白質(zhì)又不穩(wěn)定。因此竹葉在竹子的各部分中,應(yīng)該是營養(yǎng)價值最高的一個部分。在尋覓食物時,它常利用枯倒的樹木作為通道,就象搭了一個架子,以彌補身體矮小的不足,從而采食高稈枝上的竹葉。這種采取精選少食,細咀慢咽的辦法,可以促進營養(yǎng)物質(zhì)被最大限度地吸收,大大地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
王者的特權(quán)
在地球的最北端,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最北的沿岸地區(qū),北冰洋中的大部分島嶼與格陵蘭地區(qū),生活著一種食肉目熊科動物:北極熊。一只成年的北極熊身長可達2.7米,肩高1.3米以上,體重約有600多公斤。一年四季中,它只有在冬季皮毛顯純白色,其它季節(jié)是淡黃白色。在皚皚的白雪里,行走起來真是高大威猛,頗具尊者風范! 所謂特權(quán)是它的皮毛吸收紫外線的特殊技藝。北極熊的皮毛仿佛一根根空心管子,毛內(nèi)不含任何色素。平??瓷先ブ詾榘咨?,是因為毛管內(nèi)表面比較粗糙,就像透明的雪花落在地上顯出白顏色一樣。就是這一根根毛管能使紫外線沿著芯部通過,就像一根根暢通無阻的紫外線導管一樣。北極熊就憑這一身皮毛“管子”把照射在它身上的陽光,包括紫外線,幾乎全部吸收進來增加自己的體內(nèi)溫度。
雨天,蝴蝶做什么?
下雨天的蝴蝶只做一件事——躲雨。對 于一只體重只有500毫克的大斑蝶來說,暴風雨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如果被一滴70毫克重的雨點擊中,就像我們?nèi)祟惐粌蓚€小號保齡球砸到。
暴雨還會妨礙蝴蝶活動。為了準備飛行,這些空中特技飛行員須讓陽光直接照射它們的翅膀,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迅速溫暖它們的翅肌,而雨天和陰天的云遮擋了它們起飛所必須的太陽輻射。因此,當烏云密布、天色晦暗時,蝴蝶便會在棲息地尋找躲雨的地方。而當太陽重新露出笑臉時,它們會在幾分鐘之內(nèi)重返藍天。讓我們也像蝴蝶那樣:先去尋找地方躲雨,一旦太陽重露笑臉,就馬上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去享受生活的樂趣。
速度與力量
陸地上的狩獵動物獵豹,可以說是野生動物王國的賽跑冠軍。這種兇猛的貓科動物,生活在非洲熱帶草原。獵豹的腹部柔韌性極強,就象一只彈簧。獵豹的尾巴起著保持身體平衡的重要作用。而它的爪子總是伸開著,就像跑鞋底上的鞋釘,在它奔跑時,增加了扒地的力量。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種陸上動物能夠打破獵豹所創(chuàng)造的最高紀錄。
獵豹有一整套方法,使自己在奔跑中達到最高速度。它拱背收腹,使后爪在落地前盡可能地伸向前方,以便延長每一步的跨度。接著,為使前爪在落地前,盡可能地伸向前方,獵豹來了個相反的動作,收背拱腹。
這樣看來,獵豹就像一只蟲子,一下拱起一下伸直。它在奔跑時候的時速為一百公里,也有過時速一百一十公里的紀錄。按照這樣的速度,一只獵豹可以讓優(yōu)秀的百米運動員站在六十五米的地方起跑,而先到終點的,仍然是獵豹。因為人的最高時速,只不過三十六公里左右。百米運動員的最佳成績是九秒左右,運動員在這百米之內(nèi)幾乎是不呼吸的。這是因為吸進的氧氣大約要在二十秒鐘之后才能對人體功以發(fā)揮作用,超過費時二十秒的距離,當然要靠呼吸,補充進所需的氧氣。所以,不同的距離就要求采取不同的運動方式。
現(xiàn)在,還沒能確切地知道獵豹跑動的時候是不是也屏住氣息,不過獵豹在400米競賽中,肯定是一名沖刺能手。它在急速奔向獵物之前,先慢慢地、輕輕地接近獵物,先是“走”,然后是小跑,大型貓科動物不善于小跑。所以獵豹很快就改為疾馳狀態(tài)。速度越來越快。獵豹能以敏捷的動物,一下子就能捕到瞪羚,它一次跳躍可達7米遠,平均一秒鐘能跳3.5次。
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
雖然蝙蝠可以在天空自由飛翔,它們卻不是鳥類,而是隸屬哺乳綱、翼手目(Chiroptera)是僅次于嚙齒目的第二大哺乳動物類群,分為大蝙蝠亞目(Megachiroptera)和小蝙蝠亞目(Microchiroptera)。 世界上現(xiàn)存的翼手類動物至少1116種,近年來世界各地(包括我國)都不斷有蝙蝠新種的報道,隨著分子生物學在蝙蝠分類中的應(yīng)用,蝙蝠的分類系統(tǒng)也有了新的變化。目前,大蝙蝠亞目僅包括狐蝠科1科42屬186種;小蝙蝠亞目包括17科160屬930種。有的種類適應(yīng)了人類的生活環(huán)境,在建筑物中居住,幾乎遍布世界。 中國有記錄的蝙蝠種類達127種。
活化石——中華鱘 英文名:Chinese Sturgeon 學 名:Acipensr sinensis
中華鱘是長江最大的魚種,被成作“長江魚王”,同時又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魚種,在地球上已經(jīng)生活了1.5億年,這樣古老的魚種已不多見,所以又稱作“活化石”由于濫捕、環(huán)境破壞等諸多原因,中華鱘的數(shù)量大大降低,已出現(xiàn)瀕臨滅絕的危險,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列為瀕危種,為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堪稱“水中大熊貓”。
遠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周代,就把中華鱘稱為王鮪(wei)魚。它的吻尖突,口小無牙,身體呈橢圓筒形??谇坝兴臈l觸須,用來搜尋水底的無脊椎動物、小魚和其他食物。中華鱘經(jīng)常往返于江河大海之間,是典型的海、河洄游性魚類。他的產(chǎn)卵場所主要分布在牛欄江以下的金沙江下游江段和重慶以上的長江上游江段。